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玉勇
【摘? 要】語文作為中華民族獨具特色的語言文字藝術,一向在基礎教育教學活動中扮演著十分重要的角色,閱讀作為其核心環(huán)節(jié),地位更是不容忽視。然而,當前閱讀教學仍然存在著一些問題,以農(nóng)村最為嚴重。對此,必須將民俗文化融入其中,優(yōu)化農(nóng)村初中語文閱讀教學結構。
【關鍵詞】初中;語文閱讀;農(nóng)村習俗;整合探究
中圖分類號:G633.33? ? ? 文獻標識碼:A? ? ? 文章編號:0493-2099(2021)31-0099-02
A Probe into the Effective Integration of Chinese Reading in Junior High Schools and Rural Customs
(Putian No. 12 Middle School, Chengxiang District, Putian City, Fujian Province, China)CHEN Yuyong
【Abstract】As the unique language art of the Chinese nation, Chinese has always played a very important role in basic education and teaching activities. Reading, as its core link, cannot be ignored. However, there are still some problems in reading teaching, the most serious in rural areas. In this regard, folk culture must be integrated into it, and the structure of Chinese reading teaching in rural junior high schools must be optimized.
【Keywords】Junior high school;Chinese reading;Rural customs;Integration of inquiry
一、當前初中語文閱讀教學存在的問題
(一)學生不想讀
學生閱讀積極性不足是閱讀教學活動中暴露得最為明顯的問題。受多方面因素影響,農(nóng)村初中生經(jīng)常表現(xiàn)出對讀興趣不足,不愿在語文課堂上聽教師講解傳統(tǒng)文化、民俗故事。不僅如此,他們的獨立人格意識逐步形成,正值叛逆階段,往往在教師引導閱讀時表現(xiàn)得十分抗拒。久而久之,不僅影響著學生自身的學習質量,還削弱了教師的教學積極性,形成惡性循環(huán),嚴重阻礙學生后續(xù)的個人發(fā)展。
(二)學生沒得讀
語文是一門復雜的綜合性學科,僅僅讀教材文章無法達成最理想的學習效果,對學生綜合素質的促進作用也是十分微小的。這便要求教師應適當拓展一些課外素材。但是,農(nóng)村的學習資源是有限的,無論是經(jīng)濟文化建設還是教學硬件設施都在不同程度上落后于城市,這便使一些學生雖然有讀的欲望,但沒有讀的空間、沒有讀的選擇,阻礙了教學活動的推進。
(三)學生主體地位缺失
學生主體地位缺失是導致其積極性不足的關鍵原因,也是造成教學低效的核心原因。目前來看,仍舊有一些語文教師局限在刻板的思維中,一味地根據(jù)自己的經(jīng)驗向學生灌輸知識內(nèi)容,并不關注學生的個人體驗。這便導致學生只能機械性地接受,沒有獨立的思考空間,無法獲得良好的閱讀感受,逐漸喪失讀的興趣。
二、整合農(nóng)村習俗對語文閱讀教學的意義
(一)豐富教學內(nèi)容
優(yōu)美的自然風景,原生態(tài)的生活氣息,傳統(tǒng)的文化與寶貴的歷史人文情感,一同構成了獨具特色的農(nóng)村風俗。這些洋溢著地域特色的民風民俗,無一不透露出了中華文化的多樣性,表達了語文知識和情感的多元性。如果能將農(nóng)村習俗融于語文教學活動中,必然能進一步豐富內(nèi)容,幫助學生在更深的層次上感受文化、發(fā)展素養(yǎng)。
(二)提高閱讀能力
閱讀本身就是一個相對開放的自主學習活動,是學生站在客觀的角度上根據(jù)主觀體驗理解文章的行為。也就是說,教師應為學生提供一個開放性的閱讀空間,并幫助他們以更活躍的思維感悟文章?;蛘呖梢哉f,學生能通過閱讀獲取到的知識應該是無限的,這便要求在教學過程中,教師不應將課程局限于教材之內(nèi),而是要適當?shù)亟柚獠克夭倪M行延伸,而閱讀教學與農(nóng)村習俗的融合可以達成這一目標。
