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新課改的背景之下,促進各個學科之間的融合發(fā)展,結合多個學科的特點展開教學,已經成為教學研究的重點內容之一,英語學科也不例外。信息技術作為初中階段的必要課程之一,學好信息技術,能夠給學生未來的成長和學習帶來極大的幫助。然而,近年來課堂教學的模式發(fā)生了比較明顯的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和教師的教學方法都應當隨之進步。文章將圍繞初中信息技術與英語學科教學的整合實踐展開探究,希望能夠提高信息技術學科的教學質量,創(chuàng)建更加優(yōu)質的課堂。
關鍵詞:初中信息技術;英語學科;教學整合
一、 前言
信息技術的飛速發(fā)展,幫助教學創(chuàng)新提供了更加多元化的思路,而信息技術學科的教學工作開展過程中,結合信息化和電子化的特點以及應用方式,能夠給學生創(chuàng)建更加新穎且有效的學習體驗。經過一段時間的教學研究,筆者發(fā)現(xiàn),信息技術與英語學科的有機融合,能夠從本質上增強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下文將對這部分知識進行詳細論述。
二、 信息技術與英語學科之間的關系
在很多人看來,信息技術和英語學科之間似乎并沒有什么關系,至少在日常的教學工作開展過程中,英語學科的成績并不會從本質上影響信息技術的教學,而信息技術課堂上,學生的種種表現(xiàn)與學生的英語學習也不會產生沖突。但是,信息技術構建出來的數(shù)字化的世界與英語是緊密相連的,從教學本質上來講,信息技術和英語之間的聯(lián)系是相當緊密的。
(一)語言上的聯(lián)系
發(fā)源于西方社會的計算機技術,從創(chuàng)立之初就一直依托英語而存在,如果學生對英語有比較充分的了解,那么學習信息技術也會變得更加輕松。與信息技術有關的語言一直都是多元化的,但無論是C語言、V語言,抑或其他計算機語言都是根據(jù)英語進行編寫的,代碼基本上都是由一個個的單詞簡寫或英文字母串聯(lián)起來的,中間夾雜一些符號,就構成了我們今天看到的計算機語言。初中階段,學生并不會接觸到非常復雜的代碼學習,但凡涉及計算機語言的知識,就一定會出現(xiàn)英語單詞,英語教材和信息技術教材之間也存在一些聯(lián)系,如果學生沒有在英語課堂上吸收到足夠的英語知識,學習代碼相關的內容必然是非常困難的。
(二)操作上的聯(lián)系
初中階段,學生接觸計算機語言的機會不多,但是初中會學習大量操作方面的知識,而這些知識和英語,往往也是息息相關的。由于計算機網(wǎng)絡發(fā)源于美國,因此,絕大多數(shù)的計算機應用或系統(tǒng)都來源于美國,這些應用程序使用的語言自然也是英語。以Photoshop這個軟件為例,初中階段學生會學習有關photoshop的若干基本操作,而該軟件中的一些簡便操作也是基于英語設計的。比如常用的“Shift T”在photoshop中是添加文本框的意思,學生如果能夠理解這個操作所代表的英語含義“Shift text”(轉換文本),在很短的時間內,就可以將這一操作記牢。
(三)邏輯上的聯(lián)系
今天所使用的信息技術中的絕大部分系統(tǒng)和應用都是基于英語而設計的,所以英語和信息技術之間也存在一些邏輯上的聯(lián)系。比如以英語為母語的人比較習慣運用單詞的首字母或幾個字母作為簡寫,以此設計信息技術系統(tǒng)中的種種功能,比如鍵盤上的“Ctrl”鍵,實際上是英文單詞“Control”的簡寫,初中階段,很多學生對信息技術的了解還停留在淺層。很多學生會以漢語拼音的思維邏輯去思考鍵盤上的若干設置,比如,學生認為控制鍵應該是以“K”開頭,表示“控制”,也因此,學生經常會搞混“Shift”和“Ctrl”鍵,如果學生有基本的英語常識,出現(xiàn)類似錯誤的概率就會大大降低。
三、 信息技術課堂上適當滲透英語知識
