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堅強
摘要::高中音樂科目是高中學習過程中必不可少的科目,學生通過對音樂的學習,可以提高自己的審美能力和鑒賞情趣,從而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要注意轉變教學觀念,運用多重教學方式,培養(yǎng)學生優(yōu)質的審美鑒賞能力,提高學生綜合素質。
關鍵詞:音樂教學;鑒賞能力;高中
引言:隨著新課改的推行,學生的綜合素質得到普遍關注,這就意味著在高中階段,教師就是注意培養(yǎng)學生的綜合素養(yǎng),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只有這樣,學生才可以在接下來的學習過程中一直保持著強烈的好學心。高中音樂課程是高中學生培養(yǎng)審美能力的重要途徑。學生在學習高中音樂課堂內(nèi)容的過程中也是在潛移默化地接受著美好音樂的熏陶。音樂是一件有魔力的事情,它可以洗滌人們的心靈。高中階段是自我認知養(yǎng)成的關鍵時期,高中學生接受美好音樂的熏陶,也有利于培養(yǎng)自身優(yōu)質的氣質,提高自身的審美能力。
一、在音樂教學中提高學生鑒賞能力的重要性
高中階段的學生是非常活潑愛動的,學生對周圍一切事物充滿了新鮮感和好奇心,學生渴望與世界產(chǎn)生聯(lián)系,他們迫切地渴望進入成人世界或者說進入社會生活。而高中音樂課程是學生加強與世界聯(lián)系的重要途徑之一。高中階段也是學生三觀養(yǎng)成的重要階段,教師應該注重提高學生鑒賞音樂能力,高中學生通過課堂中學習,體會音樂中所表現(xiàn)出來的情感,學生可以逐漸豐富自己的認知,加強學生的敏銳的感知力,從而將自己與世界產(chǎn)生密切的聯(lián)系。加強對學生的音樂感知能力的培養(yǎng),有助于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培養(yǎng)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知道什么是美,什么是善,這也有利于學生形成健全的人格。
二、音樂教學中存在的現(xiàn)狀
雖然我國教育界一直推行素質教育,但應試教育仍然是當今教育界的主流趨勢,在這種形勢下,教師和家長會更多的將精力放在能直接提高學生的學習成績的科目之上,教師更看重的是學生的學習成績和學生的升學率。這也就導致素質教育一直停留在了口頭上,沒有得到切實的實施。
這一時期教師對學生的要求,更多是希望學生將主要精力放在一些主要課目上,減少對其他“不重要”科目或者與考試內(nèi)容無關的科目的精力投入。基于這一情況,音樂課程則是被大多數(shù)學校所認為的可以舍棄的課程,甚至一些學校是不開設音樂課程的,認為開設音樂課程是在浪費學生的寶貴時間。就算開設了音樂課程,在實際上課時,音樂課程的時間也常常被其他課目所占據(jù)。在個別學校還存在使用其他科目的老師充當任課老師,這些老師是沒有專業(yè)的音樂知識的,因卜吃在授課過程中,多是照本宣科。這對學生的學習是非常不利的,學生沒有從音樂學習中感受到快樂,反而加重了學生的心里負擔,這對學生的成長和成才都是極其不利的。總而言之,目前關于高中音樂的形勢是不容樂觀的。
三、高中音樂教學中提高學生鑒賞能力的主要方法
1.教師加強專業(yè)素養(yǎng)
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離不開教師的引導,教師的專業(yè)水平也直接影響了學生的學習狀態(tài)。因此教師在教授學生的過程中必須不斷地提高自己的專業(yè)素養(yǎng)。擁有專業(yè)知識的音樂老師才可以更好地把控課堂節(jié)奏,帶領學生進入真正的音樂課堂的學習。從而培養(yǎng)學生感受美、表現(xiàn)美、創(chuàng)造美的能力,比如說教師在教授《青春舞曲》這首歌時,教師一定要注意把握這首教師情感基調和其中的節(jié)奏,音調的轉換,教師也應該使用輕松愉悅的聲音去演唱這首歌,從而讓學生也體會到這首歌中輕松愉快的氛圍,讓學生真正感受到音樂的魅力,提高了學生感知美的能力,從而培養(yǎng)了學生的審美能力。
2.教師開展實踐活動
在教師培養(yǎng)學生的審美能力過程中,教師還必須開展實踐活動,以活動為媒介,指導學生創(chuàng)造美,從而提高學生對于美的理解和感受,只有當學生可以創(chuàng)造美時,學生的審美能力才能獲得全面的發(fā)展。比如說教師在教授《歌唱祖國》這首歌曲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將自己對這首歌曲的了解和感悟加入到這首歌的演唱之中,在歌唱過程中可以加入一些其他的聲音,比如說念白,從而提升歌曲整體的意境;教師也可以鼓勵學生將這個音樂的演唱方式使用在其他的詩作上,從而提高學生創(chuàng)造美的能力;教師也可以鼓勵學生在歌唱的過程中發(fā)揮自己的創(chuàng)造能力,為這首歌配上合適的舞蹈,顯示歌曲中所蘊含的意境美。教師通過開展實踐活動可以全面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
3.教師構建教學情境
構建教學情境是教師在教學中最常用到的教學方法之一,因此音樂教師在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時,教師需要構建切合教學主題的教學情境,比如說教師在教授《小灑窩》這首歌曲前,教師可以進行前景導入,如教師在開始上課前對同學們說:“同學們,老師發(fā)現(xiàn)女同學們現(xiàn)在越來越漂亮,男同學越來越帥氣了,你們知道是為什么嗎?在這一時期,學生肯定說不知道,教師可以說接著說,因為老師在你們臉上看到了美麗的動力,這就是小酒窩”,教師在此前提下還可以運用多媒體設備向學生顯示小酒窩的圖片,教師利用這些吸引人的圖片,讓學生感知歌曲的甜蜜氛圍,從而提高自身的審美能力。
結語:總而言之,高中音樂課堂不能沒有“美”,教師一定要樹立正確的觀點,使用正確的教學方法,積極提高學生感知美和創(chuàng)造美的能力,從而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培養(yǎng)學生健康的審美情趣,使學生樹立正確的三觀,形成正確的人生態(tài)度。
參考文獻:
[1]李浩.對當下高中“音樂鑒賞”模塊課堂教學的現(xiàn)狀分析[J].美與時代(下),2018(06).
[2]曾輝.生態(tài)課堂構建背景下高中音樂鑒賞的教學策略研究[J].音樂時空,2016(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