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亞杰 李劍婷(通訊作者)
(昆明冶金高等??茖W校,云南 昆明 650033)
在新課改的背景下,明確提出要提高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使學生能夠綜合發(fā)展。高職院校為了能夠滿足上述要求,也隨之做出了相應的改變,如體驗式主題班會。所謂的體驗式主題班會便是將學生的日常生活與教育相結合,讓學生能夠在體驗中有所收獲和感悟。對此教師在開展體驗式主題班會時,需要結合學生的興趣特點和實際情況,制定適合學生的班會主題、內(nèi)容以及形式,從而了解學生的心理,促進學生的發(fā)展和學習。
在以往的班會中,大多數(shù)都是教師在講臺上口若懸河,而學生只需要安靜地坐在座位上聽著即可。因此也導致教師在學生眼中是一個喜歡嘮嘮叨叨、死板單一的形象。雖然后期情況稍有好轉(zhuǎn),不再是教師一個的獨角戲,也會調(diào)動學生的參與度,讓學生自己來主持班會,但情況并不理想[1]。體驗式主題班會便是將教育與生活相融合,讓教育回歸到了生活的懷抱,讓學生能夠在生活中了解教育。對此,教師可以結合班級的情況,選擇適合的主題,比如成長中的煩惱與收獲等等,讓學生能夠通過自身的體驗來獲得相應的感受和結果,讓學生能夠自己看、自己做、自己說,只有這樣的教育才不具備說教的成分和壓迫,才能真正讓學生的心靈得到釋放,從而享受屬于自己的人生。所以,教育必須要學生親身去體驗,去感受,才能產(chǎn)生深刻的心靈震動,才能改變學生的思想,才能讓學生付出行動。
首先,主題設計。主題作為體驗式主題班會的重點內(nèi)容,也是班會是否能夠成功的根本,所以教師在選擇題目時,需要結合當前高職院校學生的實際情況,同時還要考慮活動的創(chuàng)新性以及趣味性,比如“愛國”為主題,這兩個字從整個層面來說,屬于比較抽象,但事實上它的內(nèi)涵是極其豐富的[2]。如何強化學生的愛國情懷,使學生能夠傳承我國優(yōu)秀的傳統(tǒng)文化,這便是教師需要著重考慮的問題之一。因此,在選擇主題的過程中,可以從“創(chuàng)新”著手,并在以往的教育中進行拓展,如文化教育或者文明禮儀教育等等,這些都是當前高職教育中比較重要的內(nèi)容,教師可以將其融入體驗式主題班會下,并進行拓展和創(chuàng)新,跟隨時代發(fā)展的腳步,提升主題班會的層面和深度,這樣不僅能夠強化學生的綜合素養(yǎng),還能培養(yǎng)學生的愛國情懷。
其次,內(nèi)容設計。當確定主題后,則需要考慮班會的內(nèi)容了。而內(nèi)容不僅需要包含學生的思想基礎以及文化素養(yǎng),還要結合不同年級學生的興趣特點和心理需求來制定針對性的方案,以此來凸顯主題內(nèi)容,從而促進學生個性化發(fā)展。另外,便是要豐富主題班會的內(nèi)容,試問枯燥乏味的班會又如何能夠吸引學生們的注意力呢?對此,教師可以根據(jù)當下的新聞熱點,將其融入主題班會中,使主題班會的內(nèi)容具有時代特征。當班會結束后,可以讓學生通過微信等方式來闡述自身的觀點,由教師進行相應的分析和點評,幫助學生進一步地完善。
最后,形式設計。形式設計在體驗式主題班會中占據(jù)著十分重要的位置,需要教師著重關注,確保形式和內(nèi)容能夠進行有效的整合。對此,在選擇班會形式時,最好能夠采取比較有效的方式闡述主旨,這樣學生在參與的過程中,才能夠有所收獲[3]。比如以“走進京劇”為例,學生在分析、討論文化歷史背景發(fā)展時,培養(yǎng)學生的愛國之情,并鼓勵學生以文藝表演等具有體驗感的形式開展主題班會,如文藝表演形式,可以組織學生表演一些片段——《霸王別姬》,借助文藝表演來了解這個故事以及其中的人物,情感。在歷史中項羽可以說是一個非常失敗的人物,而虞姬只是一個沒有名字的美人,但我們可以通過京劇,將故事中的人物形象表現(xiàn)出來。通過這樣的方式,不僅能夠向全班學生展示在京劇中是如何表達感情的,還能讓學生在體驗的過程中更加深入地感受傳統(tǒng)文化的魅力。
將體驗式融入主題班會中,不僅能夠豐富主題班會的內(nèi)容,也能促進德育教育的進一步發(fā)展。但在當前高職院校體驗式主題班會中,還存在著以下幾個問題尚未解決。
