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文婷
摘 要:“學講計劃”旨在強調學生的主體地位,幫助學生從“學進去”到“講出來”。學講計劃貫穿了教育的始終,因此,本文就學講思想的現狀,課堂誤區(qū)以及相關的解決措施做出簡單的論述。
關鍵詞:小學語文 課堂誤區(qū) 解決措施
DOI:10.12241/j.issn.1009-7252.2021.14.033
一、“學講”思想的現狀分析
隨著社會的不斷發(fā)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國家越來越重視教育的問題,“學講”計劃應運而生,那么,什么是學講呢?自主學習是“學講”課堂中最主要的學習方法,合作學習為課堂教學的組織形式,良好的學習氛圍和自信,正確、個性化的學習態(tài)度是學講課堂學習行為主要的觀察指標。它要求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通過自主學習,充分落實學生在課堂上的主體地位。它使用“小組合作學習”的學習方法,在教師的指導下組織調動學生的熱情積極性以及自主學習的態(tài)度,提高學生參與課堂教學的程度,進而提高教學的效率和質量。
二、現階段小學語文教學誤區(qū)
1.不理解語文課堂教學的真意
當前的小學語文教師深受傳統應試教育思想的影響,教學活動的開展往往是對以往教學策略的延續(xù),在課堂上不斷地灌輸語文知識,卻不關注學生究竟能夠吸收多少。在新課程改革的要求下,素質教育理念要求學生全面發(fā)展,教學方式要逐步向現代教育和素質教育轉變,原有的教學理念將無法滿足學生發(fā)展的需要。例如詩歌教學,許多語文教師在“詩歌”教學中,仍然采用傳統的填鴨式教學模式,對中國古代詩歌的內容,進行逐句逐句的解讀,對相關內容死記硬背,這種教育理念,使學生只能片面地理解詩人的用意,是應對語文考試的好辦法。然而,學生在學習相關知識時,總是處于被動學習狀態(tài),單純背誦古詩詞不能有效地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難以鍛煉其獨立面對詩詞時的剖析、賞析能力,學生語文學習積極性不足,教師的教學效果不佳。
2.重機械講析,輕個性感悟
目前,小學語文教學活動中一直使用單一的教學手段。例如,在語文教學中,教師側重于講解一些重要的章節(jié)或段落,而那些不在考試大綱中的章節(jié)或段落往往被簡單地提及或忽略。教育的重點一直放在學生的語文成績上,教師也圍繞這一目標,付出了很多努力,盡管學生的成績在短期內可以提高,但這種方法斷章取義,忽視了語文教育的內涵和語文課程的美感,學生將語文作為一門考試科目,很難領略語文學科的魅力,無法激發(fā)學生學習語文的積極性和興趣。
三、小學語文合作學習的措施
1.精心設計價值問題,合作學習重點難點
課程問題的精心設計是指在課堂教學的中間環(huán)節(jié),通過教師提問的方式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課文內容。這種方法能更好地將課堂問題的解釋轉化為簡單的解釋,既節(jié)省了學習時間,又拓寬了學生的學習空間,發(fā)展了學生的思維,鍛煉了學生的能力。
人教版課文《少年閏土》第三段內容是關于閏土的不同形態(tài),采用“總分-總分”的結構,運用比喻、擬人修辭,分別寫閏土的形態(tài)、神態(tài)、動作和心理這四種形態(tài)。這一段文字框架清晰,語境優(yōu)美,能夠引導學生掌握描述人物形象的寫作方法。但是,如果教師只是簡單地課堂講解,沒有讓學生做針對性的觀察,以及寫作練習,就無法達到預計的效果。因此課前的問題設計就顯得尤為重要。當這部分內容在課堂上講解時,學生首先要講述自己所學的寫作方法,說出自己的收獲,相互交流模仿寫作的內容,最后全班進行對模仿寫作實踐的評價。這種課堂整合的方式,緩解了學生思維空間有限、問題探索不足的問題,有效地加快了教學過程,有利于利用時間、空間和課內外的結合來鞏固知識,實現了從“學”到“學透”的轉變。
教師可以組織學生在上課前輪流在黑板上寫小組交流的關鍵詞。需要強調的單詞、聲音和字形可以用彩色粉筆標記。課堂上,教師可以隨機邀請小組成員進行講解(增強每個學生的責任感和學習的普遍性)。學生根據討論情況展示每個單詞的發(fā)音和形式。如:關于詞義方面,學生可以根據鏈接文本的方法,逐步掌握文本的意義。
2.利用自主學習時間,開展有效合作交流
自主學習是“學講”中提倡的一種有效的學習方式。通過提前預習,學生不僅可以對新的教學內容有一定的了解,而且可以提高自己的知識儲備。正式上課前,教師可以布置相關的自學任務,引導學生在自主學習過程中發(fā)現問題,努力解決問題。自主學習階段結束后,教師應該幫助學生整理需要在課堂上解決的問題。教師可以組織學生進行集中討論,同時給學生更多的課堂空間,創(chuàng)造更多的思考機會。
