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江堤
籃球這項運動比較激烈,對于小學生的身體素質提出較高的要求。為進一步提升小學生的籃球技能及運動水平,教師要及時地開展體能訓練活動,讓小學生掌握更多的籃球技能。小學生擁有良好的體能,能為其進行籃球運動提供基礎,防止其在運動激烈時受到傷害。文章分析籃球運動體能訓練存在的問題,探究籃球運動體能訓練的策略。
在籃球體能訓練時,教師要使用正確的訓練方式,綜合分析小學生的實際情況,制定更具針對性的體能訓練方案,突顯體育教學的價值及作用。教師要安排豐富的體能訓練內容,對小學生展開耐力、速度、力量等多方面的訓練,更好地實現體能訓練的目標。同時,在專業(yè)教師的指導下,小學生能進行科學健康地運動,能促進小學生的發(fā)育成長。
1 籃球運動體能訓練存在的問題
1.1 缺乏力量訓練
目前,教師沒有對小學生的實際體育能力進行分析,沒有針對性地開展力量訓練活動,這就使得小學生的肌肉工作特征和其力量訓練的切合度較差。而且力量訓練很容易對小學生的身體造成損傷,比如力量訓練強度過高或過低,都會導致小學生過度接受或缺乏力量訓練,這會影響小學生的體能素養(yǎng),無法達到理想的訓練效果。
1.2 訓練方式單一化
當前的籃球訓練條件并不完善,各項籃球訓練的設施比較簡單,不能較好地滿足籃球教學的需求,而且教師采取的訓練方式過于單一化,教師將訓練的重心放在競技技能及籃球戰(zhàn)術的訓練方面,沒有重視對小學生的體能訓練,這就使得小學生的身體素質水平比較差,不能完成一些難度較高的籃球動作。
1.3 訓練任務固定化
教師在籃球體能訓練時,要注重每個小學生的身體情況,根據小學生體能的差異性采取訓練。但目前教師設置固定化的訓練任務,導致籃球體能訓練內容缺乏針對性。如果教師用相同的體能訓練標準對每個小學生展開訓練,則對于力量比較薄弱的小學生而言,此種訓練的力量訓練強度較大,導致身體達不到訓練的效果,而且會對小學生的身體造成一定的損傷。
2 籃球運動體能訓練的對策
2.1 增強力量訓練
在籃球運動中,小學生的上肢及手指的力量至關重要,其如果能更好地調配上肢和手指關節(jié),其能較好地支配手臂進行控球。教師要針對小學生的上肢及手指關節(jié)進行訓練,讓其完成俯臥撐或快速伸屈手指等,能達到上肢及手指關節(jié)的訓練效果。其次,教師也要訓練小學生的下肢力量,在日常鍛煉中,讓小學生立定跳、蛙跳,或者讓其使用小杠鈴、小啞鈴進行負重訓練,這能讓其體育課上隨時隨地訓練下肢,能有效提升其的爆發(fā)力。其次,教師要鍛煉小學生的腹部力量,讓小學生完成仰臥舉腿訓練,也可以利用杠鈴實行負重轉體的訓練,讓小學生能在籃球運動中更加經過。由此,通過加強對小學生的力量訓練,能提升小學生身體的平衡性,提升其的協(xié)調能力。
2.2 增強速度訓練
在籃球體能訓練中,速度訓練非常重要,小學生經過大量的速度,能增強其的速度爆發(fā)力和高速運球能力。教師可以從以下多個角度對小學生進行訓練引導,首先,教師要帶領小學生進行高抬腿練習、碎步快跑練習以及快速交叉步等練習,這些練習并不需要健身器材的輔助,可以讓小學生在操場獨自完成,這能提升小學生的運動頻率。其次,教師要訓練小學生的快速啟動、快速轉身以及急停等技能,增強小學生的速度爆發(fā)能力和速度變向能力,全方位增強小學生的綜合能力。
2.3 創(chuàng)新訓練模式
教師要針對小學生的體能情況進行綜合分析,調整各項訓練的占比情況,讓小學生明確體能訓練的重要價值。教師將體能訓練融入籃球訓練活動中,能更好地實現籃球的教學目的。教師需要構建更為完善的體能訓練體系,將一些先進的教學技術及教學觀念引入其中,能提升體能訓練的有效性和科學性,一方面增強小學生的身體素質,一方面能滿足小學生的實際需求。教師要注重訓練的階段性特點,制定可實施性更強的訓練計劃方案,及時地調整現有的體能訓練模式,在充分了解并掌握籃球運動具體的技能規(guī)律后,對小學生依次開展耐力、速度等多方面的訓練活動。
2.4 融入有氧運動
在籃球體能訓練時,教師可以將有氧練習和無氧練習進行融合,先對小學生安排強度較小的有氧訓練,再逐漸提升運動強度,讓其進行無氧練習,這樣能讓其的身體機能適應這種訓練模式。在體能訓練前,教師要帶領學生進行身體拉伸、慢跑等熱身練習,進而逐漸為小學生安排往返跑、運球沖刺跑、對抗練習以及蛙跳等等高強度訓練,此時小學生能有較好的體能基礎,以適應高強度的籃球訓練項目。
3 結語
綜上所述,在籃球體能訓練時,教師要對固定化的籃球體能訓練模式進行改革,為小學生設置個性化的籃球體能訓練計劃,增強一些體能內容的訓練活動,比如教師對小學生展開耐力、速度、力量等多方面的訓練,能更好地實現體能訓練的目標,以此提升體育教學的效率。
(作者單位:廈門市思明第二實驗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