大多數(shù)教師在實施體驗式主題班會時,無法激發(fā)所有學生的參與度,參與班會的僅僅只是少數(shù)學生,大多數(shù)學生都是不得不參與,在進行交流和討論時也都是人云亦云,感悟以及考慮等浮于表面,成了所謂的“吃瓜群眾”,長期如此,如何能夠從體驗式主題班會中提升自我。學生作為體驗式主題班會的主力軍,而體驗式主題班會也是為了培養(yǎng)學生的綜合能力而出現(xiàn)。對此,教師需要不斷地提升自己的綜合素養(yǎng),讓學生能夠在體驗式主題班會中調(diào)動自身的思維和情感意識,把自己的體驗感能夠清楚明確地表訴出來,并積極主動地參與到討論中,從而才能促進學生的綜合發(fā)展和道德素養(yǎng)。
根據(jù)當前高職院校體驗式主題班會的實施情況來看,并未將體驗學習的含義和觀念融入其中。雖然一些教師對體驗式教學有一個基礎的了解,并未深入了解,以至于他們覺得體驗式班會只是借助相關的活動開展班會即可,便將側(cè)重點放在了活動形式上,忽視了活動的效率和質(zhì)量,在班會中設計了許多體驗活動讓學生參與,但他們并不知道學生的體驗并未深入內(nèi)心,又如何能夠促進學生的成長呢?另外,體驗式主題班會對于教師的要求也比較高,不僅要具備過硬的專業(yè)素養(yǎng),也要有與心理學和教育學相關的知識點為支持[4]。再加上體驗式主題班會沒有做好的教案,在面對學生所提出的成長問題和社會問題時,若是教師自身缺乏豐富的知識量和過硬的專業(yè)素養(yǎng),如何能夠較好地回答學生所提出的問題呢?久而久之,主題班會的內(nèi)容便會顯得十分空洞、無趣,自然也無法激發(fā)學生的參與熱情,更不能引起學生的思考和感悟。
體驗式主題班會的要求便是需要學生的心靈和身體都能得到相應的感受,從而促進自身的發(fā)展。對此,教師需要設置具有意義的情境讓學生進行體驗。一般來說學生個體的體驗所得出的結果也是一種比較主觀的感受,不具備統(tǒng)一的評判標準,在不同的情境與活動中,所獲得的體驗程度也是不一樣的[5]。但由于一些客觀因素的影響,真正帶領學生走出校園到真正場景進行體驗活動的機會并不多,以至于教師在構建體驗情境與活動時,缺乏創(chuàng)新性,資源也比較薄弱,無法較好地還原真實的場景,從而對體驗式主題班會的效果造成了較大的影響。
體驗式教學的主要目的便是想讓學生能夠在學習知識的過程中有所收獲,同時將所學知識進行內(nèi)化,形成屬于自身的知識結構體系。對此,教師在為班會選擇主題內(nèi)容時,可以將主題以情景劇的形式展示給學生,由學生們進行編排、布置以及展示,整個過程以學生為主體,讓學生將原本抽象復雜的思想理念和價值觀融入情景劇中,借助情景劇將思想政治教育傳遞給全班同學,使學生能夠從中獲得豐富的情感。通過這樣的方式,不僅能夠調(diào)動學生的參與度,還能提升學生的道德修養(yǎng)。
游戲互動環(huán)節(jié)在體驗式教學模式中運用得十分廣泛,它不僅能夠豐富課堂氛圍,還能激發(fā)學生的參與熱情,同時在游戲環(huán)節(jié)中還能讓學生領悟核心內(nèi)容,與傳統(tǒng)教學方式具有較大的差異。在體驗式主題班會中融入游戲互動環(huán)節(jié),教師需要結合學生的實際需求與主題內(nèi)容來選擇適合的游戲環(huán)節(jié),既要突出班會的主題內(nèi)容,又要提高學生的參與度,讓學生能夠從中有所收獲[6]。以“合作共贏”為班會主題,教師可以先講解相關的故事作為導入,然后再組織“拍手接龍”的游戲讓全班學生共同參與。借助游戲,讓學生意識到合作所帶來的收益遠比一個人所帶來的收益多,以此來深入分析合作的意義和作用。通過這樣的方式,讓學生在游戲中體驗合作的價值,從而收獲經(jīng)驗。
教師可以嘗試著讓學生組織體驗式主題班會,以此來鍛煉學生的綜合能力。在以往的主題班會中,基本上是以教師為主,學生為輔,教師做好課前、課中、課后的準備,而學生只需要跟隨教師的引導進行活動即可,以至于學生缺乏實踐能力,遇到事情習慣性依賴教師,不利于學生今后的生活和發(fā)展。對此,教師可以采取師生角色互換,讓學生成為課堂真正的主人,全權負責班會主題的設計等,使學生能夠在組織班會的過程中了解班會的主要內(nèi)容和核心,突出主題班會的優(yōu)勢,并融入體驗式教學理念。通過這樣的方式,不僅能夠培養(yǎng)學生的實踐能力,還能取得較好的教育成果。
如今對于學生綜合能力的培養(yǎng)是越來越重視,而高職院校為了促進學生個性化發(fā)展,也對教學等各個方面進行相應的改革和優(yōu)化,其中對于班會模式更是下了許多的功夫。由于高職學生具有多樣化的特征,因此需要教師學會如何運用體驗式主題班會,以此來對學生進行有效教育,為學生今后的成長和學習奠定一個扎實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