文 王辰予
近年來,幼兒的閱讀量逐漸增加,閱讀范圍逐漸擴大,閱讀能力逐漸提升。如何讓幼兒從被動閱讀逐步走向自主“悅讀”,是閱讀指導中的重中之重。對小班幼兒來說,單一的閱讀顯得乏味,幾頁畫面一翻而過,幼兒即可結束閱讀。
親子共讀、師幼共讀,同伴共讀等多元化閱讀方式,讓一本繪本在多種閱讀方式下,讓幼兒從閱讀走向“悅讀”。
親子閱讀是幼兒接觸閱讀的第一種方式,它能有效激發(fā)幼兒閱讀的興趣,在幼兒閱讀發(fā)展和語言表達發(fā)展上有里程碑式的意義。班級開展圖書漂流親子閱讀活動后,家長在活動初期,向教師反饋:不知如何與幼兒共讀。但是通過一次次家園互動“頭腦風暴”式的經驗分享和討論,親子閱讀的方式有了遞進式變化。
第一次閱讀時,家長以引導式講述為主,幼兒看圖傾聽;第二次閱讀時,家長和幼兒共同講述故事,幼兒從傾聽轉化為模仿、重復和講述;第三次閱讀時,幼兒主動用自己的話講述故事內容,或者是聯(lián)想式續(xù)編、改編故事,同時增加一些圖文結合的親子閱讀記錄。親子閱讀,不僅讓繪本讀出了不同味道,幼兒在發(fā)展閱讀能力時呈現(xiàn)出了“加速度”。
在開展圖書漂流活動前,幼兒在自由活動中選擇閱讀的人數(shù)占比約百分之十五,幼兒對閱讀書目的選擇較隨意,閱讀持續(xù)時間短,換書頻率較高;活動開展后,在自由活動中選擇閱讀的幼兒占比達到百分之六十以上。
同時,幼兒的自主閱讀時間有了明顯延長,還將親子閱讀中的有趣故事和同伴進行分享。
例如,一次餐后活動中,小杰拿著繪本《是誰嗯嗯在我頭上》找他人講故事?!拔抑?,媽媽講給我聽的。我給你講?!睂帉幰豁撘豁摰胤?,講述給小杰聽?!榜R先生的嗯嗯又大又圓,你看!”寧寧指著畫面,講得很激動。有趣的講述很快吸引了同伴加入?!吧洗挝液桶职忠黄鹂吹??!薄變涸陂喿x中由被動逐漸轉化為主動;在交流中,幼兒從看和聽,轉變?yōu)樘釂?、回答,從單個字詞逐漸形成短句、復合句等。具有較強模仿力的小班幼兒將親子閱讀模式中的對話,在無形中運用到同伴閱讀中。
師幼共讀是幼兒進入小班后閱讀的第一步。當小班幼兒的目光被寬敞明亮溫馨的閱讀區(qū)所吸引時,開始了閱讀探秘。
第一次進入閱讀區(qū)自主閱讀的小班幼兒樂樂,在書架前猶豫很久,最終隨機選擇了繪本《猜猜我有多愛你》。
樂樂翻看了兩三次,閱讀時長總共為三分鐘。在整個閱讀過程中,幼兒表現(xiàn)出靜默的閱讀狀態(tài):沒有語言的表達和肢體動作的表現(xiàn),無同伴間的溝通,閱讀時間很短。
而后期的師幼共讀,讓整個閱讀過程有了很大變化:當我再次拿出繪本《猜猜我有多愛你》時,樂樂主動坐到我身邊,用手點了點畫面上的小兔子,說:“兔寶寶和兔媽媽?!薄靶⊥米訍鄞笸米?,愛得多嗎?”樂樂用手繼續(xù)點點畫面,“那么多?!薄笆菃??我怎么沒看出來,小兔子做了什么動作?”我繼續(xù)問?!熬褪沁@么多呀?!睒窐酚檬直葎澬⊥米拥膭幼鳎辉诠适碌淖詈?,我問樂樂:“猜猜我有多愛你?”樂樂一邊做動作,一邊說:“像山那么高!”師幼共讀讓一本繪本不再是三五分鐘的靜默閱讀,而是在閱讀中穿插了提問、交流、動作演繹、內容拓展等,突破了個體閱讀的單一性,讓繪本閱讀更深入。
教師可以根據(jù)幼兒發(fā)展的特點和需要,運用一些關鍵問題,引發(fā)幼兒在閱讀過程中進行觀察、對比、分析和想象。同時,幼兒逐漸養(yǎng)成良好的閱讀習慣,其閱讀理解能力、觀察能力和邏輯思維能力也得到提升。
自主閱讀是幼兒閱讀中最常見的方式。自主閱讀更具有時間支配上的自由,幼兒能夠憑自身經驗和興趣選擇繪本故事。自主閱讀時,幼兒大多是安靜且專注的。幼兒在獨自閱讀,逐頁翻閱,這是學習中自我探索的過程。但是,并不是每次自主閱讀都局限于靜默閱讀。
