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劍勇
摘要:目的:分析手法針灸聯(lián)合推拿治療腰間盤突出癥的臨床療效。方法:本文基于特定時間段內(2019年1月-2020年12月)對我院收治的腰間盤突出癥治療患者臨床資料進行選取(76例),將其信息輸入Excel系統(tǒng),按照編號的奇偶性分為2組(各38例),對照組(奇數(shù)者)給予單純手法針灸治療,觀察組(偶數(shù)者)給予聯(lián)合推拿治療,比較兩組治療效果。結果:觀察組治療總有效率為97.37%,明顯高于對照組的84.21%(P<0.05);干預后,觀察組相關治療指標顯著優(yōu)于對照組(P<0.05);觀察組生活質量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結論:采用手法針灸聯(lián)合推拿治療腰間盤突出癥,可明顯緩解患者腰椎疼痛,恢復腰椎功能,提高患者生活質量。
關鍵詞:手法針灸;中醫(yī)推拿;腰間盤突出癥;疼痛程度;生活質量
【中圖分類號】R24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107-2306(2021)12--01
腰椎間盤突出癥屬于骨科中常見與多發(fā)疾病,多由于生理性病變、長期勞損或外傷導致腰椎慢性損傷所致,患者臨床表現(xiàn)出腰腿疼、肌肉萎縮、行走困難、下肢麻木等癥狀,限制其日常工作及活動,降低患者生活質量。一經確診,需立即采取有效措施緩解癥狀、延緩病情進展,避免造成更為嚴重的后果。既往西醫(yī)學多通過復位或切除椎間盤、髓核進行治療,但該種方法極易損害患者腰椎神經,導致嚴重并發(fā)癥。中醫(yī)學中手法針灸與推拿均屬于常用到的非手術療法,旨在疏通經絡,實現(xiàn)標本兼治療效果。鑒于此,本文主要分析手法針灸聯(lián)合推拿治療腰間盤突出癥的臨床療效,現(xiàn)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本文共納入76例腰間盤突出癥,選取時間為2019年1月-2020年12月,按照Excel系統(tǒng)編號的奇偶數(shù)分為觀察組(n=38)與對照組(n=38)。對照組中男18例,占比47.37%,女20例,占比52.63%,年齡30-75歲,平均(52.43±6.25)歲。觀察組中男21例,占比55.26%,女17例,占比44.74%,年齡30-75歲,平均(51.09±6.18)歲。兩組一般資料對比均保持同質性(p>0.05)。
1.2方法
對照組給予單純手法針灸,(1)穴位選擇。主穴取腎俞穴、大腸俞穴、阿是穴、關元俞,根據(jù)患者病情沿足太陽膀胱經或足少陽膽經走向取配穴,包括承山穴、秩邊穴、承扶穴、風市穴、足三里穴、陽陵穴、丘墟穴、風市穴、懸鐘穴、環(huán)跳穴等。(2)針灸操作。指導患者取側臥位或俯臥位,充分裸露施針部位,于穴位皮膚位置處常規(guī)消毒,選擇大小為(0.3×40)mm的針,進針深度為1-1.5寸,呼氣時進針,以提插、捻轉方法行針,得氣后留針20-30分鐘,每天1次,連續(xù)10天為1療程。
觀察組聯(lián)合推拿治療,具體為:(1)協(xié)助患者取俯臥位,使用滾法自患側胸腰段逐漸向下肢按摩,每天4-5次,之后使用雙手拇指按壓患者承山、夾脊穴、承扶、委中、腎俞等穴位,以患者感到穴位酸脹感為宜。(2)協(xié)助患者取側臥位,輕輕搖動其腰部,促使腰部肌群處于放松狀態(tài),之后使用肘臂反向力度用力旋轉腰部至最大限度,直至聽見腰椎關節(jié)發(fā)出脆響復位聲音。(3)使用手掌節(jié)律性地輕輕拍打患者背部膀胱經、督脈直至下肢,自上往下重復3-5遍,每天1次。
以上兩組連續(xù)10天為1療程,共2療程,間歇2天實施。
1.3觀察指標
(1)臨床療效。顯效:治療后患者腰腿部位疼痛感基本消失,直腿抬高>80°,腰部及脊柱功能正常;有效:腰腿部位疼痛感有所好轉,直腿抬高>30°,腰部及脊柱功能明顯改善;無效:治療后未達上述標準。(2)相關治療指標。視覺模擬疼痛評分(VAS):取一條長10cm的線,自頭至尾每隔1cm做1處標記,0cm-無痛,10cm-劇烈疼痛,由0-10cm疼痛感依次加重。日本骨科學會腰椎康復功能評定量表(JOA):該量表涉及步行能力、感覺障礙、直腿抬高試驗、日常生活與拇背伸肌力等7個維度,評分與患者腰椎功能恢復情況呈正比。(3)生活質量。采用生活質量量表(SF-36)評定,該量表涉及社會職能(SF)、生理機能(PF)、情感職能(RH)、精神健康(MH)4項,得分越高,患者生活質量越好。
1.4統(tǒng)計學方法
本研究均采用SPSS20.0軟件分析,分別采用t、X檢驗數(shù)據(jù)資料,檢驗標準:P<0.05。
2結果
2.1兩組療效對比
兩組療效比較,觀察組(97.37%)明顯高于對照組(84.21%)(P<.05),詳見表1.
