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志榮
摘要:新時代背景下,初中各學科跟隨新課標的相關要求都進行了較大程度地創(chuàng)新改革。而勞動技術教育也再次成為了關注的對象。然而,從現階段普通初中勞動技術教育實踐活動的現狀來看還存在諸多問題,既有傳統(tǒng)理念的影響,也有教學機制的因素。因此,當前,教師應該緊緊把握勞動技術教育的內涵,創(chuàng)新教學方式,提升初中勞動技術教育的成果轉化和教學成效。
關鍵詞:初中勞動技術教育;問題;實踐思考
勞動技術教育長期以來都是全面發(fā)展學生素質的“五育”中的重要部分,致力于優(yōu)化和提升學生的綜合素養(yǎng),對促進學生的身心健康發(fā)展具有十分積極的意義。而學生在基礎教育環(huán)節(jié)終端的初中階段,不僅面臨著沉重的升學壓力與多樣化抉擇,還要面對新時代背景下的勞動技術教育新要求,因此,勞技教師應該積極思索創(chuàng)新勞動技術教育課程,尋求提升教學質量的根本方法。
一、當前初中勞動技術教育教學活動的現狀和問題分析
1.勞動技術教育理念較為滯后
當前,傳統(tǒng)的勞動理念,即腦力勞動與體力勞動的對立關系仍然存在,體力勞動是無法登上大雅之堂的思想在社會中還占據著一席之地。而由于社會分配機制的作用,體力勞動與腦力勞動相比,不管是在社會資源占有率、工作環(huán)境與薪資待遇等還存在較為明顯的差距,這些理念和氛圍都成為了影響初中生勞動思想和觀念的重要因素,而二元化理解勞動的內涵與價值,還會造成體力勞動意識的缺乏與忽視。
2.初中勞動技術教育遭遇割裂
由于我國的中考一直都是分流學生的重要機制,主要由職業(yè)初中與普通初中兩種類型組成,然而受到中考招生機制的約束和影響,職業(yè)初中的學生在文化成績方面常常會與普通初中學生形成較大的差距,而兩種不同發(fā)展方向的學制也使得勞動技術教育自然而然地劃分為了體力與腦力勞動兩大陣營,從而讓職業(yè)教育與體力勞動更加密切地結合起來,這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初中勞動技術教育的割裂。為此,初中學生在這個身心健康發(fā)展的關鍵時期,單純地認為勞動就是學習文化知識,直接影響了初中生對于勞動的客觀態(tài)度,片面理解體力勞動的定位和目標,導致學生的勞動知識較為匱乏,勞動技能也較為生疏,勞動習慣也是無從談起。
3.學業(yè)壓力過重,淡化勞動技術教育
高考的壓力迫在眉睫,初中生的課業(yè)壓力也更加明顯,為了努力提升自己的學習成績,不管是初中生個人,還是家庭學校,都更加關注高考考試科目的學習投人,勞動技術教育的需求被逐漸弱化。同時,學業(yè)的繁重,也使得學生投身勞動的時間更少,為此,在系統(tǒng)學習文化知識之外,勞動技術教育也從根本上發(fā)生了改變,更加浮于形式的勞動技術教育直接導致學生漸漸喪失了對勞動課程學習的信心與熱情。另外,學生的投入方式也較為單一,嚴重的還會發(fā)生應付式勞動學習,使得初中勞動技術教育成為形式,完全減弱了勞動技術教育的社會價值。
二、推動現階段初中勞動技術教育的有效措施探究
1.創(chuàng)立正確的勞動意識,有效引導勞動技術教育
一方面,勞動技術教育關系著初中立德樹人的目標,通過具體的勞動技術教育,教師應引導學生學會勞動,樹立艱苦奮斗和創(chuàng)造美好生活的意識,尤其關注勞動技術教育中對于培養(yǎng)學生道德品格的塑造作用,強調德育教育資源的合理整合,將勞動意識與學習品德、團隊協(xié)作等融合在一起,有助于學生通過感受勞動中的喜悅與成就,而逐步在勞動學習中形成尊重勞動成果,的意識。另一方面,教師應借助勞動技術教育完善學生的學習品質。陶行知曾提出的“六大解放”具體而言就是解放大腦,解放雙眼,解放手腳,解放口腔,解放空間,解放時間的教育理念,教師可將其引入勞動技術教育活動中,借助勞動技術教育來提升學生的學習能力,改善不良學習習慣,以及升級學習方式,提升學習質量。
2.構建學校、家庭與社會三維一體化的聯(lián)動機制