例如,在開展“我和葉子精靈有個約”主題活動中,閱讀區(qū)中投放了與葉子有關的繪本。橙橙進入閱讀區(qū)后,選擇《落葉跳舞》繪本。這本繪本文字非常少,趣味性在于畫面中各種形態(tài)和表情的樹葉。
在兩次獨自靜默閱讀后,橙橙盯著其中一個樹葉表情看了又看,伸出雙手模仿畫面中的樹葉。之后,橙橙又穿著閱讀區(qū)中樹葉表演服裝進行模仿,同時翻閱繪本,嘴里念念有詞:“這個是打招呼的樹葉,這個是金雞獨立樹葉,這個是旋轉樹葉,樹葉在跳舞……”當看到同伴看著他時,他激動地說:“這本書好好看啊,動作好搞笑啊!”橙橙的閱讀過程,讓教師看到他在一個閱讀活動區(qū)的階段性變化,從靜默閱讀、初步模仿,到后期尋找其他道具材料、進一步模仿和表達,是一個閱讀學習推進過程,讓教師看到自主閱讀的獨特性和更多可能。
自主閱讀的優(yōu)勢在于幼兒根據(jù)自身興趣進行深入探索,自主學習的過程并不需要他人時刻同行。當然,自主閱讀的專注力堅持時間長短也取決于幼兒的興趣和閱讀能力,自主閱讀的發(fā)展是需要輔助、具有階段性。
同伴分享式的共讀不同于成人和幼兒的共讀。這種閱讀方式是幼兒視角下的共讀,它包含著幼兒間的問答、討論等。童言稚語表達方式讓繪本故事讀出更多可能性,不局限于成人的思維模式。佳識、軒軒、宸宸進入閱讀區(qū)后,佳識拿出了長頸鹿手偶,說:“下雪了,長頸鹿去找吃的了?!卞峰氛f:“我喜歡《蘿卜回來了》這個故事?!薄拔乙幸粋€蘿卜,我們來講故事吧。”宸宸找了一圈:“沒有蘿卜,但是這里有個南瓜?!庇谑牵變耗弥瞎虾褪峙贾v起了故事?!跋卵┝?,長頸鹿去找吃的了。找到了一個南瓜。送給好朋友吧?!薄八徒o哪個好朋友?”“南瓜送到小猴子家門口,送給小猴子吃,要分享?!避庈幇涯瞎先M小猴子嘴里說:“長頸鹿一定也很餓,給它送個南瓜吧?!卞峰纺弥化B卡片給軒軒看:“你看這里還有什么?”“葡萄!小猴子最愛吃葡萄了!”“葡萄好多水,好甜,拿給長頸鹿嘗嘗。”
由此看出,幼兒能夠將已有經驗遷移,在活動中共同組織講述表演故事?;顒訁^(qū)沒有故事講述時所需要的蘿卜,幼兒能夠就地取材,使用南瓜,合作改編故事《南瓜回來了》。
活動中,幼兒能夠運用故事中的固定句式替換詞匯,和同伴進行故事中的對話。幼兒能將短句連接起來,變成一句長句;能夠抓住一些小動物的飲食特點,充分運用生活經驗,在對話中豐富詞匯量,增長知識與經驗。
同伴分享式的閱讀方式是幼兒站在同等平臺上交流。這樣在交往中的閱讀方式讓故事充滿變化性和趣味性。
當幼兒的不同觀點互相碰撞時,幼兒擦起閱讀的小火花,可能會誕生一個新故事。同伴分享式的閱讀是推進小班幼兒閱讀的助推燃料,也是促進幼兒語言發(fā)展和交往能力的優(yōu)質策略。
從閱讀到“悅讀”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任何一種閱讀方式在小班幼兒閱讀發(fā)展上顯得單薄。親子共讀、師幼共讀、個體閱讀、同伴分享共讀,它們是相輔相成的。這種多元化閱讀方式并沒有固定的序模式,教師可以根據(jù)幼兒的發(fā)展,將這些方式融入幼兒的一日生活中,通過長期積累,促進小班幼兒閱讀?!?~6 歲兒童學習與發(fā)展指南》中指出:“幼兒期是語言發(fā)展,特別是口語發(fā)展的重要時期?!?/p>
因此,培養(yǎng)小班閱讀習慣和閱讀興趣顯得尤為重要。教師要從多元的閱讀方式入手,讓幼兒擺脫枯燥。只有方式多樣的閱讀,才能讓幼兒從不喜歡到喜歡、從對閱讀感興趣到深度閱讀,體驗閱讀中的樂趣,真正做到“悅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