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藝
摘要:初中語文是一門重要的基礎課程。在初中階段,通過語文教學,主要教授學生語文基礎知識、培養(yǎng)聽說讀寫基本能力,形成人文素養(yǎng),建立審美情趣,培塑良好道德情操。在傳統(tǒng)語文教學中,教師主要以課文講解為主,將精力主要放在講授字詞含義、解析段落架構、分析中心含義等方面,對培養(yǎng)學生核心素養(yǎng)理解不夠深刻、重視程度不夠、方法措施不多,導致沒有實現(xiàn)通過語文課程培養(yǎng)學生全面能力、關鍵素養(yǎng)的目標。隨著新課程改革推進、“雙減”政策實施,教師在語文教學中注重加強語言、思維、鑒賞、傳承等核心素養(yǎng),提升了課堂教學成效,實現(xiàn)了語文新課程改革教學目標。
關鍵字:初中語文、課堂教學、核心素養(yǎng)
中圖分類號:G4 文獻標識碼:A
隨著時代發(fā)展,初中語文教學面臨著新背景、新任務,新要求。在傳統(tǒng)語文教學中,教師重點講解語文基礎知識,對學生綜合能力、關鍵素養(yǎng)培養(yǎng)方面比較欠缺,導致語文學科作用發(fā)揮不明顯。在新課程標準的指導下,初中語文教師嚴格貫徹落實“雙減”、“五項管理”政策,按照培養(yǎng)學生核心素養(yǎng)要求,翻轉課堂模式,采取互動教學方式,幫助學生學習語言文字、促進思考探究、提高欣賞鑒別、吸收優(yōu)秀文化,在掌握語文知識基礎上,形成內在語文素養(yǎng),為學生一生的語文學習都奠定良好的基礎。
一、初中語文課堂培養(yǎng)學生核心素養(yǎng)的重要意義
初中語文是基礎中的基礎學科。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通過積極探索在課堂培養(yǎng)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yǎng)和關鍵能力,幫助學生掌握了語文應知應會的字詞句意,加強對閱讀、口語交際、寫作、綜合性等方面教學,使學生通過語文學習掌握關鍵要點,為語文及其他各門功課學習搭建橋梁紐帶。
二、初中語文課堂培養(yǎng)學生核心素養(yǎng)的方式方法
(一)課堂啟發(fā)互動,增強語言素養(yǎng)
初中語文教學旨在培養(yǎng)學生基本的語言知識,如:字詞、語法、修飾等。在傳統(tǒng)語文課堂中,教師講解課文中相關的字詞含義,學生朗讀書寫,進行記憶識記。學生往往只是達到會讀會寫,能夠理解字詞的表面含義,但是對蘊含的意義以及實際應用則理解的不夠深刻。教師通過采取翻轉課堂的形式,由學生自主的查找比較,教師在課堂中互動引導,加深學生對語言理解和應用。例如:《秋詞》是初中一年級教材中的一首古詩。教師引導學生根據(jù)注釋進行自主預習,在朗讀中體會詩意。在學生預習基礎上,教師在課堂上不是一句句的直接講解每句詩的意思,而是以老師與學生互動的方式,啟發(fā)學生思考,在思考中體會古詩寓意。這首詩中其中一句:“晴空一鶴排云上”,教師請學生思考為什么要用“鶴”而不是其他鳥類?教師提出問題后,出示鶴的圖片,學生觀察到鶴與其他鳥類的不同,得出鶴形態(tài)高潔,所以詩人在詩句中引用鶴。教師再引用詩經中關于對鶴的描寫:“鶴鳴于九皋,聲聞于野”,幫助學生進一步體會到此句詩詞中為何要用“鶴”,深度理解詩中語言含義。通過教師設計互動環(huán)節(jié),引導啟發(fā)學生思考,達到更準確理解、應用語言的目標。
(二)小組碰撞交流,傳承文化素養(yǎng)