比如,在教學螳螂捕蟬時,教師講課的時候可以把故事分成幾個小細節(jié),然后在正式上課前問學生一些問題:螳螂和蟬的關系有多微妙?教師組織學生進行集中討論,使學生在討論中進一步了解文章的主旨,在探究中了解文章涉及的每一個形象。小組討論結束后,通過展示結果,不同的小組可以檢查差距,完善自己的答案,從而進一步了解文章的內涵。
3.培養(yǎng)學生自主合作,鼓勵學生大膽討論
素質教育明確了學生的主體地位。因此,要提高語文教學效果,就要明確學生在學習中的主體地位。語文教學活動的開展,要努力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性,即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在初中語文教學中,教師需要給學生更多的發(fā)揮空間,讓學生積極參與語文學習活動。比如,鼓勵學生開展課外閱讀,寫讀書筆記,做好語文知識的積累。根據現有的語文教材,讓學生創(chuàng)造語文,將語文知識轉化為小故事或小劇本,發(fā)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這樣不僅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而且培養(yǎng)了學生的思維能力和創(chuàng)新能力。
在課堂上,當學生在某個問題上熱烈討論時,教師可以讓學生充分表達自己的想法。因為這是一個非常難得的激發(fā)學生思考的機會,尤其是很多成績不高、自卑感強的學生,可能通過這個機會,對自己的學習充滿信心,有可能改變自己的人生。因此,讓學生發(fā)揮最大的作用,有助于發(fā)揮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建議在一個學期的教學中,全班輪流呈現機會,這樣在學期結束時,班上的每一位學生都可以將經典讀物融入自己的學習生活,根據自己的理解提出有用的想法,學習經典所傳達的精神。它一方面加強了學生對經典的閱讀,另一方面又增強了學生的語言組織能力。
4.關注教師引導策略,營造和諧學講課堂
為了更好地貫徹“學會說話”的理念,提高小組合作學習的效果,我們應該貫徹“學會說話”的理念,使小組合作學習更有效率。首先,教師可以根據問題選擇合作模式。小學語文教材中有很多探究活動,但并非所有的探究活動都需要小組合作學習。教師應根據不同的探究內容決定是否采用,并根據具體問題的需要選擇不同的合作學習方式。比如,引導學生“欣賞一個漂亮的句子,分析句子中的表達技巧”,不同的學生之間可以互相幫助,合作學習,可以在兩個人或兩個小組之間進行討論,以表達不同的觀點,促進學習的積極性??傊?,隊員分工要明確,大家都要積極參與,保證實驗探索的有效開展。其次,教師要注意發(fā)揮自己的主導作用。團隊成員不是天生就要合作的,至于如何合作,需要教師在教與學中加以引導。教師不應讓學生在小組合作前立即動手,而應具體指導學生的分工與合作。必要時,教師應以小組成員的身份參加小組活動,了解學生的情況。最后,團隊成員也應該對合作進行公正的評價,指出存在的問題,同時要注重合作學習的科學合理分組。例如,由于學生的層次不同,如果將不同層次的學生分到同一組中,有時任務無法成功完成。因此,教師可以采取利與弊相結合的方式,使合作學習更加有效。
最后,教師要敏銳地抓住合作學習的契機,盡可能通過開展“合作”活動來探索問題。同時,要有足夠的時間讓學生充分思考和討論,實現思想的碰撞和情感的交流。
總之,“學講課堂”對于調動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和參與性,培養(yǎng)學生的自學能力,最終提高學生的綜合成績,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具有積極重要的作用。但如果教師指導不好,或者教學“學講”設計不好,只能起到物極必反的效果??傊?,一個好的“學講”課對學生的學習和身心發(fā)展起著非常重要的積極作用。
參考文獻:
[1] 鄒進《現代德國文化教育學》,山西教育出版社1992年。
[2] 李運生《“學講”行動區(qū)域推進課改的徐州實踐》,《上海教育科研》2018年第11期。
[3] 苗喬喬《學講計劃背景下如何激發(fā)學習自主性》,《教育教學論壇》2018年第12期。
[4] 魯小梅《精心組織引導,策略靈活多樣——試論小學語文“學講計劃”的組織與實施》,《教育教學論壇》2019年第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