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俊瑜
摘要:在新課程改革背景下,核心素養(yǎng)培育問題,日益受到教育者的關注?;诤诵乃仞B(yǎng)視域,開展中學生德育教育,也是時代發(fā)展的必然要求,是推進課程改革的關鍵,也是提升學生綜合素質(zhì)的可靠措施。但作為中學教師,如何在日常工作中,落實德育教育目標,仍然是一大難題。本篇文章主要圍繞“核心素養(yǎng)導向下對中學生德育教育的思考”這一主題展開探索,旨在尋找到促進中學生德育教育工作成效得以增強的可靠途徑,讓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得到全面發(fā)展。
關鍵詞:核心素養(yǎng);中學生;德育教育;策略
從目前的中學生德育教育工作狀況來看,不少學校都給予了德育教育問題高度的重視,并且嘗試借助最新的思想和方法,對德育教育活動進行創(chuàng)新,但最終的改革成效并不顯著。換而言之,在目前的中學生德育工作中,還存在諸多影響教育成效進一步增強的因素。對此,教師需要采取措施予以改進。
一、核心素養(yǎng)導向下,中學生德育教育意義
在針對中學生開展德育教育活動的過程中,教師以核心素養(yǎng)為導向,是全面落實德育教育目標的具體表現(xiàn)[1]。以核心素養(yǎng)為導向的德育教育,不能僅僅以理論知識為主,而應該強調(diào)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同時,在德育工作中,教師還需要注重對德育內(nèi)容和德育方法的改革,讓德育教育符合新時期的教學要求,符合學生素質(zhì)拓展需求。因此,以核心素養(yǎng)為導向,開展中學生德育教育工作,就有著重大意義。
二、核心素養(yǎng)導向下,中學生德育教育措施
(一)以核心素養(yǎng)為導向,更新德育教育內(nèi)容
在核心素養(yǎng)視域下,教師應該堅持與時俱進原則,對德育教育內(nèi)容進行有效更新。隨著教育事業(yè)的發(fā)展,各階段的教學都面臨著一定的挑戰(zhàn)。教師要想成功突破難關,保障德育教育工作的效果,就需要關注核心素養(yǎng)培育要求,把握教育要點,落實教育原則。
例如,在培養(yǎng)學生的愛國情懷時,教師就可以將一些熱點話題引入德育教育活動中,讓學生結合自身的認知,分析熱點問題。如百年黨建直播視頻,組織學生觀看,回歸歷史,展望未來,堅定孩子們相信黨、相信國家的意識。通過分析時事熱點話題,激發(fā)學生的愛國主義精神,讓學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民族自信心得以增強。
(二)以核心素養(yǎng)為導向,創(chuàng)新德育教育方法
在國家大力倡導課程改革的背景下,德育教育方法也越來越多樣?;谶@種背景,教師應該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對德育教育方法進行靈活選擇。核心素養(yǎng)視域下的德育教育,強調(diào)以生為本,強調(diào)對學生自主性的激發(fā)與綜合素質(zhì)的培養(yǎng),日常德育工作中,教師應該注重對教學思想和方法的創(chuàng)新,突破以往教學模式的束縛,讓德育教育更加高效。
例如,在以往現(xiàn)場式德育知識講座和張貼式德育海報宣傳的基礎上,學??梢栽黾泳€上競答、流動紅旗評比、德育實踐活動等各種教育渠道,讓學生可以接受到全方位的德育教育。以線上競答為例,學校可以針對中學生德育教育問題,開設一個德育知識競答專欄,鼓勵學生積極參與每一期的知識競答活動。通過這種方式,讓德育教育形式更加有趣,如此可以吸引學生參與德育教育活動的熱情和積極性,從而彰顯出學生的主體價值,促進學生核心素養(yǎng)的持續(xù)發(fā)展。
(三)以核心素養(yǎng)為導向,鞏固德育教育成果
及時鞏固德育教育成果,指導學生將所學理論知識應用到實踐活動中,是提升學生核心素養(yǎng)的關鍵[2]。在針對初中學生開展德育工作的過程中,教育者不僅需要注重對預期教學目標的落實,還應該注重對學生的實踐指導。
例如,在針對初中學生開展了“敬老愛幼”傳統(tǒng)美德的教育活動之后,教師可以組織學生前往當?shù)氐木蠢显夯蛘哂變簣@充當志愿者,讓學生用實際行動感悟“何為敬老愛幼”。在給敬老院的老人或者幼兒園的孩子提供無償服務的過程中,學生對于中華民族傳統(tǒng)美德的領悟能夠更加透徹,如此就有助于提升學生的道德素質(zhì),為學生綜合素質(zhì)水平的提升,奠定良好的基礎。
(四)以核心素養(yǎng)為導向,完善德育教育評價
德育教育評價在德育教學體系中,屬于非常重要的組成環(huán)節(jié),也是檢驗學生學習成果的關鍵[3]。在日常德育工作中,教師應該圍繞學生核心素養(yǎng)培育目標,制定行之有效的德育教育評價機制,突破以往評價機制中的不足,增強教學評價效果,為制定后續(xù)的德育教育計劃,提供可靠的依據(jù)。
例如,在培育學生的民族精神時,教師可以開展一期以“民族主義”為主題的演講比賽,鼓勵學生積極參與。在準備演講的過程,學生需要結合自己對民族主義、民族精神的認知,撰寫相應的演講稿,如此能夠幫助他們鞏固所學知識。而教師則可以通過學生撰寫的演講稿,了解學生對“民族主義、民族精神”的理解狀況,檢驗學生的學習成效。
結束語:
總而言之,在日常工作中,教育者應該注重對不利因素的挖掘,并且結合德育教育最新要求和學生德育素質(zhì)發(fā)展需求,制定行之有效的德育教育方案,保障教育效果,幫助學生全面提升核心素養(yǎng)。
參考文獻:
[1]劉秉良.對中學生進行德育教育的幾點思考和嘗試[J].中國科教創(chuàng)新導刊,2011(27):194.
[2]姚金濤.把德育的“鹽”放進生活的“湯”里——中學生德育教育的實踐與思考[J].課外語文,2014(22):16.
[3]陳曼華.關于做好中學德育教育工作的幾點思考[J].學苑教育,2019(0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