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忠吉
(寧夏吳忠市紅寺堡區(qū)職業(yè)技術學校 寧夏 吳忠 751999)
語文知識的學習不僅僅是學生在學校的精神活動的重要保障和支撐,更是傳承我國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重要手段,同時還能展現教師的教學風采。在每一個階段的發(fā)展過程中都會或多或少的面臨一些問題,現如今的中職學校的語文課堂就是缺乏活力,學生上課死氣成成,教師教學的時候大多也處于自問自答的尷尬境地,語文課堂的教學效率大大下降。為了有針對性解決這個問題,教師可以從這些方面進行努力。
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會有一個先入為主的判斷,一旦讓學生產生了不喜歡任課教師的心理,那么無論教師在課堂的講述多么精彩,學生也會無動于衷。因此,教師要先讓自己的人格魅力來感染學生,讓學生積極主動的接受自己所講授的內容,這樣就能大大提高課堂的教學效率。其次,對于教師而言,教學的過程不僅僅是教與學的關系,其中體現出來的師生之間的情感和思想的交流更是一門值得深入研究的學問。當教師和學生之間形成一個比較融洽的氛圍時,學生在學習的時候就能有一個比較預約的心境,從而進一步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望,為教學提供一個源源不斷的學習之源。語文知識的學習要求學生的思緒和情感要激蕩一些,整個的學習思維也要不斷的處于活躍的狀態(tài),這樣才能在學習的時候激起很多學習的浪花。當學的學習的時候思維處于一個比較活躍的狀態(tài)時,對于教師提出的任何問題都能夠進行相應的回答,內容也會比較有自己的特點,增添學生的自我展示的愉悅感和成就感。此外,教師的基礎專業(yè)知識、道德修養(yǎng)以及教學技能等都能夠對學生產生一系列深遠的影響。
例如:以學習“我的母親”這課教學為例,這課的主要教學目標是:學生學習圍繞我拍的母親發(fā)生的幾件事之后能夠感受到母親的品性;學生學習本課之后能夠學會一個換位思考的方法,培養(yǎng)學生關心他人、關愛他人的良好品質;學生還能學會站在他人的立場上去思考問題,學會替他人著想。教師在進行本課的教學活動之中,教師可以先用自己的例子來讓學生感受到目前的偉大,讓學生進一步感受親情,激發(fā)起內心的共鳴,然后在引導學生學會關心家庭,關系自己的父母。學生理解了親情的偉大之后,對于師生之間的情感也會有進一步的體會,這樣利于學生心目中老師的美好形象的建立,當師生之間的關系比較融洽時,學生會有一個向師性,自然而然就能提高學習的興趣,課堂的學習效率也會大大提高。
職業(yè)學校的教學目標和普通的高等院校的教學目標會有一定的不同之處,但是一個最主要的教學目標是為社會培養(yǎng)一批批高素質的一線勞動者,這一要求的提出不僅僅要求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要進行全面的發(fā)展,更是要重視每一門課程的學習,而不是僅僅要求單一技能的掌握。教師在日常的課堂教學活動中也要對學生進行思想認識方面的教育,讓學生明白:自己來到職業(yè)院校進行學習,不僅要掌握一門精湛的技術,綜合素質也要進行提升。如果學生將自己的精力都放在抓也課程的學習上,最終職業(yè)院校培養(yǎng)出來的勞動者只能是一個勞動的機器,沒有任何的職業(yè)素養(yǎng)和道德情感可言。教師也要讓學生明白,語文實際上也是一門工具性的學科,是培養(yǎng)學生綜合素質的基礎性學科。而且,學生在中職院校的學習是學生在走進社會的一個過渡時期,學好語文知識能為今后的發(fā)展道路打下堅實的基礎。
例如:以學習“寫便條”這課教學為例,這課的主要教學目標是:學生能夠學會請假條、留言條等的寫法;學生學習本課內容之后對于便條的格式及其注意事項都能夠進行掌握;學生能夠將本課學會寫便條這一知識恰當的運用到自己的生活中,明白學習語文的重要性。教師在進行本課的教學活動時可以先給學生講解寫便條的重要性,讓學生明白生活中的很多問題的解決都離開語文知識的運用,只有通過一步步的轉變學生學習語文的觀念,才能讓學生從此心底開始重視語文課程的學習。教師在給學生傳達學習語文的重要性時,在本課的寫便條教學中可以以學生的請假條為教學的切入點,因為請假條的寫法比較簡單,并且學生也會經常用到,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通過自己的聯系活動最終才能掌握一個正確的格式以及具體內容的書寫。便條雖小,但是也極具特色,學生也容易接受,思想的轉變也就能夠水到渠成,為最終提高語文課堂學習效率奠定基礎。
