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紀珍 安世恒 劉曉光
摘 要:案例式教學法是圍繞知識點精心設計特定案列,組織學生開展討論學習,形成反復的交流和互動,使學生在研究案例、課堂討論、自主學習中掌握知識并提升能力。為進一步響應國家一流課程建設,滿足鄉(xiāng)村振興對農業(yè)人才的需求,本研究針對農藥毒理學課程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將案例式教學法應用到農藥毒理學課程教學中,并分析案例式教學法的優(yōu)點,以及應用該方法對教師的要求和應注意的問題,以期為打造農藥毒理學一流課程提供參考。
關鍵詞:案例式教學法;農藥毒理學;教學改革
2018年8月,教育部印發(fā)的《關于狠抓新時代全國高等學校本科教育工作會議精神落實的通知》(教高函〔2018〕8號)中提出,各高校要全面梳理各門課程的教學內容,淘汰“水課”、打造“金課”,合理提升學業(yè)挑戰(zhàn)度、增加課程難度、拓展課程深度,切實提高課程教學質量。植物保護是河南農業(yè)大學的國家級一流學科,農藥毒理學作為植物保護專業(yè)的專業(yè)核心課程,是培養(yǎng)應用型人才的重要課程。目前,該課程大多采用傳統(tǒng)的教學方法,以教師講、學生聽為主,由于知識點難度較大,學生往往不能很好地理解。如何把抽象的理論知識形象地呈現出來,并讓枯燥的課堂變得生動起來,是教師面臨的極大挑戰(zhàn)。為實現農藥毒理學課程的教學目標,提高課程教學質量,筆者在教學實踐中進行了教學改革,將案例式教學法應用到農藥毒理學課程中。
一、農藥毒理學課程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整體而言,農藥毒理學課程存在一定程度的“水課”現象,如低階性、陳舊性等。
一是教學理念方面。課程教學理念相對滯后,大多數高校沒有及時根據社會需求變化進行方向轉變。
二是教學模式方面。課程教學大多采用大班教學模式,無法完全適應培養(yǎng)拔尖創(chuàng)新人才和服務“三農”的需求。
三是教學方法方面。課程教學方法單一、教學方式陳舊,課堂教學枯燥乏味,在一定程度上造成學生逃課、上課遲到早退,或是上課玩手機打游戲的現象。
四是“教”“學”“用”的聯系方面。“教”與“學”聯系不夠緊密,“教”與“用”缺乏有效銜接。
五是教學評價方面。課程教學評價不夠科學,無法客觀評價學生的學習效果。
二、農藥毒理學課程案例式教學實踐
農藥毒理學課程在改革的過程中,融合了實驗教學和課堂教學,對課程內容、教學方法、教學模式以及評價體系等進行了一系列的探索實踐。在這些實踐中,筆者實施了案例式教學,得到了一些經驗與教訓。農藥毒理學課程在應用案例式教學初期,要進行充分的論證實踐和精心的準備。該課程涉及殺蟲劑毒理學、殺菌劑毒理學和除草劑毒理學等部分,每一部分涉及的農藥種類繁多,用48個學時講清楚各類農藥的殺蟲機理、抗性機制、浸入和代謝是遠遠不夠的。因此,筆者選擇了一些典型案例應用到教學中。以殺蟲劑毒理學部分中消化毒劑為例,具體操作流程舉例實施如下:
(一)課前導入
在課程開始前,教師將學生分組,每組負責幾類藥劑。其中一個小組,拿到了消化毒劑Cry1Ac,它是蘇云金芽孢桿菌(Bacillus thuringiensis)產生的殺蟲蛋白,被廣泛用于防治棉鈴蟲等鱗翅目害蟲。教師為學生準備試蟲——棉鈴蟲,給學生設定藥劑的一系列濃度梯度,讓學生飼喂棉鈴蟲,觀察試蟲的生長狀況,對試蟲進行跟蹤觀察、拍照并做好相關記錄。
(二)課堂匯報和討論
在課堂上,教師組織學生進行實驗匯報。教師先引導學生根據自己的實驗過程匯報觀察到的實驗現象,然后組織學生開展課堂討論,教師幫助學生解決實驗過程中出現的問題,并講解解決這些問題的方法,引導學生將知識融會貫通。比如:由試蟲的癥狀入手,引導學生查閱文獻;飼喂藥劑的試蟲的死亡率隨劑量濃度的增加而升高,引導學生了解藥劑毒力高低的評價標準;等等。
(三)課后學習
課堂教學結束后,教師布置課后任務,讓學生查閱文獻,了解消化毒劑Cry1Ac的殺蟲機理,以及試蟲對消化毒劑的抗性機理,教師適時進行抽查。
(四)課堂再升華
待學生課后學習后,教師開始在下節(jié)課上講解消化毒劑的毒理機制。每種藥劑的癥狀不完全一樣,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進行對比學習,如讓學生對比呼吸毒劑與消化毒劑的癥狀差異、作用時間差異等,強化學生對藥劑作用機理的認知。
三、案例式教學的優(yōu)點
實踐表明,采用案例式教學授課后,學生對所學知識可以形成形象的認知。
