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軍 劉芳
摘要:目的:晚期吸血蟲PHT采用替米沙坦治療,觀察該種治療方法效果。方法。將我科2018年1月-2020年1月的86例晚期吸血蟲PHT患者作為觀察對象,并且分成一組與二組,分別采用替米沙坦治療和普萘洛爾治療,對照兩種治療方法效果。結果:一組和二組治療后HA指標、LN指標對比中,一組分別是197.65±22.35(μg.L-1)、141.23±25.77(μg.L-1),二組分別是297.14±30.26(μg.L-1)、119.72±24.09(μg.L-1),(t=8.735,p=0.000),結果有差異。結論:晚期吸血蟲PHT采用替米沙坦治療效果優(yōu)良,該方法可推廣。
關鍵詞:肝硬化門靜脈高壓癥(PHT);替米沙坦;普萘洛爾
【中圖分類號】R4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文章編號】2107-2306(2021)07--01
PHT病癥在臨床上常見,該種病癥會引起消化道出血,同時,PHT病癥也是引起肝硬化死亡的主要因素。對該種病癥的治療過程中,臨床上常使用普萘洛爾治療,該種藥物有一定的治療效果,但是患者PHT病癥到晚期后采用萘洛爾治療對肝功能改善效果不高,影響其晚期生活質量。為了解決普萘洛爾治療中存在的問題,可以用替米沙坦治療,該種藥物可以改善患者肝臟功能,提高PHT晚期病癥患者生活質量。基于此,本組研究晚期吸血蟲PHT采用替米沙坦治療,觀察該種治療方法效果[1]。
1.一般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將我科2018年1月-2020年1月的86例晚期吸血蟲PHT患者作為觀察對象,并且分成一組與二組。一組有患者43例,年齡71.56±8.24歲,男21例,女22例。二組有患者43例,年齡72.85±8.16歲,男22例,女21例。
1.2方法
1.2.1一組
一組采用替米沙坦治療,患者每天使用一次,每次用80mg,口服治療,連續(xù)治療14天。
1.2.2二組
二組采用普萘洛爾治療,該種治療方法有以下內容:患者初始用藥為每天20mg,每天使用一次,口服治療;然后逐漸增加藥量到30mg,每天使用一次,連續(xù)治療14天[2]。
1.3統(tǒng)計學
采用SPSSI20.0軟件處理,計數(shù)資料用t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結果
2.1兩組肝血流動力學指標情況
一組和二組治療后DPV指標、VPV指標、QPV指標對照在表1和2中呈現(xiàn):
2.2兩組肝纖維化各指標情況
一組和二組治療后HA指標、LN指標對比在表3呈現(xiàn):
3.討論
在我國長江中下游區(qū)經常會發(fā)生吸血蟲流行病,該種病癥會引起人死亡,威脅其生命安全。如果人一旦感染上該種病癥后,吸血蟲會將蟲卵沉結在肝組織匯管區(qū),導致肝纖維化,引起肝臟功能衰竭,最終出現(xiàn)患者死亡?;颊叱霈F(xiàn)吸血蟲晚期PHT后,治療以改善生活質量為主,一般臨床上會用普萘洛爾治療,該種藥物可以有效緩解吸血蟲晚期PHT臨床癥狀。但是該種藥物在實際的臨床中,對肝纖維化改善作用不大,導致患者后期生活質量不高。為了解決普萘洛爾治療中存在的問題,可以使用替米沙坦治療,該種藥物同樣可以改善患者肝臟血流指數(shù),使其臨床癥狀緩解。而且,患者采用替米沙坦治療后,能夠解決普萘洛爾改善肝纖維化效果不高問題,普萘洛爾能夠使患者肝臟功能得以改善,提高其后期生活質量[3][4]。
對本組研結果分析,一組和二組治療后HA指標、LN指標對比中,一組分別是197.65±22.35(μg.L-1)、141.23±25.77(μg.L-1),二組分別是297.14±30.26(μg.L-1)、119.72±24.09(μg.L-1),(t=8.735,p=0.000),結果有差異。從該組數(shù)據分析獲得,吸血蟲晚期PHT采用替米沙坦治療效果優(yōu)良,該方法可推廣。
參考文獻:
[1]田毅萍,蔡瑞君,王維.卡維地洛與普萘洛爾治療肝硬化合并食管胃底靜脈曲張患者的臨床研究[J].中國臨床藥理學雜志,2020,36(18):2759-2761.
[2]楊岳,李寶純,霍建鳳.不同劑量生長抑素聯(lián)合普萘洛爾對肝硬化伴食管胃底靜脈曲張破裂出血的療效及不良反應分析[J].解放軍醫(yī)藥雜志,2020,32(09):62-65.
[3]郭文建,牛雪花,周建敏,于榮強,胡韜,李海,洪葉.替米沙坦治療晚期血吸蟲病肝硬化門靜脈高壓的臨床研究[J].北方藥學,2017,13(05):48-49.
[4]郭文建,牛雪花,周建敏,于榮強,胡韜,李海,洪葉.替米沙坦治療晚期血吸蟲肝硬化門靜脈高壓的臨床療效觀察[J].安徽醫(yī)藥,2017,19(04):779-780.
作者簡介:第一作者:梁軍,1975年7月2日,男,漢族,山東省滕州市,滕州市北辛社區(qū)衛(wèi)生服務中心,內科,山東大學,主治醫(yī)師,大專,研究方向為,臨床醫(yī)學。
第二作者:劉芳,1977年8月14日,女,漢族,山東省滕州市,滕州市北辛社區(qū)衛(wèi)生服務中心,內科,濰坊醫(yī)學院,主管護師,本科,研究方向為,臨床護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