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艷紅
摘要:初中階段的學生正處于思想和行為發(fā)展的黃金時期,在這一階段對他們的言行進行良性引導,有助于完善學生的人格,引導學生養(yǎng)成正向的人生觀和價值觀。對此,本文也將以中學生的成長為切入點,立足于信息技術的設計,從任務組織的角度出發(fā),分析中學信息技術教學的現(xiàn)狀,并探討任務設計的方法和措施,希望能夠給相關教學工作者帶來一定的參考和啟示,僅做拋磚引玉之用。
關鍵詞:中學課堂;信息技術;任務設計;方法探究
引言:
在素質(zhì)化教育和新型課程改革深入發(fā)展的大背景下,當下國家在宏觀上對學校課堂的要求相較于以往而言也有了更加明顯的調(diào)整和轉變,不再以簡單的理論知識背誦為本位,而是更加強調(diào)能力的延伸和拓展,這種變化也給教師的創(chuàng)新提供了更加鮮明的思路。信息技術作為培養(yǎng)學生邏輯思維與實踐能力的重要基礎,在這種情況下也應當受到更加高度的重視和關注,特別是就中學生來講,要尤為強調(diào)任務驅(qū)動的必要價值。
一、分析中學信息技術教學的基本現(xiàn)狀
首先,信息技術并不是中學的必要考察科目,因此也沒有獲得廣泛的關注與認可,而且在課時設計上也有十分明顯的限制,很多內(nèi)容無法真正傳達到學生耳中。并且,部分教師認為信息技術課堂是可有可無的,只要文化課的設計有其他需求,信息技術課也可以馬上讓位為其服務,始終處于較為邊緣化的狀態(tài)。
其次,學生在學習信息技術的時候帶有盲目性和隨意性的特點,他們并不能真正認識到信息技術的價值,認為只需要上網(wǎng),娛樂,下載和打字聊天即可,沒有樹立明確的目標和方向,只是憑借個人的興致和愛好,心血來潮就跟隨教師的腳步,如果喪失了好感也可以隨時放棄。久而久之,學生的學習習慣也會變得十分懶散,他們難以真正認識到信息技術給學習和生活帶來的便利,對技術的應用也停留在較為淺顯的層面上。
還有,教師也沒有傾注足夠的時間和精力,中小學的信息技術教師都身兼數(shù)職,教學并不是他們的主要工作,除了課堂實踐以外,還要承擔許多與教學無關的任務,例如廣播系統(tǒng)管理,考試系統(tǒng)管理,電教維修等等。這也就意味著,教師并沒有花費足夠的時間和精力去研究教學這一領域,所以也阻礙了學科的正常建設。再加上,信息技術的發(fā)展本身就是尤為迅速的,如果學校沒有及時跟上時代發(fā)展的腳步,那么信息化的應用程度也會就此停滯不前。
最后,大多數(shù)中學在培育學生信息素養(yǎng)的時候,只是把重點停留在了技能的訓練上,只是以某些軟件或者是硬件的操作為主,并沒有關注學生的心理認知和情緒變化,也沒有啟發(fā)學生的意識,只是讓學生處于被動的學習狀態(tài),久而久之他們也會產(chǎn)生極大的審美疲勞。
二、分析中學信息技術任務設計的方法和措施
(一)做好教學前的準備
教師需要認真分析教材的細節(jié)性內(nèi)容,總結出重點和難點知識,梳理好課堂的脈絡,這樣才可以為后期的目標完成與評價做好準備,再加上,信息技術的更新?lián)Q代是尤為迅捷的,教師也需要在研究教材的基礎上,結合當下的社會發(fā)展環(huán)境,做出合理的知識安排。還有,從建構主義學習的角度來看,學習者的學習是自主創(chuàng)造的過程,每一個學習者都可以從過去的經(jīng)驗中總結教訓,并搭建起知識網(wǎng)絡,擁有個人的學習態(tài)度和信念。因此,教師要研究班內(nèi)的基本學情,要做好摸底工作,關注學生的學習經(jīng)驗,要了解他們的學習偏好和價值取向,探究學生與學生之間的差異,這樣才可以避免任務設定的單一化,給學生帶來更加豐富的體驗,讓他們感受到挑戰(zhàn)和刺激。