在當前的信息技術教學工作開展過程中,教師往往重點教學操作技巧,讓學生通過系統(tǒng)學習操作知識,提交完整的作品,以此達到幫助學生掌握技巧的目的。但是很多學生是通過死記硬背的方式掌握了信息技術中的大量知識,一旦放松練習,很有可能會出現(xiàn)反復遺忘的情況,這一點在教學實踐的過程中已經得到了驗證。所以,為了提高信息技術課堂的教學質量,讓學生能夠扎實地掌握英語知識,教師首先要做到教學的過程中,不急于求成,愿意腳踏實地地開展教學。幫助學生從零學起,適當滲透英語知識,有利于加深學生對信息技術中很多內容的理解。
比如在教學“在Photoshop上建立標尺”這個知識點的時候,教師會先引導學生用鼠標進行操作。在Photoshop界面上,標尺是以一把小尺子的形態(tài)出現(xiàn)的,學生只要在左側的工具欄中仔細查找,基本上都可以成功拉出一道標尺。但是肉眼搜索圖標的方式在具體工作的時候會浪費掉很多時間,所以教師會繼續(xù)教學用鍵盤快速拉出標尺的方法。但是由于之前在學習的過程中,學生已經學習過很多關于該軟件的快捷鍵,當快捷鍵的數(shù)量不斷增多的時候,學生的思維也會出現(xiàn)混亂的情況,這個時候教師就需要引入英語教學的思維,適當滲透英語內容,幫助學生理清這些快捷鍵。比如之前學習過的“Ctrl+c是復制”“Ctrl+v是粘貼”,兩個快捷鍵代表的含義其實是“Control+copy”和“Control+viscidity”,而此處的建立標尺,實際上是學生從小學就開始學習的“Control+ruler”,只要學生知道ruler是尺子的意思,那么理解這一部快捷鍵操作就變得非常容易。當學生操作順手之后,不僅不會產生迅速遺忘的情況,反而會進一步以同樣的邏輯去理解信息技術,課堂上,教師教學的很多快捷鍵操作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信息技術操作意識,提高教學的有效性。
這種教學方式雖然會在一定程度上犧牲信息技術課堂上的教學時間,但是從長遠的角度來看,讓學生形成以英語內容去理解信息技術操步驟的思維,不僅有利于提高學生對信息技術的學習興趣,還能夠有效避免學生出現(xiàn)學了忘,忘了學的尷尬情況??傮w上,這種教學方法是有利于提高教學效率,保證教學效果的。
四、 漢化版和英語版軟件對比教學
初中階段,學生會接觸大量的軟件學習,其中既包括Word、Excel這種常用的辦公軟件,也包括圖片修飾軟件、音頻編輯軟件等。在前文中已經提到過絕大多數(shù),目前,市面上常見或常用的軟件都是由以英語為母語的國家的開發(fā)者設計的,所以原版的軟件通常都是英語版,雖然有一些軟件已經基本完成了漢化,但是由于漢化者的翻譯水平有限,有時候使用漢化版還不如使用純英文版更能夠提高工作效率。所以教師在教學這部分知識的時候就要注意根據(jù)軟件的操作難度以及當下的使用習慣,系統(tǒng)地展開軟件教學,不要總是依賴漢化版,而是要將漢化版和英文版結合起來綜合教學,讓學生選擇最適合自己的軟件版本進行操作學習。
例如:教學《創(chuàng)作優(yōu)美的音樂作品》這一節(jié)內容的時候,主要是讓學生學習音頻編輯軟件,并且創(chuàng)作一首簡單的音樂作品。其實本節(jié)課是對前兩節(jié)知識的升華與總結,學生只有系統(tǒng)學習過前面的兩節(jié)知識,掌握了音頻軟件的基本操作技能,才能夠完成本節(jié)課的任務。之前的教學工作開展過程中,為了方便講解,教師采用的是漢化版的軟件,學生在中文界面上進行操作,雖然也遇到過一些障礙,但總體完成情況比較好??紤]到現(xiàn)如今市面上使用音頻編輯軟件的時候,往往使用英語版,如果學生未來想要深入學習,也勢必要從漢化版轉向英語版,屆時重新學習,也會給學生帶來很大的困難。所以在教學階段,教師就應當將漢化版的軟件和英語版的軟件結合起來,系統(tǒng)教學。比如教師可以將漢化版和英語版的軟件操作界面截圖放到一起做對比,讓學生逐一對比兩個界面之間的異同點,經過系統(tǒng)的分析,學生會發(fā)現(xiàn),其實兩個軟件除了使用的語言不一樣,基本的操作都是相同的。前期的學習過程中,學生已經適應了漢化版的軟件操作,操作英語版軟件的時候,可以憑借感覺和肢體記憶完成操作。