在中職院校都有一個很普遍的現象,學生對于專業(yè)課程的學習興趣會比語文課程的學習興趣要高出很多,如果教師在課堂的教學過程中能夠將教訓內容和學生所學的專業(yè)進行一個互相之間的練習,互相接軌,那么就能真正意義上實現語文課堂教學和學生專業(yè)技能的雙向提高和雙向發(fā)展。其實,在每一次的語文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學設計中的聽說讀寫環(huán)節(jié)和可以結合學生的所學專業(yè)進行情境的設置,這就對教師的職業(yè)要求提出了更多的挑戰(zhàn),教師首先要熟悉各個專業(yè)的內容和不同的特點,然后才能有選擇性的將學生的專業(yè)發(fā)展融入到語文課堂教學當中,最大限度的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進一步提高課堂的教學效率。
例如:以學習“讀書人是幸福人”這課教學為例,這課的主要教學目標是:學生要學會對文中的內容做出相應的注釋,養(yǎng)成翻閱工具書的好習慣;學生能夠掌握并學會運用整體通讀、專項精讀等于都方法;學生能夠聯系自己的閱讀經歷和讀書的心得體會,真正理解讀書人是幸福人的含義。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可以給學生布置一些閱讀的任務,學生可以選擇自己感興趣的書籍,也可以選擇自己所學專業(yè)領域的書籍,只要是能夠有所收獲,都能夠達到課堂教學的目的。在閱讀之后,舉辦一個心得分享會來交流彼此的所思所想,最終促進班集體的全面進步。只有吧語文學習內容和專業(yè)進行銜接,學生的學習興趣才會一直保持。
在以往的教學模式中,教學手段往往顯得比較單一,在合一的教學之下,一旦學生對于教師的教學內容感到乏味的話,就會失去學習的興趣。因此,為了更好的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從各個方面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師還要不斷的更新自己的教學模式,讓學生保持學習的新鮮感,多開展一些討論課或者探究課等,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有更多自主發(fā)揮的空間,也可以采用多種教學形式交叉進行,這樣能夠在最大程度上讓學生保持一個比較高的學習興趣。在語文教學的后期,對于一些比較精彩或者值得深入討論的內容可以以辯論賽的形式展開,讓學生針對這些內容展開一系列精彩的辯論,這一方式不僅能讓學生全身心的投入到課堂學生中,還能鍛煉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教師要在每一個教學環(huán)節(jié)都進行深入的探索,不斷嘗試著豐富課堂的教學活動,盡可能采用一些比較新穎的教學方法,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有一個好奇心,激發(fā)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
教學課程和信息技術的不斷融合發(fā)展是當今新課程目標改革的一個重點內容,教師在這一方面也要進行相應的學習,要加大信息技術在課堂教學中的運用,不斷和語文課程進行融合,豐富教學內容的呈現方式,充分發(fā)揮現有信息技術的優(yōu)勢。在信息技術的參與下,不僅能夠開闊學生的學習事業(yè),也能為教師提供更多的有趣的教學資源和教學素材,學生也能夠突破時間的限制,隨時隨地進行知識的學習和之后的復習鞏固。多媒體技術展示出來的畫面形象生動,豐富多彩,另外還會有聲音的表達,讓生的全身心都能夠有一個比較直觀的感受,學習的效率自然而然就能夠提高,而且在多媒體的教學過程中,學習的氛圍都是比較輕松活潑的,在這樣的學習環(huán)境中,學生的思維會比較活躍,視野也會比較開闊,就能在很大程度上提高語文課堂教學的有用性和實效性。
中職學生在語文的學習過程中出了掌握課堂內容之外,學生的課外閱讀也面臨著很多的問題。學生通過相關的課外閱讀,能夠拓展自己的職業(yè)思想,提高學生的認識,教師為了更好的激發(fā)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提高課堂效率也要注重學生課外閱的學習,只有多方位的學習方法不斷相互結合,才能最大限度的激發(fā)學生學習語文的欲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