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新課程改革背景下,小學數(shù)學教師應加強對學生合作交流和自主探究能力的培養(yǎng),使學生形成獨立思考和自主探究的能力。隨著新課程改革的深入,在小學數(shù)學教學中,小組合作學習模式得到了廣泛運用,彌補了傳統(tǒng)教學的不足之處,有助于學生良好思維習慣的養(yǎng)成。文章對小學數(shù)學教學中學生小組的劃分和任務分配進行了探討,具體分析了小學數(shù)學課堂教學中小組合作學習的運用策略。
關鍵詞:小學數(shù)學;課堂教學;小組合作學習
中圖分類號:G427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 ? ?文章編號:2095-624X(2021)40-0045-02
引 ? 言
當前,小組合作學習在小學數(shù)學教學活動中得到了有效應用,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仍存在不足之處。針對合作效果不理想、學困生邊緣化的問題,小學數(shù)學教學活動中,教師應結合小組合作學習的具體情況,加強對小組合作學習方式的創(chuàng)新,提高小組合作學習的效率和質量。教師應制訂完善的小組合作學習方案,以滿足不同學生的實際學習需求,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
一、小學數(shù)學課堂教學中小組合作學習的組織過程
(一)設置動態(tài)小組規(guī)模
開展小組合作學習時,教師應確保小組劃分的科學性和合理性,設置動態(tài)的小組規(guī)模。在將學生劃分為不同小組時,教師應結合學生的特點、數(shù)學學科特點和教學目標等,實現(xiàn)組間同質、組內異質。教師應確保每個小組的人數(shù)相當,以四至六人一組為宜,避免小組合作學習中出現(xiàn)交流不充分或某位學生被忽視的現(xiàn)象。教師應以動態(tài)化為原則,對小組的規(guī)模進行設置和調整,酌情增減人數(shù)。比如,當合作學習的任務與條件較為復雜時,教師可以適當增加小組人數(shù);若是合作學習任務較為簡單,條件選項較少,則可以適當減少小組人數(shù),增加小組數(shù)量[1]。
(二)合理分配小組成員
在選擇和分配小組成員時,教師應尊重學生的意愿,在讓學生自由分組的基礎上進行適當調整,以確保小組兼顧各個層次水平的學生。比如,教師可以根據班級學生的性格特點、興趣愛好、學習能力、學習成績等多方面因素,將學生分為學優(yōu)生、中等生和學困生三個層次,再從不同層次中挑選成員,組成一個合作小組。教師應遵循組間同質、組內異質的劃分原則,保證組內成員的學習能力和綜合水平均衡,確保小組成員之間能夠互相督促、共同進步[2]。
二、小學數(shù)學課堂教學中小組合作學習的任務分配
(一)優(yōu)化小組任務
在小組合作學習中,學習任務是關鍵要素,直接決定著小組合作學習的效果。因此,教師應對學習任務進行優(yōu)化,確保學習任務能夠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的參與積極性。教師應鍛煉學生的思考能力,將新舊知識銜接起來,引導學生對問題展開思考,從而高效完成學習任務。教師在設置任務目標時,要為學生預留充足的思考時間和空間,關注學生的想法,避免出現(xiàn)小組任務討論點不明確、小組學習活動難以進行的局面。教師應保證學習任務的個性化和開放性特點,關注學生的差異性,讓學生能夠結合自己的興趣愛好和學習能力完成相應的學習任務。例如,動手能力較強的學生可以負責收集小組學習活動中的教具,擅長查閱資料的學生可以負責準備相關的資料,表達能力強的學生可以結合實際的學習任務進行匯報和總結,學習態(tài)度嚴謹?shù)膶W生可以負責展示和分析數(shù)據,等等。個性化的學習任務能夠使學生積極參與合作學習活動,從而高效完成學習任務[3]。
(二)保證分工合理性
分配小組合作學習的任務時,教師應明確最終的合作學習目標,增強任務分配的合理性,從而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教師應為學生指明小組合作學習的目標,強化學生的責任意識,使其自覺肩負起完成任務的責任。教師應保證小組分工的合理性和科學性,如可以讓學生自主分工,或根據學生特點進行任務劃分。學生在明確小組學習任務目標后,會對自己能做什么、能為其他組員提供哪些幫助有明確的認知。在此基礎上,學生對自己負責的任務進行總結、反思、分析,明確自己對小組合作學習任務的完成貢獻了哪些力量。最后,教師應引導學生結合自身判斷、評價積極彌補合作學習的缺陷。教師可以與學生商量,在小組內設置組長、記錄員、匯報員、操作員等不同職務,讓學生進行輪換,確保每位學生都能體驗不同的角色,從而掌握各項技能,提高綜合學習能力[4]。