另外,課堂教學工作開展過程中,教師應當明確,初中階段學生的詞匯掌握數(shù)量畢竟是有限的,在這個階段,學生不可能認識軟件操作界面上的所有單詞,所以上課的過程中,教師應當提醒學生,每個人準備一個筆記本,可以將英語課堂上的生詞本直接拿到信息技術課堂上,將軟件操作界面上陌生的英語單詞記錄下來,每天的早讀課上可以進行翻看和記憶。經過這樣的教學,學生對于軟件的操作界面會有更加深刻的認知,下一次操作英語版的軟件時,學生會發(fā)現(xiàn),不僅是個人的操作流暢度提升了,看英文界面也像看漢語界面一樣順暢,這樣就達到了教師理想中的教學效果。
五、 提供英語素材,組織信息技術訓練
信息技術本身是一門實踐性和開放性非常強的學科,對于初中階段的學生來說,相當一部分學生已經具備了完善的自主操作能力,系統(tǒng)學習過幾個軟件的操作技巧之后,學生就能夠憑借以往的經驗完成一些復雜的操作。但達到這種教學效果的前提是,學生已經有了大量的實踐操作經驗,然而,就目前初中階段信息技術課程的排課比來說,每周1~2節(jié)的信息技術課程教學時間實在是太短。教師僅僅是在課堂上講解基礎知識,就要花費很長的時間,根本不可能給學生留出大塊自主練習的空余時間。所以教師在日常教學工作開展過程中,可以通過設置練習任務的方式,培養(yǎng)學生的實踐經驗,在設置任務的同時,可以發(fā)揮學科融合的特色,給學生提供一些英語素材,讓學生結合英語材料進行練習,不僅能夠提高信息技術的操作能力,還可以培養(yǎng)英語閱讀水平。
例如:教學“word的基本操作”這部分知識的時候,教師在課堂上已經講解了word相關的若干基本操作,按理說,學生應該已經學會了設置字體,更改文字顏色,調整版面等多種操作。對于初中階段的學生來說,這些操作比較簡單。為了升級教學難度,教師可以給學生提供一份英語版的任務清單,學生要按照任務清單上的內容對教師給定的文章進行排版處理。比如教師在任務清單上標注“Change the font color of the underlined part to green”,意思就是讓學生將畫線部分的字體顏色更改為綠色。操作本身固然簡單,但讀懂題意也需要花費一些時間。一方面,這樣的問題設置有利于增強學生的英語閱讀能力,更重要的是,學生通過觀察英語內容進行信息技術相關的操作,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的編碼思維。未來學生學習計算機語言的時候,就會發(fā)現(xiàn),任何一種計算機語言,都需要先將中文版的任務轉化為英文,或者在腦中構建英文的框架,才能夠繼續(xù)將英文轉化為程序語言。初中階段教學信息技術的教師就開始強調這種思維,那么,未來學生學習計算機語言等更加高階的知識時,學生的思維準備會比別人更加充分,學習難度也會大大降低。綜合來看,這樣的教學方式,既發(fā)揮了學科融合的優(yōu)勢,又體現(xiàn)了信息技術教學的特點,有利于幫助學生盡快形成信息技術思維,從本質上提高信息技術的操作能力。
六、 總結
加強學科之間整合教學,也是在教育改革逐漸深入之下提出的一種新要求。教學理念和教學模式逐漸出現(xiàn)變化,應用在教學中的技術手段也逐漸增多。在科學技術發(fā)展下,信息技術被廣泛使用在教學中,其本身也能夠激發(fā)學生的興趣,將信息技術和英語有機結合起來,有利于提高信息技術課堂的教學質量,優(yōu)化整體的教學結構。
參考文獻:
[1]李澎澎.初探信息技術與初中英語閱讀教學的整合[J].校園英語,2021(8):141-142.
[2]楊玉環(huán).淺談信息技術與初中英語教學整合設計[J].中國新通信,2019,21(8):158.
[3]馮穎.初中英語教學與信息技術整合策略探究[J].科學咨詢(教育科研),2015(2):96.
作者簡介:
邵明偉,山東省日照市,山東省日照市莒縣第五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