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薇 劉聰
摘要:新課程標準的提出對于我國小學語文教育專業(yè)課程提出了新的要求,舊有教育標準下產生的師資素質因此難以滿足當前的需求。因此,本文就小學語文教育專業(yè)課程改革的意義這一問題展開討論,通過論述當前師資素質現(xiàn)狀,以及課程改革的意義從根本上找出如何提升小學語文教育水平的解決辦法,力圖通過搭建科學有效的課程體系來提升師資素質。
關鍵詞:小學語文教育;課程改革;師資素質;意義
前言:由于我國長期以來一直沿用應試教育的傳統(tǒng)教學模式,現(xiàn)階段小學語文教學仍舊存在諸多問題亟待解決,主要體現(xiàn)在教學手段單一、教學邏輯松散等方面,這就間接導致學生的生活與教材內容之間出現(xiàn)脫節(jié),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也因此出現(xiàn)局限性。也就是說,要想使小學語文教育始終處于創(chuàng)新的狀態(tài)下,就要順應新課改的要求和素質教育的推進。在這一思想基礎上對小學語文教育專業(yè)課程體系進行改革,強化專業(yè)課程體系的科學性,才能有效提高教學質量和學生學習效率。
一、當前小學語文教育師資現(xiàn)狀分析
當前我國小學語文教育行業(yè)普遍存在兩方面問題,一是以學生為本的思想意識不足,二是教學內容生硬,以書本或教案內容為主。就這兩方面問題來看,前者說明了當前的教育現(xiàn)狀與新課改要求之間具有明顯差距,而教師在實際教學工作中則需要通過開辟新的教學思路,建立新的教學觀念。大部分學生家長因此產生擔心、焦慮的心理,無法全身心的相信學校的師資團隊,擔心在教育教學的過程中受到來自教師的不良影響。這就要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堅持“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以學生為核心,將學生的學習能力、接受程度、學習需求等因素放在首要位置。否則,傳統(tǒng)的“填鴨式”教學方法不僅會使學生逐漸喪失主動思考的能力,更加會使學生的注意力難以集中。后者不單單是教學內容生硬、單一的體現(xiàn),同時也說明了教師的教學能力和創(chuàng)新能力不足等問題。教材和教案在教學活動中應該處于輔助教育的地位,是諸多教學手段的一種,但大部分教師往往對教材或教案過分依賴,講課時出現(xiàn)“照本宣科”的情況。而這樣的教學方式既不符合新課改的要求,也沒有使學生進行有效地學習,甚至還會拉低整體師資素質[2]。
二、小學語文教育專業(yè)課程的改革的意義
(一)明確教育事業(yè)核心,落實以學生為本的教育
根據(jù)新課改內容提出的標準,要在教育教學的每一個環(huán)節(jié)都深刻貫徹“以人為本”“以學生為本”的教學理念,積極踐行新課改的對新時代教師團隊提出的要求。在規(guī)劃教育教學事業(yè)的同時,不但要將學生規(guī)劃到教育體系內,還要堅持以學生為教育事業(yè)的核心,強調對學生的個性培養(yǎng),進一步落實對學生的全面培養(yǎng)。這不僅對小學語文教育專業(yè)的師范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時也需要他們在職前職后的教育培訓中牢記“以學生為本”的教育思想,將理論落實到行動中去。例如,在實際教學工作中,不僅要考慮到學生的學習能力和知識接受程度,同時也可以設置相應的評價體系,以健全學生人格,豐富學生認知為前提構建評價系統(tǒng),通過自評、互評的方式,使學生從多角度對自身產生了解,進一步完善學生的學習能力,同時也能夠幫助教師對學生深入了解。
(二)人文思想的滲透,融合入專業(yè)課程之中
在實際教學工作中,還要將人文思想滲透到教學工作中的每一個細節(jié),以其強大的滲透能力培養(yǎng)學生的人文情懷。例如,在教學設計上可以選擇與教材內容相關的歷史故事和有深厚文化底蘊的城市建筑,引導學生在這些內容中展開思考,培養(yǎng)學生的家國情懷。借助實物與人文理念結合的方式,一方面能夠使學生具備人文思想,另一方面也能夠鍛煉教師對學生心理、語言表達的捕捉能力,全方位提升自身的教學能力,更加符合新課改的要求。教師與學生在這一過程中也能夠共同成長、攜手共進,綜合素質和文化素養(yǎng)都能夠得到同步提升,使學生在充滿人文氣息的教學氛圍中培養(yǎng)更加全面、正確的價值觀[4]。
(三)研究性課堂的展開,充實教育事業(yè)的實踐性
目前,專家學者們以及新一代的教師團隊開始將目光轉向對教學模式的研究和提高教育事業(yè)的實踐性問題,側面表明教師群體更加注重如何使學生在課堂學習中高效學習,將求真務實的探究精神真正融入小學語文教育專業(yè)課程中,使教師們在職前職后的教育培訓中牢記“求真、務實”的教育思想。例如,可以通過帶領學生建立有研究意義的課題,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和日常生活中都能夠更加注意與研究課題相關的因素,提升學生學習主觀能動性的同時,也使其了解作為一名合格的教育工作者需要具備哪些應有的素質。最終使學生在探索過程中產生使命感和榮譽感,為建立良好的人生觀打下堅實的基礎[5]。
結束語:綜上所述,小學語文教育專業(yè)是弘揚我國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良好途徑,只有不斷改革,不斷對小學語文教育專業(yè)課程體系提出新的要求,才能更好地為我國小學教育事業(yè)輸送教育人才,進而使我國教育制度不斷得到完善和創(chuàng)新,真正實現(xiàn)素質教育。
參考文獻:
[1]劉茜,周可心.語文課程改革二十年:成就、問題與展望[J].長春師范大學學報,2021,40(01):136-142.
[2]劉合榮,廖兆慧.新中國中小學教學改革:歷程、特征與經(jīng)驗[J].天津市教科院學報,2021(04):66-79.
[3]劉雨.小學語文教師專業(yè)素養(yǎng)的探究[J].滁州學院學報,2020,22(01):107-111.
[4]龍湘玲,盧春芳.參與式培訓模式在師范教學中的運用——以《中小學語文課程與教學論》課程為例[J].漢江師范學院學報,2020,40(03):127-131.
[5]段東升.小學語文部編教材背景下高職語文教育專業(yè)課程體系建設探索[J].西部素質教育,2019,5(14):203-205+208.
本文系2019年湖南省大學生創(chuàng)新創(chuàng)業(yè)訓練計劃項目
階段性成果:項目名稱: 湖南豐能電力工程技術有限公司
項目編號: S201912653019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