郁清方
摘要:現(xiàn)代語文本身同時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特點,不僅關系著學生的智力培養(yǎng),也承擔著學生的道德品質培養(yǎng)任務。語文學科教學需要融入德育,在生活化教學的要求下和指導下注重對學生進行思想滲透。本次研究也將從立德樹人的根本要求出發(fā),分析如何在小學語文生活化教學中進行德育教育,實現(xiàn)學科育人。
關鍵詞:立德樹人;小學語文;生活化教學;德育
一、語文生活化教學與德育教育的相關內容
(一)學科德育
學科德育是將德育工作融入每一個學科當中,讓每一個學科都能包含德育內容,這里指的就是語文學科。小學語文學科是德育滲透的重點學科,需要嚴格貫徹道德教育的客觀要求為學生提供思想性的指導,一方面提升學生對于語文知識的理解和掌握能力,另一方面則要提升學生的道德認識水準。很多語文教材的內容當中并沒有明確地提到與德育相關的元素,但如果教師能夠充分挖掘文字背后的內涵,也能將其作為重要的教育載體輔助語文教學,有組織地引導學生了解文化知識并學習技能,提升語文的學科素養(yǎng)引導學生學會思考并得出結論。
(二)語文教學生活化與立德樹人的培養(yǎng)目標
語文教學生活化提倡將語文學科教學和生活之間建立聯(lián)系,從思想上看,要立足于關鍵的人才發(fā)展目標,體現(xiàn)出語文學科的人文性和工具性。相比于其他學科,語文學科和生活之間的聯(lián)系最為緊密,且語文學科的德育資源廣泛,無論是個人品質的培養(yǎng)還是社會倫理道德的教育,都可以通過語文學科來開展。相比于中學階段,小學階段的學生心智并不成熟,因此需要從小養(yǎng)成良好的品德和行為習慣,讓他們從小就能理解社會秩序和遵紀守法的有關要求,體現(xiàn)人文情懷。
語文學科的學科優(yōu)勢在于培養(yǎng)學生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方面效果突出,能夠在教學環(huán)節(jié)實現(xiàn)知識和育人的緊密結合,落實立德樹人的根本要求。
二、立德樹人要求下小學語文生活化教學的德育滲透
(一)精神價值的突出與形成
小學語文本質上是一門開放性的學科,來源于生活并且服務于生活。小學生如果能夠將他們在生活當中見到或是感受到的事物與教學內容進行聯(lián)系,就可以從生活當中感悟“德育”,感悟“意識”。例如,在學習《手捧花盆的孩子》這篇文章時,教師就可以先讓學生回憶生活當中有哪些美麗的花和植物,然后再讓他們學習這篇文章。學習之后,再通過教師的解釋和說明將其中的德育內涵告知給學生。其實在這篇文章當中,國王給孩子們的種子全部是煮熟過的,因此這些種子即便種下去也無法培育出鮮花,只有那個端著空花盆的孩子才是最為誠實守信的。按照成年人的思想,這篇文章背后的含義一目了然,就是強調誠實的品質,但對于一年級的小學生而言,他們并不具備這種思維,無法第一時間獲取課文中的道理,因此教師在教學完這篇文章之后,可以將語文知識和生活元素進行聯(lián)系:讓學生在家長的幫助下,分別種下煮熟過的種子和未煮熟的種子,然后觀察種子的生長情況。這樣一來,他們也能理解文章行文的描寫規(guī)律,并且突破思想層面的重點和難點,對于文章背后思想價值的理解也會更加深入,潛移默化地提高其德育水平。
(二)踐行以文育人的基本要求
智力教育強調的是知識和能力,并且是對知識本質含義的一種解釋和說明,是文化知識內容的一種深度表現(xiàn)。作為教師應該正確地處理好語文和道德品質之間的關系,在語文教學時充分挖掘語言文字當中包含的道德精神、文化精華,讓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品格,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念,幫助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
例如,在教學《掌聲》這篇文章時,就可以踐行以文育人的根本要求,了解文章當中的那些與生活相關的片段。教師可以先進行知識導入,模擬出一個情境——同樣是普通的語文課堂,同樣是一般的學生,這些內容都是學生日常生活當中熟悉并廣泛接觸的場景,他們對于知識的理解也更加透徹。教師可以讓學生思考,如果在他們中間有一名殘疾人,那么當他完成語文學習時應該怎樣給予鼓勵呢?應該怎樣對他表示認可呢?之后再引入此次學習的課文的核心用掌聲來表揚同學,從字里行間感悟德育元素,這看似普通的掌聲卻代表著對同學努力的肯定,面對殘疾人我們不應該有歧視的態(tài)度,而是要通過鼓勵的方式讓他們有面對生活的勇氣與信心。這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美德,也是在德育環(huán)境下的學科知識滲透,能夠改進現(xiàn)有的語文教學方式,通過學科知識完成精神內涵的內化。作為語文教師,只有正確認識文字與生活的關系,感悟語文和思想教育的聯(lián)系,才能達成以文育人這一教學目的。
三、結語
立德樹人給新時代的語文教育工作帶來了新的要求和啟示,也給新時代的德育教育指導了新的路徑,潛移默化地進行內容滲透。語文生活化要求下的德育教育并非要完全替代思想品德學科的德育功能,而是在肩負語文學科職責的前提下將大量的德育因子進行應用和開發(fā),按照學科特色和教學要求發(fā)揮語文學科人文性的效果,幫助學生健康成長。
參考文獻:
[1]郭偉.立德樹人——談如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滲透德育[J].文淵(高中版),2019(07):427.
[2]馬天驕.語文教學滲透德育 巧妙落實“立德樹人”——小學語文教學德育的滲透策略[J].新課程,2020(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