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亞南
河北省永清縣龍虎莊鄉(xiāng)中心校
在原有的小學語文課堂中,教師能夠選擇的教學方式較少,一般通過單一的教學形式來開展語文教學,學生在課堂中也是出于被動接收知識的狀態(tài)。隨著科技的發(fā)展與教育理念的革新,現階段在語文教學中,教師可以根據教學內容的特點,選擇合適的教學方式來引導學生進行語文學習,改變傳統(tǒng)語文課堂刻板無聊的教學形式。小學語文教學內容較為繁雜,學生在課堂中也大多不具備主動學習的意識,這樣就導致教師無法收獲良好的教學效果,學生也容易在聽課過程中分心走神。因此,教師應不斷提高語文課堂的趣味性,通過學生感興趣的內容來抓住他們的注意力,使學生能夠在語文課堂中收獲全新的學習體驗,并改變對語文課堂的認識,使學生能夠在全新的語文學習氛圍中不斷增加語文素養(yǎng),這樣才能夠促進學生語文綜合能力的提高。
好的開端能夠為成功打下堅實的基礎,在課堂教學中良好的開端同樣非常重要,著眼于小學生好奇心強、探究欲望強烈的實際,教師應當努力在課堂的開篇環(huán)節(jié)就將學生的注意力有效吸引過來、充分聚焦起來,因此,必須強化新穎化課堂導入的實施,讓學生身入心入地參與到課堂之中。比如,在進行《長城》一文的教學中,教師可以先將與成長有關的故事講解給學生,向“孟姜女哭長城”“定城磚”等都是學生非常愿意聽的故事,在故事的傾聽過程中學生的精力往往會非常集中,在感悟中能夠讓他們對長城充滿興趣。之后借助多媒體對于長城的雄偉、高大、長度等進行充分展現,對長城的作用進行闡釋。在這樣的導入語情境渲染中學生就能夠很好地進入到文章的學習認知之中。在狼牙山五壯士一文的教學中,教師可以先借助多媒體技術對該電影的片段進行播放,讓學生們對于五壯士的相貌、性格特點、高尚情懷等形成直觀的認知和體驗,在強烈的視覺沖擊之下學生的情感就能夠被充分調動,為接下來課堂教學打下良好的鋪墊。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應通過創(chuàng)建愉悅的教學環(huán)境,增加學生在課堂中的氣氛,引導學生增加對語文課堂的新認識,促進學生自然地同教師開展互動與交流,這樣一來,學生就能夠更加投入低沉浸于語文課堂之中,促進語文教學效果的提升。由此可見,教師應注重教學環(huán)境的營造。
具體來說,教師可參考以下幾點做法:首先,通過詼諧幽默的教學用語,引起學生的注意力,使學生對語文教師所講的知識充滿求知欲;其次,教師要結合學生的興趣需求,在教授語文知識的時候,適當穿插學生感興趣的故事或生活中的熱點話題,引起學生的討論和思考,使學生在課堂中產生與教師進行交流或表達自我認識的欲望,從而自然而然地跟隨教師的思路,完成既定語文教學教學任務。此外,在語文新知講授環(huán)節(jié),對于重要的語文知識點,教師可以指導學生進行合作學習,根據教學內容來設計合作學習任務,在學生獨立思考并與同組學生交流后,教師拍每一小學的學生展示自己的答案,使學生在自由地課堂環(huán)境中,開展合作探究與自主學習,并在合作中擦出思維的火花,促進自身思維能力的發(fā)展。通過采取多樣化的教學形式,教師能夠創(chuàng)設一個具有生氣的語文課堂氛圍,這樣一來,學生就能夠在富有趣味性的語文課堂中收獲知識,并感受與語文學習的快樂。
明代學者陳獻章曾經說:“學貴有疑,小疑則小進,大疑則大進”、“學起于思,思源于疑”。這兩句話的意思是說,教師想要幫助學生取得更好的成績,就需要帶領學生在課堂中進行充分的思考,促使學生思維能力提升。而思考又會給學生帶來與趣味活動、情境創(chuàng)設不同的樂趣,也是提升課堂趣味性的手段之一。通常來說,教師會在課堂中向學生提問,以檢測學生的學習效果與學習狀態(tài),而學生回答問題的過程便與其思考過程相對應。鑒于此,教師可以巧妙的利用提問環(huán)節(jié),設置趣味性較強的問題,去引導學生的思維。
以教師執(zhí)教《兩小兒辯日》一課的相關內容為例。教師可以在帶領學生閱讀課文之前,向學生提問:“同學們,我們都知道遠小近大的道理,也知道我們離發(fā)熱的物體越近,感受到的溫度越高,但是為什么早上的太陽看起來很大,我們卻感受不到多少熱量呢?”這樣一來,學生的思維便會被打開,在課堂上各抒己見,暢所欲言。此后,教師帶領學生閱讀課文,并從科學的角度,為學生講解這一問題,從而使學生在有限的課堂中收獲更多知識。
小學語文本是一門講究人文性和實用性的學科,所以增添趣味性也必不可少。反思傳統(tǒng)低效的語文課堂模式,與學生自制力差、參與性不高、理解不到位有著直接關系,而歸根結底還是學生對語文課程不感興趣。因此在小學語文教學改革的倡導下,我們要從小學生身心發(fā)展規(guī)律的實際情況為出發(fā)點,立足教材內容及新課標要求,積極探索真正適合小學生的、滿足語文素質教育的趣味教學方案,實現知識、能力與情感教育的立體化目標,為學生今后更好地學習與發(fā)展奠定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