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立杰
摘要:小學英語教學是英語教學中基礎的部分,隨著全球化大趨勢的發(fā)展,傳統(tǒng)的英語教學形式與理論已經(jīng)不能滿足時代的需要。本文結合“3I”理論并結合課堂教學來談談如何將“3I”理論運用到實際的課堂活動中。
關鍵詞:小學英語; 導學; 自學; 共學
中圖分類號:G4 文獻標識碼:A
在現(xiàn)代小學課程體系中,英語已經(jīng)成為了重要的組成部分,對實現(xiàn)學生全面發(fā)展的目標具有非常重要的推動意義。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下,很多英語教師仍然沿用比較落后的教學理念,將大部分課堂時間都用于講解教學內(nèi)容,教師成為了學生獲取英語知識的唯一渠道,這樣的教學方法無法達到較為理想的教學效果。當今世界,英語是使用范圍廣、影響力大的語言。全球化的浪潮不可阻擋,新世紀的人才需要掌握多種語言,才能有效與國際接軌,因此將英語教學納入小學課程非常必要,讓學生盡早接觸、學習英語,了解英美文化,拓展視野。因此,小學英語教師應該充分意識到培改變教學模式對提高學生的英語綜合能力的重要性,從而真正發(fā)揮小學英語教學的重要作用。3I課堂是一種較為先進的理念。那么,何為3I呢?是以下三個英文單詞的開頭首字母Instruction,Independent and Involve,分別是導學,共學和自學。導學的目的是回顧舊知,聯(lián)系新知,生成問題,產(chǎn)生尋求辦法的意愿。自學可以獨立作業(yè),目的是回顧新知,深入思考,達到學以致用的目的。當然要注意獨立作業(yè)要具有基礎性,挑戰(zhàn)性和開放性?;蛘呖梢赃M行自我的梳理提問,進一步扎實鞏固,達到內(nèi)化知識的目的。最后是共學。首先要進行小組討論,反饋自學的結果,同學之間交流各自的收獲,一起探究問題。之后全班進行交流分享,可以用思維導圖等形式展示小組學習成果,探究小組討論之后的遺留問題,進行交流。最后教師發(fā)揮作用,進行精簡的小結,對學生的共學過程進行評價,并再一次梳理知識脈絡。通過這樣的學習模式,學生能很好的吸收知識,并達到學以致用的目的。下面我將就這三個階段,討論一下3I課堂與英語教學。
一、導學
“ 教學”一詞在英語中為 “instruction”,,意思是“ 指示”、“ 指導”,是指通過一定的方法,把埋藏在于人身心底層的東西引導出來。教學是指“教師把知識、技能和技巧傳授給學生的過程”。而“ 導學”一詞是從“ instruction”中衍生出來的?!?導學”從字面上看就是引導學生進行學習。在課堂中,要求教師放棄“一言堂”、“ 灌輸式”的教法,而是采取新思想。導學環(huán)節(jié),應該是教師的引導貫穿于教學的始終。教師的“導”必須是在給學生搭建支架,也就是維果斯基所所提出過的“最近發(fā)展區(qū)”,指的是教育要在最近發(fā)展區(qū)進行,不低于現(xiàn)有水平,也不高于所能到達的最高水平,讓學生有所進步。那么,在課堂教學中,教師應該如何進行導學呢?
