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滿意 浙江經貿職業(yè)技術學院公共教育學院
排舞源于20世紀70年代美國的西部鄉(xiāng)村舞蹈。簡單易學、風格明顯,既可以一個人獨跳、也可以多人共舞。自進入中國以來,得到了快速的發(fā)展。排舞是我國全民健身項目之一,每年針對排舞的比賽也很多,有地區(qū)級的比賽、省級比賽、國家級比賽等。排舞作為學校體育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得到了廣泛而深入的推廣與發(fā)展。排舞的教學模式因人而異,國內各高校排舞教學模式改革也是各具特色。傳統(tǒng)排舞的教學模式總結起來,基本上都集中在“教、學、做”三個方面,即對于教學內容,教師進行教、學生跟著老師進行學與做。掌握的是教學內容里面成套的動作。在提高學生排舞技術水平,培養(yǎng)學生排舞創(chuàng)編能力及比賽能力方面,教師對此的重視程度是參差不齊的。學生學習完排舞后,大多數學生只是掌握了教師教的成套動作,不能自己進行排舞動作的創(chuàng)編甚至是參加比賽。因此,剖析傳統(tǒng)排舞教學存在的不足,對教學內容和教學模式進行改革,探究出集“教、學、做、練、研、賽”六位一體的教學模式,從而真正提高學生的排舞動作水平、技術能力、創(chuàng)編能力以及比賽能力,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樂感、音樂剪輯能力、團體協(xié)作能力,從而達到理想的教學效果的教學模式勢在必行。
排舞運動課程自從進入學校體育教學以來,受到了很多同學們的喜歡和青睞。排舞課程教學是學生掌握排舞知識及運動技能的主載體,課程教學模式在教學中顯得格外重要。目前學校中的排舞教學大多傳承傳統(tǒng)的排舞教學模式,總結起來,基本上都集中在“教、學、做”三個方面,即對于教學內容,教師對學生進行排舞套路動作的教學、學生則跟著老師進行學與做。
教學模式對于教學內容的傳授以及掌握、對于教學目標的達成都具有重要的意義。目前排舞教學模式,主要集中在教師的“教”,與學生的“學、做”三個維度。
1.排舞教學中注重教師的“教”
教師的教,對于課程教學來講,是具有一定教學意義的。在排舞教學中,對于教學內容的設計上,一般以成套的動作作為教學內容。在教學的過程中,教師一般采用整體教學與分解教學相結合的方式,通過教師的“教”,傳授給學生成套動作。這樣的“教”,教師與學生之間對于信息的傳遞是有意的,學生可以掌握基本技術動作,但是內容比較單一。
2.排舞教學中注重學生的“學”
在排舞教學過程中,教師將成套動作進行分解教學與整體教學時,學生需要跟隨教師的步伐進行學習,學生都是被動的學習教師教的內容。雖然能夠學習掌握教師教授的成套動作,但是學習的內容風格不一定是學生所感興趣的或者是喜歡的,但也因人而異。所以就會在學習的過程中,存在學生學習枯燥無味、積極性不高,只是機械模仿教師所教動作,學習效率并不高的現(xiàn)象。這樣就會存在不利于該項目的推廣與發(fā)展的可能性存在。
3.排舞教學中注重學生的“做”
教師在“教”的同時,學生完成了對成套動作的“學”?!敖獭焙汀皩W”,一般都是在課堂上完成?!白觥本褪墙處煵贾谜n堂作業(yè)或者課后作業(yè),學生練習教師教授的排舞成套動作,學生對所學內容進行鞏固和提高。做的過程中學生可以進一步理解教師所教的動作規(guī)格或者動作路線,同時也可以規(guī)范動作,防止錯誤的動作的出現(xiàn)。動作不出現(xiàn)錯誤,熟練地完成教師所教的內容,一般就可以通過考試。
從一般教學過程來講,“教、學、練”的教學模式也可以讓學生學到排舞的成套動作,并通過考試。但是這樣的教學模式依然存在教學內容單一、學生學習興趣可能不高、機械模仿教師所教動作、學習效率不高等問題,不利于學生對于排舞興趣的培養(yǎng),也不能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與主動性、對于學生團隊協(xié)作能力、人際交往能力的提高也沒有積極作用。要想通過排舞課程,全方面提高學生學習的主動性、積極性、團隊協(xié)作能力、人際交往能力、集體榮譽感、賽事欣賞能力等,急需尋找一種新的教學模式,才能滿足教學的需求。
傳統(tǒng)排舞教學模式,已經不能滿足當今學校教學目標的需求,所以在傳統(tǒng)“教、學、做”的基礎上,加入“練、研、賽”三個方面,構成六位一體的排舞教學模式。
3.既借鑒歐洲經驗又從美國實際出發(fā)。整個美國社會的保障制度框架其實是從英國借鑒過來的,當英國開始出現(xiàn)福利思想的源頭,即1601年英女王伊麗莎白一世頒布《濟貧法》時,美國還處于未開化時期。1607年第一批英國移民在弗吉尼亞詹姆斯敦安營扎寨后,美國進入殖民期,開始逐漸受歐洲福利思想的影響并建立起一套自己的社會保障制度。同時,美國雖然看到這種“從搖籃到墳墓”模式的弊端,但在改革的過程中還是不可避免地出現(xiàn)了相對貧困的問題。
