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曉紅
摘要:在《新課標》思想指導下,本文擬通過相對成功的教學設計,淺談青年教師基于語文核心素養(yǎng)的備課路徑:轉變思想促融合,情境活動搭橋梁;理論學習變思想,契合素養(yǎng)明目標;創(chuàng)設情境融素養(yǎng),活動搭建為目標。
關鍵詞:語文核心素養(yǎng);備課;路徑
中圖分類號:G4 文獻標識碼:A
“語文核心素養(yǎng)”“活動群”“真實情境”等等新課標理念在中國各地開花。在IT、DT技術蓬勃發(fā)展的新時代,新課標與時俱進地提高了對學生語文素養(yǎng)的要求,更向奮戰(zhàn)在一線的高中語文老師們發(fā)起了挑戰(zhàn)。本文擬通過自己的實踐,淺談青年教師基于語文核心素養(yǎng)的備課路徑。
一、轉變思想促融合,情境活動搭橋梁
在《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2017年版)》落地的情況下,在統(tǒng)編教材馬上落地浙江的過渡期,我們青年教師的備課指導思想要從實現三維目標,向實現語文核心素養(yǎng)培養(yǎng)與教學目標融合的方向轉變。備課的過程其實就是實現語文核心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與教學目標融合的一個過程。教師的備課其實是在搭起語文核心素養(yǎng)與教學目標之間的橋梁。而新課標中提到的語文學科素養(yǎng)表現于真實的語言運用情境也為我們提供了理論支撐。情境活動就是實現學科素養(yǎng)培養(yǎng)的一條有效路徑,它能實現語文分數與語文素養(yǎng)的融合統(tǒng)一。
二、理論學習變思想,契合素養(yǎng)明目標
作為青年教師,仔細研讀《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2017年版)》以及其解析是轉變思想的必經之路。
同時,利用好手頭的一切資料幫助自己確定教學的目標。以本次課例為例,筆者首先研讀《子路、曾晳、冉有、公西華侍坐》文本,因為是初次教學本文,故必須細摳文本,保證備課有的放矢;然后閱讀《教材參考》以及手頭的《論語讀本》,幫助自己理解其中的思想內涵;再查閱手頭相關的導學案以及與《子路、曾晳、冉有、公西華侍坐》相關的論文(知網上不多),借鑒他人經驗,努力保證自己不跑偏;再抓住一切可能的機會請教語文組的前輩(一定要在查閱相關資料以后請教,否則很有可能變成拾人牙慧,而非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看問題),前輩在思想上可能無法完全“與時俱進”,但他們對文本理解的深度與廣度一定是目前的我們無法企及的。比如這次課,前輩說要做到指向孔子的思想,并落實到《論語》高考中“古為今用”的題型,當時前輩的這句話令人醍醐灌頂。這其實就是在慢慢地積累橋梁木樁的過程。
接下去理論融合實踐。將模糊的教學目標去契合語文核心素養(yǎng),幫助明晰目標?!罢Z言運用與建構”是基礎,雖然它一定會貫穿在語文課堂的整個過程,但在備課過程中可以有專門體現。如語言表達就是語言運用的一部分,而“說”又是語言表達的一部分。因此說故事梗概正好契合“語言運用與建構”。同時《子路、曾晳、冉有、公西華侍坐》這一篇的內容比較有畫面感,因此看圖片講故事的初步設想油然生成。而“審美鑒賞與創(chuàng)造”正好契合對文本中人物形象的鑒賞?!拔幕瘋鞒信c理解”在《論語》教學關涉儒家思想。“思維發(fā)展與提升”可以指向學生對儒家思想的傳承,同時指向“古為今用”的題型。
目標明確以后,再聯(lián)系《課程標準》提出的語文核心素養(yǎng)要在真實的情境中落實?!罢鎸嵡榫场笔遣灰欢ㄒ罁W生當下生活體驗的真實,可以指向未來。因為學生在未來會經歷很多,很多我們已經經歷,比如面試。
三、創(chuàng)設情境融素養(yǎng),活動搭建為目標
創(chuàng)設情境應是備課最燒腦的環(huán)節(jié),因為設計的好壞,直接關系橋梁的穩(wěn)定性,橋梁的穩(wěn)定性,直接影響課堂效果。所以,作為青年教師的我們一定要多思考,用好聯(lián)想法。比如由《論語》想到孔子,由孔子聯(lián)想到博物館。因為情境創(chuàng)設要真實,筆者認為一個人天馬行空創(chuàng)設出來的東西,如果不是立足于現實的,那這樣的創(chuàng)設是有待商榷的。所以我們努力創(chuàng)設的情境應與學生的生活緊密相連且立足現實。博物館,大家都熟悉。所以可以去查關于孔子的博物館,就會發(fā)現山東有,但里面陳列的都是文物,這與筆者想要用文本內容的畫面感相違背。那就換條路,再去查有沒有相關名家的,有一定歷史的、可放在博物館展覽的孔子像。經過查閱,發(fā)現此路不通。那就再換條路,博物館不行,又要可以用圖片呈現畫面感的,可以聯(lián)想到美術館。并且正好指向審美鑒賞與創(chuàng)造的人物形象分析,又需要學生去賞析人物形象。而畫人物形象圖則完全契合美術館的意蘊。
敲定美術館之后,再聯(lián)想因為要指向學科素養(yǎng),以學生為主體,實現學生們動起來的目標,可以聯(lián)想到美術館的講解員。而要將學生與講解員聯(lián)系在一起,可以想到面試。結合自己找工作的時候經歷,發(fā)現當下無領導小組以及非結構化面試是學生們未來一定會碰到的真是情境,所以可以將情境設置成學生去美術館面試講解員。
具體到學習活動的設置,首先活動與活動之間要有梯度,那么從講故事、展畫作再到傳思想就是一步一步向上走的過程。同時,活動與活動之間一定要有一條線關聯(lián),否則,就不是“學習任務”了。因此,所有的活動既在美術館又在面試情境中完成,這種“情境中套情境”的活動,只要它能幫我們實現核心素養(yǎng)與教學目標的有效融合,便可以是一種選擇。
總之,作為青年教師,在備課過程中一定要肯鉆、肯想、肯求助,用好聯(lián)想法,立足學生實際,努力搭建好學科素養(yǎng)與教學目標的橋梁,如此,方能在時代潮流中,掙得屬于自己的一席之地。
附錄:教學設計
浙江美術館將舉辦“子路、曾晳、冉有、公西華侍坐——孔子畫像展”,現面向蘭溪一中招收講解員團隊,你們現在就在面試現場,將完成以下面試。
[活動展示]
情境面試一:講故事,秀表達
進入名畫廳,面對入口的“侍坐”圖,你會如何向觀賞者講解這幅畫蘊含的豐富故事?(提示:人物+事件)
情境面試二:展畫作,樹形象
進入動畫廳,面對低齡的觀賞者,用動畫的方式來講述故事更具有吸引力。請畫出孔子以及四位弟子形象圖給小朋友們觀賞,并向面試官闡述如此創(chuàng)作的原因。(提示:可重點關注材料的細節(jié)描寫;可選擇給圖片配音增加故事吸引力)
情境面試三:談文化,傳思想
進入評述廳,面對有思想深度的觀賞者,你又會如何給他們講述深藏在“子路、曾晳、冉有、公西華侍坐”中的孔子思想呢?請現場演示講解。(提示:可參考導圖、思考角度與展廳資料一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