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娜,季 紅,郭曼杰,趙 玉,王 品
(1.山東大學護理與康復學院 山東濟南250012;2.山東第一醫(y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yī)院)
習近平總書記在2016年全國高校思想政治會議上指出“要堅持把立德樹人作為中心環(huán)節(jié),把思想政治工作貫穿于教育教學的全過程,實現(xiàn)全員、全程、全方位育人”,明確提出 “課程思政”這一概念[1]。課程思政是一項系統(tǒng)工程,專業(yè)課程思想政治教育在其中占據核心地位[2]。護理專業(yè)課程的“課程思政”,應以思政為主概念,專業(yè)課程為主載體,充分挖掘理論知識中的思政元素,實現(xiàn)知識傳授與價值引領的同向同行[3]。翻轉課堂作為一種“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模式,學生課下自主學習,課上內化成形,這不僅適用于護理專業(yè)的教學,也適用于課程思政的教學[4-7]。同時,疫情常態(tài)化為課程思政融入急危重癥護理學提供了契機。因此,本研究在急危重癥護理學翻轉課堂教學模式的基礎上引入思政元素,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職業(yè)價值觀與護理理論知識相結合,為以后繼續(xù)開展相關研究提供參考?,F(xiàn)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21年3月1日~7月31日濟南市某大學2019級護理專業(yè)的全日制統(tǒng)招學生為研究對象,便利抽取兩個班159名為實驗組,男28名、女131名,年齡18~23(20.08±0.68)歲;抽取兩個班127名為對照組,男14名、女113名,年齡19~23(20.04±0.58)歲。于大二下學期開設急危重癥護理學課程,在此之前兩個班級的學生均已完成生理、生化、病理、病生、護理學導論等基礎課程的學習。最后一次教學改革課堂結束前10 min,通過問卷星發(fā)放滿意度問卷進行調查,在一定程度上保證問卷的質量。實驗組回收問卷159份,剔除無效問卷14份,剩余145份,有效回收率為91.19%;對照組回收問卷127份,剔除無效問卷6份,剩余121份,有效回收率為95.28%。兩組性別、年齡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1.2 方法 對照組結合本課程的課程大綱、課程目標、課時等實際情況,本研究僅在第六章、第七章、第十三章和第十四章采用翻轉課堂的教學模式,共8個學時,實驗組在此基礎上加入思政元素。兩組學生在授課地點、教材、教學大綱、理論教學內容方面均一致。
1.2.1 教學小組的組成 教學小組由兩名教師和兩名護理研究生構成。兩名教師多年擔任急危重癥護理學的教學工作,教學經驗和教學資質相似,教學時間均≥5年,主要負責確定用于實施翻轉課堂的教學內容和思想政治內容,制定課程計劃,開展教學工作;研究生主要擔任助教工作,協(xié)助教師搜集相關資料和統(tǒng)計教學數據。
1.2.2 教學內容的搜集 教學小組根據第六章、第七章、第十三章及第十四章的學科內容和學科目標,選擇經典事件、時事熱搜、醫(yī)學前沿等合適的思政內容進行整合,重點引導學生對社會責任感、愛國愛民、創(chuàng)新意識等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思考和討論[8],具體內容如下(見表1)。
1.2.3 教學方法的實施 提前建立師生之間用來交流和分享學習資料的QQ群,提前2周將對應的PPT和視頻講解資料發(fā)放給不同的班級,其中實驗組班級的資料中涉及思政案例的分享。學生課下自主分組并選擇內容進行學習討論,課上以小組為單位進行學習成果分享。實驗組分享的內容中需包括對思政內容的認識和理解,同時教師根據每個小組的思政素材引導學生進行深入思考,鼓勵學生發(fā)表自己的意見和看法,完成思政教育目標。所有的小組完成學習成果分享之后,教師強調本節(jié)課的重點和難點,完成理論知識教育目標。課后小組完善課上分享的資料,上交給老師做成績分析。
1.3 評價指標 期末成績包括平時成績和期末考試成績兩部分。平時成績包括課堂出勤(10分)和平時作業(yè)(30分),占期末總成績的40%。本學期的平時作業(yè)為翻轉課堂教學模式下小組課堂表現(xiàn),評價主體為老師和學生,學生為除自己小組之外的其他各個小組打分,最終成績取平均值。期末考試采用閉卷形式,考試試卷由教學小組編制,包括50個選擇題,每個選擇題2分,評價主體為老師,占期末總成績的60%。問卷調查:采用教學小組自行設計的學習滿意度調查問卷,分別調查學生對學習環(huán)境、學習內容、教師的素質和態(tài)度、教學過程和與老師、同學之間交流的滿意度,共5個條目,Cronbach′s α為0.911。每個條目均采用Likert 5級評分法,設為非常不滿意、比較不滿意、不確定、比較滿意、非常滿意5個選項,分別記為1~5分,總分為5~25分。得分越高表示學生的滿意度越高。將評分化為百分制后按照評分標準劃分為不同的滿意度水平,其中80~100分為滿意,60~79分為基本滿意,<60分為不滿意。并通過1個單選題,調查學生喜歡的思想政治學習方式。教學小組自我評價:教學小組根據學生的課堂表現(xiàn)、期末成績及課堂滿意度,于課程結束后召開小組會議進行討論總結,認真反思本次課程教學改革中存在的問題。