1.排舞教學中增加“練”
“練”就是學生在“學”與“做”的基礎上,自己或者和同伴一起將所學動作進行練習,通過不斷的練習可以不斷地發(fā)現(xiàn)問題,促使學生思考問題,進而尋求解決問題。在這個過程中,學生可能會產生新的問題,促使學生進一步進行“學”,從而形成一個反復學練的過程,這樣會促進學生對動作技術的掌握與提高??茖W而又持久的練習可以鞏固所學的排舞運動知識、提高排舞運動技能。
2.排舞教學中增加“研”
“研”就是教師在教完套路之后,學生通過“學、做、練”,提高了自身的動作技術與動作水平后,根據老師對動作隊形變化、層次變化等的講解與要求,以團隊的形式進行小組動作的研究、探討以及編創(chuàng)。這樣利于開拓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創(chuàng)造出新的隊形以及層次變化,使編排的動作更加新穎、有美感,表演也會更加有感染力、視覺沖擊力及震撼力。同時,同學之間的相互討論、創(chuàng)編等,可以提高學生的溝通力、人際交往能力、團隊協(xié)作能力等。
3.排舞教學中增加“賽”
“賽”就是學生將教師對其的“教”以及自己的“學、做、練、研”五個階段的學習成果,以比賽的形式進行展示??梢酝ㄟ^小組間的比賽、班級間的比賽、校級比賽等不同級別的比賽,讓學生掌握參賽能力,同時可以進一步提高學生的團隊協(xié)作能力,培養(yǎng)學生的集體榮譽感,從而也可以在增強學生學習的自信心及獲得感。在教學的過程中,讓學生了解掌握排舞比賽的規(guī)則、學會如何參加排舞比賽以及欣賞排舞比賽。
1.豐富排舞教學的教學內容
在現(xiàn)有教學內容的基礎上,增加包括排舞創(chuàng)編能力、音樂剪輯能力等相關學習內容,同時為了能夠更好地欣賞與參加比賽,增加排舞裁判法及比賽技戰(zhàn)術等學習內容,使學習內容更加豐富。
打破傳統(tǒng)的填鴨式學習方法,老師規(guī)定一定的創(chuàng)編要求和相同的曲目,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進行相關動作的創(chuàng)編,從而達到教師布置的創(chuàng)編要求。在這個過程中,當代學生,雖然出生在陽光里,生長于雨露中,但是信息時代,瞬息萬變,學習過程中不能只是復制粘貼,要求有很強的探究學習能力,任何科目項目的學習都不能例外,排舞也是,在整個過程中,學生學習的主動與探究性得到很好地提高。
3.提高排舞動作技術水平
如何來提升排舞動作技術水平,離不開教師的“教”,“學、做、練、研、賽”五個環(huán)節(jié)與“教”緊密相連,學生都需要一步步扎實推進,學生的技術動作水平在整個過程中一直都是在穩(wěn)步提高的。這種親身體驗式地提高,能夠使教學效果更加持久。
4.增加排舞賽事的觀賞能力
通過鑒賞排舞賽與同步學習排舞裁判法,即實踐觀賞與理論內容的學習,加強對排舞運動的認識,教學中可充分利用互聯(lián)網和新媒體的優(yōu)勢進行排舞理論知識的教學,實踐課程,可以讓學生更加直接、清晰、明確地區(qū)鑒賞排舞賽事。懂得哪些比賽是成功的,為什么取得這么好的效果,從而提高學生對該項賽事的觀賞能力。
5.掌握排舞的比賽能力
在“教、學、做、練、研”五個基礎之上,最終將學習的效果以比賽的形式進行展示,可以通過小組間的比賽、班級間的比賽、校級比賽等來評價,讓學生參與評價過程,可以以教學班級為單位分組比賽,制定規(guī)則,讓學生互評,可以以班級間的比賽形式,選派學生代表參評,還可以給學生營造一定的舞臺,比如校園運動會的開幕式表演,以一場排舞大賽來呈現(xiàn),既增添了開幕式的觀賞性,又促進了排舞運動的開展,讓學生掌握參賽能力。
6.注重排舞的藝術性
排舞雖是“舶來品”,融合了很多舞種,但是其核心本質仍是具有藝術性的舞蹈項目。從長遠來看,必須要結合中國的國情,中國有56個民族,每個名族都有自己的民族特色和文化,我們需要結合當地的民族特色,不斷地推陳出新。創(chuàng)造出具有本民族特色的“中國排舞”來提升排舞的藝術性,比如從中國傳統(tǒng)民族民間的武術或民族舞等項目中尋找相關元素與排舞融合,形成中國特色的排舞這既是創(chuàng)新,也是傳承。
總之,通過排舞“六位一體”教學模式,學生最終掌握排舞動作、套路、表演節(jié)目、競賽自編項目的創(chuàng)編等,從而改變學生學習的被動性,提高學生主動學習、探究學習的能力;改變學生學習的枯燥性,提高學生創(chuàng)新能力、團隊協(xié)作能力、參賽能力,體驗到體育學習帶來的樂趣與成就感;改變學生學習目的僅僅為考試,考試結束后沒有教師教就不會進行排舞學習與鍛煉的現(xiàn)狀,通過體驗式學習,鞏固學習效果,最終將排舞內化為一種運動行為,可以終身進行自我學習與鍛煉。注重提升排舞的藝術性來發(fā)揚、傳承中國傳統(tǒng)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