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煥芝
摘要:以互聯網為依托,線上教學拓展了教學內容,豐富了教學形式,較好地解決了傳統教學中刻板、單一等突出問題。然而,傳統課堂教學的存在具有現實意義,有可供借鑒的教學經驗,在直面學生、看管學生,以及促進情感互動等方面,比線上教育更具優(yōu)勢。對此,本文在指明線上與線下教學優(yōu)勢和劣勢的基礎之上,結合小學語文教學實踐,指出幾點線上與線下融合與互補的教學策略,希望能夠提供指導與幫助。
關鍵詞:小學語文? ?線上線下? ?融合? ?互補? ?策略
在“互聯網+”背景下,線上教育應運而生,并得到了教師與學生的認可,收獲了良好的教學成效。當前,教師應當緊跟時代發(fā)展的步伐,引進新技術、新理念與新方法,強化線上教育,但是這并不意味著完全摒棄線下教育。換而言之,線下教育不可替代,教師需要創(chuàng)新教學的組合形式,做好線上線下教育的融合與互補,這樣才能夠引領學生更加積極有效地開展各項學習任務,最終高質量達成教學目標。
一、線上線下融合與互補的特征和現狀
線上線下融合與互補,是以線上線下混合教學模式為基礎依托和主要工具,來組織和實施教學過程中的一個重要原則與目標,是打造高效課堂的一個重要思路與方法。因此,在開展和推進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模式的過程中,教師必須突出線上線下的融合與互補。
簡單來講,所謂“融合”,就是教學模式在實踐應用上的銜接;所謂“互補”,就是線上和線下教學模式充分發(fā)揮各自的優(yōu)勢且互相配合。線上線下融合與互補,具有明顯的網絡自由性、便捷性等特征,它能促進學生完成知識體系的數據化,支持學生學習的智能化,還強調了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兼顧了學生學習所需的互動與交流。
近年來,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模式在教學領域中的應用是一個熱門話題,相關教學研究與實踐應用已經有很多。由此可見,教師對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模式具有很高的認可與接受程度。然而,結合當前的實際情況來看,針對線上線下的融合與互補方面,教學研究與實踐還遠遠不夠,集中表現為線上與線下各自為營,缺乏融合與互補,應用形式也較為僵硬,鮮有成效,與預期相差甚遠。
二、線上線下教學優(yōu)勢和劣勢的認定與分析
伴隨著教育事業(yè)的不斷發(fā)展,不少新理論與新方法應運而生,它們在教學領域得到了廣泛的應用與普及,也取得了良好的成效。特別是以線上教育為代表的新模式,更是得到了廣大教師和學生的認可與歡迎。然而,需要特別強調的是,線上教育并不是解決所有問題的“解藥”,而線下教育也不可替代,兩者有著各自的優(yōu)勢與不足。
1.線上教學的優(yōu)勢和劣勢
線上教學的優(yōu)勢主要體現在以下兩個方面:
第一,線上教學具有極其豐富的教學資源。互聯網是一個巨大的信息資源庫,既有新鮮的新聞資訊,又有豐富的教學資源,教師只要善加選擇,就能加深學生的理解,豐富學生的認知。如在古詩詞教學中,古詩詞創(chuàng)作背景、人物經歷等是重要的學習內容,對加深學生對整首作品的理解,精準把握主題思想等具有幫助。然而,教材中相關介紹比較少,所以教師可以運用網絡資源進行講解,以此豐富學生的認知。
第二,線上教學突破了傳統教學的時空限制問題,可以隨時隨地進行。特別是支撐線上教育的硬件與軟件條件已然高度成熟,為線上教育的實施與推廣創(chuàng)造了有利條件。
當然,線上教學也有自身的不足與弊端,如無法全方位、即時性掌握學生的學習狀態(tài),更多地依賴學生的自覺。另外,從某種程度上來講,隔著屏幕不僅隔絕了彼此的空間,還阻礙了情感的傳遞與表達。
2.線下教學的優(yōu)勢和劣勢
首先,傳統課堂教學可謂歷史久遠,具有存在的現實意義,有可供借鑒的教學經驗,對指導現實教學及其未來發(fā)展,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其次,線下教學是師生面對面教學的過程,既是知識的傳授過程,又是情感交融的過程,所形成的良好的師生、生生關系,對學生的學習和成長都有很大的幫助;最后,線下教學在監(jiān)督、管理與指導學生學習方面,更具便利性、即時性和有效性。
線下教學的劣勢主要體現在教學模式的創(chuàng)新速度緩慢,有些教師教學觀念陳舊,教學模式單一,沒有營造良好的教學氛圍,影響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三、小學語文線上線下融合與互補教學策略