初中階段是學生建立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的關鍵時期。語文學科的核心素養(yǎng)包括幫助學生建立文化意識,如:人生價值,社會責任等方面。通過在課堂授課中,教師潛移默化的浸潤,使學生理解語文獨特的文化價值。例如:《紀念白求恩》是初中一篇重要的課文,教師在教學中教授學生閱讀課文、勾畫大意、理清思路。在此基礎上教師組織學生與學生互動的小組活動,根據(jù)平時對學生的觀察、了解,教師將學生進行分組,引導每個學生都在小組討論中積極發(fā)言,圍繞學習白求恩大夫的事跡,感受人物精神,展開交流討論。學生之間的互動交流,彼此啟發(fā),共同探討、分析交流,提升學生思想道德修養(yǎng),促進全面發(fā)展,構建核心素養(yǎng)。
(三)智慧教學載體,提升鑒賞素養(yǎng)
在初中語文教材中有很多的經典作品,但是由于學生年齡尚小,對一些作品的時代背景沒有相應的了解,學習起來有點犯難。在校內課堂教學中,教師應用智慧教學模式,將一些與文章內容相關的圖片,視頻影像資料通過多媒體電子教學設備展示給學生,幫助學生欣賞優(yōu)美文段、理解作品內涵。例如:《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是初中語文中一篇重要的課文,由魯迅先生撰寫的一篇回憶童年生活的精品散文。為了幫助同學們更好賞析文章用詞、內容架構、情感表達,教師在教學中通過智慧教學方式,展示百草園、三味書屋圖片,播放誦讀音頻,使學生受到浸潤,感受到文章的優(yōu)美,將妙語佳句、技巧方法內化吸收,提升學生語文賞析素養(yǎng)。
(四)結合重點內容,拓展思維素養(yǎng)
在初中階段,教師通過語文授課,不僅要教會基礎知識,而且要幫助掌握重點難點,養(yǎng)成正確的學習習慣和邏輯思維。如:口語交際是初中語文學習的重要內容,其中講述是口語交際的一種形式,為了幫助學生掌握講述特征和技巧,教師在課堂中拓展學生思維,引導學生在講述時可以依據(jù)自己的知識、觀點、感受進行講解,還要注意講述時的聲音和體態(tài),遇到重點強調部分,語音著重、聲音高亢,可以加入手勢動作、眼神光芒,幫助更好的口語表達重點內容;寫作也是初中語文學習的重點內容,但是提到寫作,有的同學有為難情緒,感覺每天上學、下學,沒有什么新鮮事情發(fā)生,寫作中沒有素材。教師打開學生的思路,引導他們學會多角度觀察生活,做有心人積累寫作材料,記錄下自己的真情實感。通過在語文教學中講解重點難點內容,拓展學生思維,形成多種維度發(fā)散思考,延申語文學習的寬度和廣度。
三、初中語文課堂培養(yǎng)學生核心素養(yǎng)的成效啟示
初中語文是初中生學習的重要科目。教師通過在語文課堂教學中,改善傳統(tǒng)教學中存在的不足,注重老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互動,加深學生對語文字詞句篇等語言基礎知識學習;采取多媒體智慧教學方式,幫助學生欣賞、理解重要作家作品情感表達、內涵意義等方面;在課堂教學中,教師注重加強學生閱讀、口語、寫作等方面,提升了學生在日常學習、生活中的口語交際能力和寫作表達能力。
結束語:初中語文教學由于受到傳統(tǒng)應試思想的影響,對提升學生語文核心素養(yǎng)重視不夠,導致學生語文學習比較局限,效果不明顯。通過在語文課堂教學中,教師采取互動教學活動、智慧教學模式等方式,激發(fā)學生語文學習興趣,培養(yǎng)審美情懷,促進學生在課堂內學足、學好,提高課堂教學實效,切實減輕家長、學生課后負擔。
參考文獻
[1]郭興.基于新媒體的中學生語文核心素養(yǎng)培養(yǎng)和提高策略研究[J]. 好家長, 2018(16).
[2]吳冬梅.《基于核心素養(yǎng)的中學語文高效課堂構建策略研究》[J]學周刊,2020(11):69.
[3]陶先芬. 初中語文教學中綜合性學習模式的實踐探索[J]. 新課程·中學, 2018(10)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