初中勞動教師應積極尋求校內諸多資源之間的統(tǒng)籌協(xié)調,并將校內外資源貫通起來,形成強效的合力,整合三維主體資源。首先,教師應致力于提升學生的自主勞動意識,在教學活動中以實際的感人案例宣傳勞動精神,讓學生產生尊重和崇尚勞動的思想,真正發(fā)自內心地理解勞動最光榮和最偉大的內涵,逐漸樹立自覺勞動和創(chuàng)造勞動的主動意識。其次,教師應從學生中發(fā)掘榜樣力量,以示范機制激發(fā)學生的主動勞動傾向。同時,還可以在勞動技術教育活動中,發(fā)揮三維主體的分工合作優(yōu)勢,邀請社會工匠、民間手工藝人、非遺傳承人等等社會模范,以優(yōu)質的典型人物資源作為提升勞動技術教育生活化的標桿。從而保證初中生可以在不同的環(huán)境條件下參加勞動體驗,并在面對截然不同的勞動要求和目標時,可通過積極模仿、借鑒和吸收經驗來進行實踐操作,切實轉化初中生的勞動實踐探索可能。最后,教師還可通過有效整合多種資源提升學生的勞動技能,讓學生親身投入到保護學校環(huán)境、參與后勤服務、宿舍清潔等具體的實際工作中。而作為三維成員中重要環(huán)節(jié)的家庭,則應擔負起引導學生參與各項家務勞動,如:洗衣服、煮飯炒菜等。而社會則可提供公共開放的勞動技術教育平臺和場所,借助已有的綜合性勞動實踐基地,青少年活動中心等,創(chuàng)建共享開放機制,結合社區(qū)宣傳、調查實踐等公益性勞動,提升學生的責任意識。
3.創(chuàng)建與生活緊密聯(lián)系的勞動技術教育活動
初中階段作為基礎教育中最后也是最關鍵的時期,也是學生的世界人生觀與價值觀逐漸完善成型的重要時期。因此,初中勞動技術教育教學的內容開發(fā)水準與初中生勞動技術教育成效息息相關。
3.1明確初中勞動技術教育教學活動的目標
初中勞動技術教育教學活動的首要目標就是改變學生的傳統(tǒng)成長模式,重新引導初中生創(chuàng)建認識和感知世界的模式,防止并避免“紙面成長”的不利影響,并能通過參與與學習進入社會生活的基本生活技能,逐漸學會自主安排自己的生活學習,進而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形成創(chuàng)新探索精神,以及適應新時代社會發(fā)展必需的各項能力。
3.2豐富多樣的勞動技術教育資源
一直以來初中勞動技術教育教學活動就具有一定的封閉性特點,追根究底是由于初中教育教學現狀和勞動技術教育課程自身的限制,為此,教師應積極發(fā)揮校園的教育資源長處,努力改進勞動技術教育外部環(huán)境,組織開展豐富多樣的勞動技術教育活動。同時,學校應創(chuàng)新勞動課程資源,營造多樣化的開放型學習氛圍,與一些知名的社會場館,勞動實踐基地等建立合作關系,讓學生可以通過參觀實際勞動工作和親身體驗做到體力勞動和腦力勞動的有機融合,譬如,通過參觀現代化科技產業(yè)園,可以看到傳統(tǒng)化的勞動與科技的結合。而學校通過勞動技術教育與社會實踐服務的有機結合,可以有效整合家政活動與食品開發(fā)、工藝創(chuàng)作與公益活動等資源,從而激活學生的勞動創(chuàng)造觀念。
3.3強調勞動課程的整體實施
初中勞動技術教育應該注重課程資源的整體性原則,系統(tǒng)科學地構筑勞動技術教育的課程內容,積極推動勞動項目化學習,按照每一個主題模板設計深度學習和實踐方案,避免淺嘗輒止,強化勞動技術教育的整體性實施方式。
3.4完善勞動技術教育評價體系
教師應系統(tǒng)性地梳理學生在初中階段應該參與的勞動實踐次數與具體內容,結合性別與年齡特點制定出個性化的勞動要求,保證每名學生都應有充足的勞動參與機會,并且注意優(yōu)化學生的勞動強度,防止集中式勞動或形式化勞動,而應有計劃有節(jié)奏地促進初中生的勞動技術教育,啟用動態(tài)化的實施評價模式,以積分方式為學生的每一次勞動實踐進行評價,讓學生也在監(jiān)督過程中通過系統(tǒng)化的勞動技術教育,逐步養(yǎng)成熱愛勞動的良好習慣。
結束語
綜上所述,勞動不僅契合人類發(fā)展的內在需要,還能使我們獲得幸福美好的生活,因此,教師應在初中勞動教學活動中引導學生樹立科學正確的勞動意識和勞動自覺性,秉持勞動樹德、勞動增智、勞動強體、勞動創(chuàng)新的教學原則。讓初中勞動技術教育,既保持勞動的本色,又能結合當今的新形勢,在融合式發(fā)展中綻放出金色的光芒。
參考文獻:
[1]夏心軍.普通初中的勞動技術教育:挑戰(zhàn)與應對.[J].河北師范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20(5):46-52.
[2]方秀紅面向初中學生開展勞動技術教育的實踐與思考.[J].現代教學. 2019(2AB):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