2.1 兩組學生期末考試成績比較 實驗組期末考試成績(70.80±21.23)分,對照組學生期末考試成績?yōu)?61.86±22.50)分。兩組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t=2.990,P=0.003)。
2.2 兩組學習滿意度比較 見表2。
2.3 實驗組和對照組學生喜歡的思想政治學習方式 見圖1、圖2。
圖1 實驗組喜歡的思想政治學習方式
圖2 對照組喜歡的思想政治學習方式
2.4 教學小組的自我評價 教學小組通過面對面的小組會議,總結討論本次教學改革中存在的問題,以期為思想政治理論更好地融入護理專業(yè)翻轉課堂教學模式中提供參考。問題如下:教學小組自行制作的PPT和視頻資料等缺乏一定的權威性,不夠系統(tǒng);學生自主分成學習小組,小組之間學生水平存在差異,且部分同學可能存在“劃水”的僥幸心理;兩節(jié)課90 min,時間較為緊迫,學生討論時間不足,部分同學回答問題不積極。
3.1 課程思政在急危重癥護理學翻轉課堂教學中的應用效果評價
3.1.1 課程思政教學改革提高了學生的學習成績和學習滿意度 學生主體、教師主導的翻轉課堂教學模式可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實踐能力、分析與解決問題的能力[9]。在本研究中,實驗組在翻轉課堂的基礎上融入思政元素,學生通過對“最美女護士”、醫(yī)護人員抗擊新冠疫情等真實案例進行自主學習與思考,可以提升專業(yè)自豪感和自信心,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且通過對真實案例的探索,可縮短學生與臨床實踐之間的距離,提高護理專業(yè)學生的職業(yè)素養(yǎng),將“敬佑生命,救死扶傷,甘于奉獻,大愛無疆”的職業(yè)精神牢記于心[10]。課程思政的教學不能僅局限于教師的講解引導,而應鼓勵學生自主參與、自主探索,去感受、去認知,從而改變和提高自己的精神境界[11]。在本研究的教學模式下,教師根據翻轉課堂教學理論內容引入恰當的思政元素,引導學生自主思考與行動,激發(fā)學生學習的渴望,在課下積極主動的學習理論知識和思政理論,并在課上分享和討論中將知識進行內化,高質量地完成課程學習的知識目標和素質目標。因此,本研究中實驗組期末考試成績、學習滿意度優(yōu)于對照組(P<0.01)。
3.1.2 課程思政教學改革具備可行性 本研究的課堂調查結果顯示,>85%的實驗組和對照組學生傾向于在實踐和專業(yè)課中學習思想政治知識,通過主動和互動學習,將專業(yè)知識和思想政治學習相結合。課程思政在急危重癥護理學翻轉課堂教學模式中應用的可行性就是指其可開展的主客觀條件。從主觀方面來說,課程思政是當下教育內容改革的重要組成部分,響應習總書記的號召,適應時代發(fā)展的要求[12];且課程思政已經在護理專業(yè)教育中廣泛開展,取得較好的成效[13]。從客觀方面來說,新時代背景下對護理人員的要求不斷提高,需要護理專業(yè)的學生多方面發(fā)展自己[14];醫(yī)學院校課程育人的作用不斷強化,為課程思政的發(fā)展奠定了基礎[3];同時,網絡信息技術的發(fā)展為課程思政在急危重癥護理學翻轉課堂教學模式中的實施提供了條件[15]。
3.2 課程思政在急危重癥護理學翻轉課堂教學模式中的應用效果反思
3.2.1 自主學習的過程需進一步完善 翻轉課堂教學模式下,需要老師將教學的重難點和精華凝練在課下學習資料中[16]。本研究中,由于教學小組人員不足,且教學時間緊、任務重,僅制作了有關研究內容的PPT和視頻資料,思政內容的融入形式需進一步完善。因此,下一步應成立專門的課程思政翻轉課堂教學小組,借助“互聯(lián)網+”,參考慕課、小規(guī)模限制性在線課程等線上學習形式,并結合本研究的經驗,構建系統(tǒng)完善的課程思政視頻學習資料,并實時更新、與時俱進,促進課程思政在翻轉課堂教學模式下的推廣應用。此外,應采用更加合理的方式組配學習小組。在分組之前,教師應充分了解各個學生的個性特點、學習能力、興趣愛好、思想水平等,堅持“組內異質、組間同質”的原則,使小組內部同學之間優(yōu)勢互補,在學習中相互影響、共同提升[17]。
3.2.2 課程思政的實施需重點關注 課程思政絕不是簡單的“思政”+“課程”,如果簡單地把思政元素嵌入課程,就難以起到“寓道于教”的目的[18]。教師要起到教學統(tǒng)領的作用,在完善課程設計、確定課程內容的基礎上,以恰當的教學方式,如案例討論、角色扮演、翻轉課堂、小組討論等形式,拉近與學生之間的距離,促進師生、生生之間的交流互動、資源共享、知識生成和情感共鳴[19]。此外,教師還應結合護理專業(yè)階段性的教學目標給予不同的引導,幫助學生在相應的時間段內形成對應思政素養(yǎng)。
在急危重癥護理學翻轉課堂教學模式中融入思政元素,學生在課下完成專業(yè)知識和思政理論的學習,課上進行內化,不僅提高了學生的學習成績,還提高了學習滿意度,促進了教與學的有機統(tǒng)一。但由于教學的壓力,本次研究僅進行了4次教學實踐,希望在今后的研究中可以擴大實施規(guī)模,延長實施時間,積極探索、深化護理教育改革,完善符合時代要求的護理人才培養(yǎng)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