第一是創(chuàng)設情境,給學生營造自主學習的氛圍。人們在進行交流活動時運用語言是依托于語言情境的,而不是獨立存在的。在小學英語的日常教學中創(chuàng)設情境本質上就是在使教學聯(lián)系生活,使學生將所學運用到實際生活中,幫助學生了解到所學的知識并不只是為了考試,而是要運用到生活中,這樣也能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因為只有在真實的語言情境中才能更好的激發(fā)學生的英語思維,并且能理解和感受到具體的生活情境中所要運用的語言材料,因此產(chǎn)生表達自己的欲望。所以,如何創(chuàng)設情境是一種重要的導學方式。
第二是建立新型師生關系,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新型師生關系的特征有四點:尊師愛生;民主平等;教學相長;心理相容。師生關系是教育過程中最基本、最重要的人際關系。教師和學生之間在心理上可以協(xié)調(diào)一致,在教學過程中師生之間關系融洽可以平等合作。小學生的自我認知相對較差,感性思維常常戰(zhàn)勝理性思維。因此,在小學英語教學中不但要努力營造愉快的學習氛圍,更應注重師生雙方思想的交流,教師應該給予學生更多關愛,要給予學生學習英語的信心,讓學生敢于開口說英語,不怕困難,敢于犯錯。真正做到“ 以學生為本”。
最后還要創(chuàng)立多維度的評價方式,幫助學生發(fā)展。巧用多媒體以及網(wǎng)絡資源,優(yōu)化課堂教學,課后作業(yè),展現(xiàn)出開放性與創(chuàng)造性。
二、自學
那么應該如何培養(yǎng)學生的自學能力呢?我們 應該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由于英語是小學階段的重要課程之一,對學生未來的發(fā)展就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培養(yǎng)學生的自學能力是新課改政策所提倡的教學新目標,在這樣的教育背景下,教師可以通過營造輕松的學習氛圍激發(fā)學生的自主學習意識,運用科學的教學方法引導學生參與自主學習活動,培養(yǎng)學生在學習英語過程中的自主控制能力小學階段的學生還沒有對學習形成較為成熟的概念,因此,其自控能力較差,這是影響學生提高自學能力的主要因素。小學英語教師應該充分意識到學生的這個特點,并采用合適的方式來培養(yǎng)學生在學習英語過程中的自主控制能力。小學英語教師應該在教學的過程中提高學生的自我監(jiān)控能力,并在監(jiān)控能力的約束下能更加投入到自主學習的過程當中。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下,很多教師會通過布置過于繁重的學習任務將學生與英語學習進行捆綁,這樣的教學模式無法使學生真正投入到自主學習的過程中。教師可以通過合理的布置課后作業(yè)的方式培養(yǎng)學生的自我監(jiān)控能力。教師在堂教學的過程中可以適當為學生布置一些探究性的學習任務,并引導學生通過自主探究或者合作學習的方式學習英語課程。長此以往,使學生在思想層面形成探究的意識,從而促進良好自學習慣的形成。這樣的教學模式能使學生在良好的自學習慣的驅使下,愿意將大量的時間和精力投入到自主學習的過程之中。另外,學生還能在自學習慣的驅使下,不再僅僅通過教師的講解獲取英語知識,而是能主動通過各種渠道積累英語知識,從而得到英語綜合能力的提升。
三、共學
在我國的新教學模式中,結合新的教學理念,所謂的共學和合作學習是有共同之處的。目前,合作教學模式已經(jīng)走入我國的大部分學校的課堂。在小學英語課堂上,這一教學模式正在發(fā)揮著它重要的作用。
教學過程中,師生之間,生生之間是一種合作的關系,在共學中可以培養(yǎng)出學生一個重要的能力--合作學習能力,這不但發(fā)展了學生的個性,又培養(yǎng)了學生的合作意識。那么應該如何進行很好的合作學習也就是共學呢?
首先,明確合作學習的目標。教師在這一環(huán)節(jié)發(fā)揮著重要的作用。在學生進行共學之前,向學生闡述本次合作的目的以及相關的要求,以及在本次學習中需要達到的目標。學生很好的對學習目標進行理解會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為目標不僅僅是學生需要達成的學習內(nèi)容,也是學生在完成學習后進行自我評價的重要指標。
其次,要科學合理的選擇共學內(nèi)容或是共學環(huán)節(jié)。針對于小學生的特點,好動愛玩。教師應選擇一些趣味性較強的共學活動。比如說在學完一組對話或者是課文之后,讓學生合作來進行創(chuàng)編和表演。這樣既實現(xiàn)了共學也讓學生在不知不覺中將所學運用到了生活實踐中。
四、結語
總之,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充分發(fā)揮作用,認識到導學,自學,共學的重要性,對學生保持耐心,積極引導。并通過豐富的網(wǎng)絡資源精選材料,讓學生在不知不覺中愛上英語,學會運用英語。為小學生的英語學習營造良好的氛圍與廣闊的空間,提高學生對英語的興趣以及學習水平。
參考文獻
[1]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英語課程標準[M ].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1.
[2] 李曉霞.自主學習,小學英語課堂教學的主旋律[J].基礎教育研究,2015(02):38-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