(三)培養(yǎng)情感態(tài)度
觀察目前的初中生,他們中的大多數(shù)對農(nóng)村生活、農(nóng)村文化存在偏見,認為農(nóng)村是落后的、是不進步的,認為其習俗與文化是無價值的。這種偏見嚴重阻礙了他們文化意識的形成與完善,制約了他們綜合素質的提升。對此,將農(nóng)村習俗與閱讀教學結合在一起,能于潛移默化中將農(nóng)村文化滲透到學生的生活中,逐漸改變他們的刻板印象,培養(yǎng)其正確認知文化多元性和生活多樣性的情感態(tài)度,促進其正確價值觀念的形成。
三、初中語文閱讀整合農(nóng)村習俗的具體策略
(一)教師以身作則,帶領學生閱讀
教師不僅僅是學生學習的引導者,更是他們生活的領路人。語文也不僅僅是一項枯燥的學習活動,而是與日常生活息息相關、密不可分。對此,教師必須時刻注意自己的言談舉止,為學生樹立良好的榜樣形象,進而以榜樣力量帶領他們開展多元閱讀。這也就意味著,無論在語文課堂上還是在現(xiàn)實生活中,教師都應保持閱讀,以自身的行為影響學生,進而在課堂授課時旁征博引,向他們傳遞而更多的情感與文化,包括農(nóng)村習俗。如此,在潛移默化中為其營造出一個良好的學習環(huán)境,讓他們不自覺地進行閱讀,了解習俗。
(二)重視課前預習,鼓勵自主學習
課前預習是語文閱讀教學活動中十分關鍵的一個環(huán)節(jié)。在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中,教師往往是直接對教材文章進行講解,學生自主閱讀機會很少,思考空間也稍顯不足。對此,教師應正視課前預習的重要性,提前布置預習任務,讓他們自主讀文章并記錄下自己的感受。如此,通過提前預習,學生對文章背景、作者經(jīng)歷以及其中蘊含的人文色彩、習俗信息均能形成一定的了解,自然可以在課堂教學活動中快速進入角色,實現(xiàn)高效學習。同時,教師還可以在布置預習任務時指出相關的習俗文化,要求學生先了解該習俗、再讀文章,從而實現(xiàn)習俗與文章的深度融合,豐富他們的情感體驗。
(三)創(chuàng)設文化情景,調動閱讀熱情
情景的創(chuàng)設是十分重要的,一個相對真實的情境能為學生的深入理解奠定良好的基礎。同時,越是在輕松、自由的氛圍中,學生的積極性越高,學習效率也會隨之增高。對此,在引導閱讀時,教師可以借助多媒體等工具呈現(xiàn)民俗故事,營造相關文化氛圍,使學生產(chǎn)生身臨其境之感,調動他們讀相關文章的熱情。此外,教師還可以鼓勵學生講述自己知道的習俗,打造開放性的分享空間,為學生的情感滲透、思維碰撞做鋪墊,進一步營造濃郁的學習氛圍。以人教版八年級下冊《春酒》一課為例,在帶領學生讀文章之前,教師可以講述莆田市農(nóng)村人民初一拜祭祖先,初二“不相往來”,初三迎年,初八夜半點燭燒香、初十邀飲春酒、賀“玉皇至尊”神誕的春節(jié)習俗,并通過多媒體工具播放相關的活動情景,調動他們的熱情,讓他們在了解家鄉(xiāng)春節(jié)風俗的同時對其他地區(qū)的春節(jié)故事產(chǎn)生好奇。進而,在讀教材文章時,學生就會表現(xiàn)出更高的積極性,獲得更理想的學習效果。
(四)融入小組合作,促進探究交流
新的課程改革強調:“語文教學應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同時,當今社會也更加需要具有自主能力、合作意識的創(chuàng)新型人才。因此,在授課時,教師可以嘗試弱化自己的影響,將學生按能力水平的差異打亂分組,布置與文章內(nèi)容相關、涉及農(nóng)村習俗的探究任務,讓他們以小組為單位分析文章、挖掘風俗文化和人文情感。如此,在思維的碰撞中,學生不僅能圍繞問題主線梳理出文章脈絡、多元把握作者思想感情,還能形成一定的合作意識,這對學生核心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大有幫助。
總而言之,在初中語文的教學活動中,教師應大膽創(chuàng)新,積極轉變刻板的思想觀念,正視農(nóng)村習俗對傳遞文化的重要意義,適當引用、適當借鑒、多元整合,從學生的角度出發(fā)給予最合適的指導,在相對自由的基礎上鼓勵他們自主學習,在講解基礎文化知識的同時培養(yǎng)他們的學習習慣,深度提高其能力水平,并將情感教育滲透其中,促進其核心素養(yǎng)的提升,從而實現(xiàn)教學成效的最優(yōu)化,為農(nóng)村初中生的全面發(fā)展奠定堅實基礎。
參考文獻:
[1]陶忠德.農(nóng)村初中語文閱讀教學的現(xiàn)狀與提升策略[J].甘肅教育,2021(06).
(責任編輯? 王小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