教師只有準確辨析線上線下教學的優(yōu)勢和劣勢,探究與推進線上線下融合與互補的教學策略,取長補短、揚長避短,充分發(fā)揮各自的優(yōu)勢,使其形成合力,博采眾長,取其精華,才能助力學生的發(fā)展。筆者結合教學經驗,認為小學語文線上線下的融合與互補,可著眼于“三段式”設計來實現,分別是課前、課中與課后。
1.課前——組織引導學生進行自主預習
語文是小學階段的基礎核心課程,包含了龐雜的理論知識體系,學習內容比較多,而且具有一定的難度。為此,課前的自主預習必不可少,教師可以借助線上線下融合教學來讓學生自主預習。
具體來講,教師可以預先在線上發(fā)布學習任務、內容、資料等。同時,為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確保預習成果,教師可以把學生劃分成幾個預習小組,設置小組長,各小組成員在組長的帶領下完成各項預習任務,小組長做好詳細記錄,包括完成情況、預習時長、預習習題作答情況等。基于線上的指導和線下的組織,能促進與提升小學生語文的自主預習成效。
2.課中——線上講解配合線下互動交流
小學語文包含了大量的文本學習內容,如古詩詞和文章閱讀等,這些以文字為表達形式,再加上教師的單純講授,很難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甚至會讓學生覺得枯燥乏味,進而產生厭學情緒。為此,教師可以通過線上講解、線下互動交流的方式來展開教學,帶領學生快樂而高效地學習。
具體來講,針對一些描述景物的文本,教師可以展示與之相對應的圖片或者播放視頻,給予學生直觀的視覺感受;針對一些描述情景故事的文本,教師可以展示與之相對應的動畫,或者讓學生排練情景短劇等,加深學生對文本的理解;針對一些極具抒情意味的文本,教師可以展示動情的畫面,配合舒緩的音樂,讓學生能夠更加深刻、精準地感知作者所表達的情感和思想。如部編版小學語文二年級下冊《找春天》一文,作者就用飽含深情的筆觸生動形象地描繪了生機勃勃的春日景象,大量采用了比喻、擬人的修辭手法,此時教師再用直觀的視覺沖擊引導學生,學生就能馬上領悟文章。在教學中,教師可以運用Flash動畫來展示,變抽象為形象,變間接為直接,進而加深了學生對課文的認知。
3.課后——個性化學習計劃定制與執(zhí)行
經過了課前、課中的教學,學生已經形成了一定的認知基礎。不過,受學生學習基礎和理解程度的不同,學生的收獲也有所不同。那么在課后,教師可以基于學生前兩個階段的學習情況,借助線上線下混合教學方法來制定與執(zhí)行個性化學習計劃。換而言之,就是基于生本教育、因材施教理念,借助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模式來推進分層教學,帶領各層次學生制定與執(zhí)行個性化學習計劃,達到全員提升學習成效的目的。
具體來講,教師要分別制定與推送學習資料包(補充)與作業(yè),包括簡單、一般、較難三個等級層次,各小組學生自主討論一一完成,由組長將學習情況反饋給教師,最終由教師進行總結與評價。針對理解和接受能力較差的學生遇到的一些問題與疑惑,教師要給予更多耐心而細致的指導,幫助他們進步。
時代在發(fā)展,社會在進步,線上線下混合教學模式已然成為教學的重要模式,而做好線上線下教學的融合與互補,則是該模式作用得以充分發(fā)揮的關鍵。為此,小學語文教師要深度挖掘與充分發(fā)揮線上線下教學模式的優(yōu)勢,做好兩者的融合與互補,凸顯學生的學習主體性,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并更新教學理念,強化教學設計,以引領和帶動學生快樂學習、高效學習。
參考文獻:
[1]趙春艷.小學語文學科線上、線下教學銜接融合[J].課堂內外,2020(7).
[2]郭燕.“線上線下混合教學”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應用[J].學周刊,2020(29).
[3]慕銀芳.疫情背景下小學語文線上教學中如何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J].讀與寫,2020(22).
[4]詹德水.淺談小學語文教學中如何有效結合線上與線下教育[J].考試周刊,2020(81).
[5]曾春鳳.小學語文線上線下教學銜接指導建議[J].數碼設計,2020(4).
[6]李紅.線上線下優(yōu)勢互補,開拓語文學習新天地[J].新一代,2020(20).
(作者單位:山東省聊城市聊城第五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