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 穎
(遼寧財貿學院 遼寧 葫蘆島 125105)
“課程思政”是當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與專業(yè)教育新的熱門概念,追根溯源,它又是高等教育人才培養(yǎng)的重要目標,即不但要教授學生專業(yè)知識、提升學生的專業(yè)技能,還要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政治方向。而高?!罢n程思政”就是將專業(yè)課、選修課等專業(yè)知識課程與思想政治理論課程相結合,營造了思政環(huán)境,構建了一種全員參與、全方位融合、全過程參加的育德模式,使學生在課堂學習期間能夠更好地完善自我,這充分體現(xiàn)了立德樹人的總目標。
大學英語課程思政的改革,絕不能偏離學生語言技能培養(yǎng)的根本目標,更要注重在完成這一目標時,如何最大程度地發(fā)揮思想政治教育的效用。為此,在教學過程中要調整師生關系,注重發(fā)揮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深入挖掘他們的潛力,激勵、激發(fā)他們努力思考,積極參與到課堂教學中。在教學中,注重引導學生去發(fā)現(xiàn)、去探究、去融合。如教材第一冊第三單元“A Walter Anderson:Hero on Parade”一課,講述美國人安德森為個人夢想而奮斗,最后成功的故事。在這一單元中,可讓學生討論誰是我國的英雄,他們?yōu)槭裁闯蔀橛⑿?。而且教師應該在課前把這些思政話題以及學習強國里面的英語新聞通過雨課堂等形式推送給學生,讓他們做好預習。課上,教師利用討論時間讓學生回答這些問題,進行語言糾正及思想引領。課后,教師要求學生就某個思政問題寫作文或翻譯句子。通過這種激勵式、交互式的教學方法,盡可能通過教師引導、學生討論而得出結論。這樣通過對比、驗證而得出的結論更有說服力,更能對學生起到潛移默化的教育作用[1]。
第一,強化校黨委主要責任。觀察已經在大學英語課上實踐過課程思政的大學,他們采用以校黨委書記親自擔任組長的負責制,成立專門的辦公室方便推進,還成立了課程思政的改革領導小組。明確主體責任,建立監(jiān)督體系。第二,加強部門聯(lián)動。…對于思政建設的推進,成立一個專門的小組來幫助各科老師來制定新型教學思路和思政切入點。群策群力,集體備課,互相鞭策和激勵。尤其需要關注創(chuàng)新能力弱的老師,這大大提高了老師用“課程思政”上課的概率,進一步提高了教學水平。第三,強化考核工作。定期對課程思政工作實施情況進行考核評價,建立課程思政評價的對象主要是進行思政改革的課程、教師和學生,包括課程開發(fā)與實際效果、教師課堂教學的育人能力的評估、課程思政對以后的影響效果等。當然,課程思政的作用對象是學生,效果情況當然也就是學生的評價為主??己丝梢垣@知最真實的教育教學情況,還可以及時了解課程思政工作的運行情況。所以,要強化考核工作,讓信息更準確、具體[2]。
3.1 大學英語和思政課程的融通體系。大學英語和思政課程之間應該形成融通體系,課程在構建過程中,應該突破學科之間的壁壘,大學英語和思政課程在融合過程中應該呈現(xiàn)出逐漸滲透性發(fā)展的思路。首先應該遵守大學英語課程建設的內在邏輯,把握不同水平和層次中大學英語教學的主觀性和邏輯性,借助英語內容和課程的邏輯層次,將思政課程內容融入英語教學體系,思政課程主導價值的發(fā)揮需要通過大學英語課程教授內容,逐漸滲透和傳遞出去。
3.2 大學英語和思政課程的銜接體系。在思政和大學英語課程的銜接過程中,兩者之間的銜接體系必須直接而鮮明,實際大學課程開設過程中,應該將思政課程教學內容中黨的教學路線、方針以及對策都滲透到大學英語中,但是如果兩者銜接不得當,那么會直接導致內容傳達不一致。大學英語課程和思政教育教學內容的銜接性主要展現(xiàn)在兩者對教書育人目的的一致性,但是從課程開設的功能性角度出發(fā),大學英語課程功能性較強,思政課程開展的功能性較弱,這是兩者之間實際教學工作中存在的沖突。大學英語課程中思政教學內容的融入也是需要解決兩者功能性上的沖突,針對功能性上的沖突,在大學生專業(yè)素養(yǎng)不斷提高過程中,需要沖破思政課程教育限制,讓思政教育課程內容以合理形式嵌入大學英語中,而不是喧賓奪主,讓思政課程內容成為大學英語教學的唯一內容,真實情況下大學英語教學過程和大學英語教學思路都應該得到調整,思政教學內容融入大學英語教學中,是作為大學英語教學內容拓展的一部分銜接到課程當中,而不是滲透交叉讓思政教育教學內容成為大學英語教學的單一性或者獨立性內容[3]。
綜上,大學英語作為高校的基礎課程,受眾面廣,覆蓋面大,是隱性的思政課程。要突破以往單純地傳授語言技能技巧的框架,充分利用其課程優(yōu)勢,發(fā)揮其課程特色,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到英語教學中,為我國社會主義事業(yè)培養(yǎng)出具有一定思想水平、政治覺悟、道德品質和文化素養(yǎng)的創(chuàng)新型英語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