(二)堅持任務設計的基本原則
任務不僅僅牽涉到實踐活動,同樣也牽涉到學生的思想成長,貫穿于信息技術發(fā)展的全過程,教師可以讓學生做一個表格,制作一個動畫視頻,或者是組織電子報刊,或者是直接訓練他們的操作技能,但不論是哪一種形式,教師都要保證任務,可以滿足學生的學習期待,要調(diào)動起學生的好感和興趣,讓他們充滿好奇心,在探索中收獲成長。也就是說,只有引起學生的興趣,任務的設計才是成功且有效的。具體來講,教師要堅持全局性的原則,要從整體的角度出發(fā),針對某一個特定的階段,來設定延展性的任務,要考慮教學內(nèi)容的前后關聯(lián)性,把握好整體的規(guī)劃。例如,在學習與flash多媒體軟件有關知識的時候,教師就應當讓學生完成大型的作品,把大作品任務切割成多個子任務,分一次或者是幾次課時共同完成,每一個子任務要對應到教材上的不同場景,這樣可以讓學生日積月累,逐步獲得新的探索體驗,激發(fā)出他們的學習積極性。還有,教師在設計任務的時候必須要實現(xiàn)多學科的整合,信息技術本身就已經(jīng)延伸到社會發(fā)展的各個領域,所以教師也不能只是孤立的看待這一門學科,而是要讓學生實現(xiàn)思維的延伸和拓展。例如,在學習與搜索引擎應用有關知識的時候,就可以結合生物教學的基本知識點,讓學生懂得用搜索引擎來了解生物素材,加深他們對課堂的印象和理解?;蛘?,當學生學習地理的時候,也可以引導他們用信息技術制作幻燈片與同學進行分享,及時收集網(wǎng)絡上的素材和資源。在學習音頻或者是視頻軟件剪輯的時候,也可以結合音樂與美術的相關素材[1]。
(三)把握好層次性和空間性
教師要保證任務的難度是層層遞進的,要按照由簡到難的順序,讓學生可以逐步適應深度學習的氛圍,不能生搬硬套的直接設定目標,如果只是在課堂上盲目的增加學習的難度,反而會挫傷學生的自信心,因此,教師要把握好初始難度,讓學生可以慢慢的調(diào)動起自己的學習狀態(tài),保持足夠的學習熱情與好感。除此之外,任務的設定需要凸顯出彈性和空間,要為學生保留自由發(fā)揮的余地,不能只是同一般的課堂練習那樣,讓學生完成規(guī)定的動作即可,那樣反而會讓學生感到索然無味。例如,在學習word文本框的時候,除了要讓學生掌握基本的操作技能之外,教師也可以為他們安排單頁文章排版,電子報刊設計等小型任務,讓學生有更多的發(fā)揮空間,培養(yǎng)他們的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2]。
三、結束語
綜上所述,持續(xù)性推動中學信息技術的任務設計是合理且必要的舉動,這是激發(fā)學生探索欲望和求知精神的應有之策,也是鍛煉學生辯證精神的有效措施。本文通過前期的準備,原則的落實,層次性的延伸這幾個角度論述了中學信息技術任務設計的方法,充分結合了課堂教學的重點知識,尊重了學生的話語權與主動權,具有理論上的合理性與實踐上的可行性,能夠作為教師的參考依據(jù)。
參考文獻
[1] 施元慶. 任務驅(qū)動式教學在中學信息技術教學中的應用研究[J]. ?2021(2017-24):82-82.
[2] 米亞會. 任務指導卡在中學信息技術教學中的應用策略探究[J]. 考試周刊, 2020(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