三、小學課堂教學中小組合作學習的運用策略
(一)營造良好的小組合作學習氛圍
小組合作學習對提高小學數(shù)學教學效率有積極作用,值得教師進一步創(chuàng)新,優(yōu)化小組合作學習的方式,提高教學質量和效率。首先,教師應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創(chuàng)設適合的教學情境,讓學生能夠融入小組合作學習中,集中注意力,從而優(yōu)化學習效果。教師應結合具體的教學內容,營造輕松、愉悅的學習氛圍,激發(fā)學生的興趣。在此基礎上,教師應結合學生的學習能力、基礎水平、學習習慣等,對學生進行合理劃分,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吸引學生主動參與學習活動。教師可以在教學中引入生動、有趣的內容,改變數(shù)學知識枯燥、乏味、單一的局面。以“厘米和米”的教學為例,教師可以結合“我們身上的尺”的內容和知識點,創(chuàng)設相應的學習情境,讓學生測量自己的手指長度、胳膊長度、身高等,完成小組合作學習任務。這些數(shù)學知識和學生的生活實際十分貼近,能夠有效激發(fā)學生的興趣,讓學生主動參與其中,從而提高學習效率[5]。
(二)增強團隊意識
教師應始終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團隊協(xié)作意識,提高小組合作學習的效率。小學生由于年齡較小,對外界的新鮮事物有著強烈的好奇心,常常產生各種各樣的看法。受到學習習慣、思維方式的影響,學生在小組合作學習中可能出現(xiàn)意見不統(tǒng)一的情況。教師應強調團隊意識的重要性,促進學生之間的交流與溝通,讓學生在交流中實現(xiàn)思維的碰撞,從而更好地完成學習任務。這樣,學生在提高學習信心的同時,增強了團隊意識,提高了溝通和合作的能力,從而有效提高了整體的學習質量[6]。
(三)設計巧妙的提問
教師可以設計巧妙的問題,充分激發(fā)學生的探究欲望,使學生全身心地投入小組合作學習中,從而有效掌握數(shù)學知識。以“觀察物體”這一教學活動為例,教師可以分配合作學習小組、提出巧妙的問題,有效激發(fā)學生的數(shù)學學習興趣,提高學生的合作探究能力,從而使學生感受到數(shù)學學習的樂趣。例如,教師可以提問:“生活中你見過哪幾種形狀的物體?”“你喜歡什么形狀的物品?”“生活中,不同形狀的物體給人們帶來了哪些便利或麻煩?”這樣,教師能夠利用與學生實際生活相貼近的問題,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培養(yǎng)學生的數(shù)學思維。在教師巧妙的設計下,學生在小組內通過交流互動,進行積極的思考,順利完成了小組合作學習任務。在問題的驅動下,學生的思維被充分調動起來,提高了思考和知識探究的積極性[7]。
結 ? 語
綜上所述,小學階段,數(shù)學是一門重要學科。教師應在小學數(shù)學教學中有效運用小組合作學習模式,結合學生的實際學習情況,制訂切實可行的小組合作學習計劃。在小組合作學習中,教師應培養(yǎng)學生的團結協(xié)作能力、語言溝通能力和表達能力,促進學生思維的發(fā)展。教師應積極學習新課程改革下的新理念,不斷進行總結,從而充分發(fā)揮小組合作學習的價值,全面培養(yǎng)學生的綜合素質。
[參考文獻]
羅光文.小組合作學習在小學數(shù)學課堂中的應用[J].當代家庭教育,2020(32):80-81.
戴文殷.淺談如何在小學數(shù)學教學中有效開展小組合作學習[J].考試周刊,2020(93):59-60.
曹萬福.淺議小組合作在中學英語課堂教學中的作用[J].考試周刊,2020(93):83-84.
賴虹英.小學數(shù)學教學中如何實施小組合作學習[J].小學生(下旬刊),2020(12):38.
陳林軍.新課程背景下的初中數(shù)學小組合作學習[J].中學生數(shù)理化(教與學),2020(11):28.
羅永中.淺談小學課堂中小組合作學習的策略[J].科普童話,2020(22):26.
李家勝.“小組合作學習”在課堂教學中的實施策略[J].試題與研究,2020(11):66.
作者簡介:許志琴(1984.5—),女,江蘇如東人,本科學歷,中小學一級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