2.2兩組相關治療指標
治療后,兩組疼痛評分、中醫(yī)證候評分均有所改善,觀察組改善情況更為明顯(P<0.05),詳見表2.
2.3兩組生活質量比較
觀察組生活質量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詳見表3.
3討論
腰椎間盤突出癥可于任何年齡段發(fā)病,集中于30-50歲群體,患者多存在腰椎間盤纖維環(huán)受損情況,壓迫脊神經根部,導致患者腰部及下肢位置表現(xiàn)出放射性疼痛。既往西醫(yī)主要采取手術療法治療,但部分患者在術后易出現(xiàn)感染、臟器損傷、神經損傷等并發(fā)癥,延長患者術后恢復時間,降低臨床療效。
在中醫(yī)學中,將腰間盤突出癥歸屬于“腰痛”、“痹癥”范疇,分析病因為氣血不足、風寒侵入,經絡受損,氣血不通,不同則痛,提倡堅持舒筋活絡、行氣止痛的治療原則。手法針灸通過對病灶位置穴位產生積極刺激,改善肌肉痙攣狀態(tài),促進血液循環(huán),修復受損位置,明顯緩解患者病灶疼痛感。且手法針灸還具有安全性高、操作簡單方便、價廉等優(yōu)勢。推拿治療通過目的性、節(jié)律性手法對患側肌肉組織及下肢肌肉組織進行按摩,直接作用于局部組織及病變經絡,復位突出髓核,改善周圍毛細血管血液循環(huán)情況,放松由于長期疼痛處于痙攣狀態(tài)的血管及肌肉群,有利于患者受損組織功能恢復,促使其神經粘連及腰椎受損得到有效緩解,實現(xiàn)通絡舒筋、消除腫脹、活血止痛的目的。本文結果顯示,觀察組治療總有效率為97.37%,明顯高于對照組的84.21%(P<0.05),治療后,觀察組VAS、JOA評分與對照組相比差異顯著(P<0.05)。提示實施手法針灸聯(lián)合推拿治療腰間盤突出癥可明顯改善患者腰椎關節(jié)紊亂狀態(tài),促進腰椎功能、脊柱功能恢復正常。經分析:多是由于手法針灸與推拿之間優(yōu)勢互補所致,其中手法針灸能夠消除局部組織炎性反應及水腫,改善腰椎間盤向后壓迫髓核情況,緩解腰部疼痛及下肢的放射性疼痛;推拿具有活血散瘀、通經絡、消痙止攣功效,不僅可增加局部血液循環(huán),還可改善肌肉痙攣,消除關節(jié)組織對神經根組織的壓迫效果,患者病情明顯好轉,軀體功能與精神狀態(tài)得以恢復,生活質量提高。
綜上所述,采用手法針灸聯(lián)合推拿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癥,效果良好,值得在臨床上大力推廣。
參考文獻:
[1]周麗娜. 在腰間盤突出癥的治療中采用中醫(yī)針灸聯(lián)合中醫(yī)推拿的臨床治療效果觀察[J]. 人人健康, 2020,11(2):127-127.
[2]李江濤, 齊雨. 推拿聯(lián)合針灸治療血瘀型腰椎間盤突出癥的臨床療效觀察[J]. 世界中醫(yī)藥, 2020, 15(06):113-117.
[3]李建華, 朱清廣, 房敏, 等. 脊柱微調手法聯(lián)合導引功法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癥臨床觀察[J]. 中華中醫(yī)藥雜志, 2020, 35(2):505-507.
[4]王劍靜, 譚安源. TDP中藥滲透配合溫針灸"腰三針"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癥(肝腎兩虛證)療效觀察[J]. 四川中醫(yī), 2020, 436(03):190-193.
[5]邱朋偉, 李蓓蓓. 針灸推拿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癥的療效觀察[J]. 中國保健營養(yǎng), 2020, 30(2):141-142.
[6]于曉慧, 張興強, 張辛華. 中醫(yī)推拿療法與溫針灸綜合治療腰間盤突出癥的效果研究[J]. 中醫(yī)臨床研究, 2018, 10(9):114-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