一是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改變了學生接受知識的方式。案例式教學充分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提高了學生的參與度。在案例式教學過程中,每一個學生都主動參與,積極觀察,對實驗現象形成了清晰明朗的認知。通過觀察,學生可以從不同角度發(fā)現問題,增強了趣味性。學生根據實驗現象,體會現象背后的本質,既有目的性,又有挑戰(zhàn)度。學生帶著任務和問題去學習藥劑作用機理,把晦澀難懂的知識形象化地儲存在腦海中,改變了死記硬背的傳統(tǒng)學習方式,印象也更加深刻。
二是鍛煉了學生發(fā)現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案例式教學鍛煉了學生自主發(fā)現問題和主動解決問題的能力,是一個從實踐到理論再到實踐的過程。一方面有利于學生形成科學研究的辯證思維,可以幫助要考研的學生形成科研思路;另一方面有利于學生掌握解決實際問題的方法,為學生提供一種觀察現象、發(fā)現問題、解決問題的實踐體驗。
三是符合國家對一流課程的要求。案例式教學符合國家對一流課程的要求,體現了課程的高階性、創(chuàng)新性和挑戰(zhàn)度,使知識不再是枯燥乏味的符號和晦澀難懂的文字,在學生主動學、教師熱情引導的課堂氛圍中實現了知識的無障礙傳輸。同時,案例式教學過程涉及很多唯物辯證法原理,如從現象到本質、歸納總結原理和對比分析原理等,有助于對學生進行思政教育,符合國家對思政教育的要求。
四、案例式教學對教師的要求
案例式教學想要收到好的教學效果,教師需要做充分的準備。
(一)明確教學內容,精選案例
教師要明確教學內容,并選擇合適的案例展開教學。案例中需要大量的實驗素材,教師要提前準備,且緊跟教材和社會發(fā)展需要,設計切實可行的實驗方案。有效的實驗和貼近生活的素材,可以很好地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增強學生主動學習的意愿,最大限度地調動他們的積極性。
(二)合理掌控案例教學的時間
教師要合理掌控案例教學的時間,保證實驗過程與課程進度保持一致,避免實驗觀察還沒開始,課程已經講完,或是實驗觀察結束,課程還沒開始。此外,教師的引導、點評和下達學習任務要及時到位,并且下達的學習任務要有一定的挑戰(zhàn)性,這樣可以給學生提供足夠的學習動力和有實質意義的學習內容,讓學生轉變學習觀念,主動思考。
(三)制定合理的評價方式
教師要加入過程性評價,制定合理的評價方式??梢园堰^去“筆試成績(60%)+實驗報告(30%)+出勤(10%)”的考查方式變?yōu)椤皩嶒炦^程觀察(15%)+實驗匯報(15%)+實驗報告撰寫(10%)+出勤(10%)+筆試成績(50%)”。此外,教師要設計一套檢測學習任務完成情況的作業(yè)、思考題、主題討論等考核內容,考核內容沒有標準、唯一的答案,這樣可以讓學生在完成相應的考核內容時,進行思考、探究,靈活運用課程相關知識,主動學習、主動思考。
五、農藥毒理學案例式教學中應注意的問題
第一,案例要有創(chuàng)新性。“套路”一致的案例,容易使學生失去學習興趣。學生對同一批殺蟲劑做過實驗后,就會對這種殺蟲劑實驗失去興趣和新鮮感。因此,案例要有創(chuàng)新性,針對不同的知識點,教師要精心準備和設計具有特色的案例。
第二,問題要有啟發(fā)性。在應用案例式教學的過程中,教師要精心設計啟發(fā)性的問題,引導學生找出正確文獻和答案。
第三,教師要非常熟悉教學內容。讓學生主動探究、主動學習,并不意味著教師可以完全放手。教師要非常熟悉教學內容,熟知學生需要用到的文獻,樹立教師威信。
第四,評價要公正。在過程評價中,制定的評價標準要公平公正,教師不能憑印象、靠感覺給學生打分。
總而言之,經濟社會的發(fā)展和人才戰(zhàn)略的需求,對教師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教師應精心設計課堂,幫助學生養(yǎng)成獨立觀察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為社會培養(yǎng)出更多的優(yōu)秀人才。
參考文獻:
[1]鄭金洲.案例教學指南[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1999.
[2]李海念.案例教學法聯合Sandwich教學法在高職兒科護理學教學中的應用[J].衛(wèi)生職業(yè)教育,2019(6).
責編:初 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