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沙沙
摘要:孩子的教育,一方面學校、老師起著重要的作用,另一方面父母也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這兩個方面 相輔相成,如果將學校和老師完全看作源頭,負責“授之以漁”,那只能說這樣的理解已經(jīng)不符合時代的發(fā)展了。家庭教育是學校教育的基礎,一定程度上決定了孩子未來的路能走多遠。所以,當下的家長們都在做學習型家長,不斷地去學習新的育兒知識和育兒理念。
關鍵詞: 低年級 小學生 適應
關于如何陪孩子走入學齡期,我從以下這幾點和大家交流:(一)開學初,梳理好你和孩子的心態(tài),適應小學生活。(二)幫助孩子結交伙伴,在新集體中找到安全感。(三)和老師有效溝通,有的放矢地給予孩子幫助。
一、開學初,梳理好你和孩子的心態(tài),適應小學生活。
為什么還要梳理好我的心態(tài),不是梳理好孩子的心態(tài)就可以了嗎?其實,梳理好我們家長的心態(tài)是非常必要的。在《父母的語言》這本書中,作者認為:“孩子一生的學習、行為以及健康狀況都建立在與父母積極的、相互回應的、禮尚往來之上?!?/p>
父母的心情、語言,甚至是表情對孩子都會產(chǎn)生影響,所以,你若焦慮,你的孩子是能感覺到的,你若無所謂,他也能感覺到。對于一年級的轉(zhuǎn)變,我們家長既不用過于焦慮,也不要過于無所謂,也就是不作為。這兩種心態(tài)都是不合適的。
那么,我們家長要以什么樣的心態(tài)來面對孩子呢?首先,必須是愉快的,孩子對于小學是未知的,一切未知的東西,其實孩子心里會有些焦慮啊,害怕啊,這些都很正常,那么我們首先要表現(xiàn)出一種欣喜的期待:“我的孩子長大了,是小學生啦!以后能學到很多很多有用有意思的東西呢!”還可以給孩子講一講你上小學時候一些開心的事情,還有自己在小學因為學習很好,得到了老師的表揚。邊講邊表露出一種向往和自豪的感覺。(即使咱們小學里成績可能沒那么好,也可以在孩子面前吹吹牛,我就是這么吹牛噠)孩子看到你一臉愉快期待的樣子,他也會對小學生活多一份信心和期待。帶著這樣的心理,即使后面遇到了一些困難,他的期待還是在的。
二、幫助孩子結交伙伴,在新集體中找到安全感
孩子來到一個新的集體,對于周圍的一切都是沒有安全感的,周圍有一群同樣的沒有安全感的孩子,他們也會本能地變成伙伴,尋求互相給予的安全感。所以,在新的集體中,找到自己的伙伴是很重要的一件事情。孩子上學回家后,我們可以把不著急問今天學了什么,通常這樣問孩子答不出什么來。你可以問問小朋友之間具體的事情, 比如:“你的同桌是男孩還是女孩?”“你同桌叫什么名字?”“他(她)上課的時候認真嗎?”“你們班今天上課誰舉手發(fā)言?”“你們班你最喜歡誰?”“你有好朋友了嗎?”這樣類似的問題,和他聊一聊班級里的同學們,如果他自己有能力交到好朋友,那真的是一件特別值得驕傲的事情,要表揚他是一個友善的愛交朋友的好孩子。如果沒有,那么,我們可以幫他建立友誼,通常我們可以先和其他家長交上朋友,比如老師布置的一些任務,我們有時候可以幫忙的,在群里多去幫一下,私下里也可以加個好友,約著一起出去遛娃,這樣一來二去,家長關系好,孩子也交到了朋友。在這個班級里,互相之間都增進了一份安全感。有了安全感是學習好的第一步。
三、和老師有效溝通,有的放矢地給予孩子幫助
我本身也是一名家長,在咱們的家長群體中,可能存在一種觀念,孩子是交給學校了,學不學得好找老師,和我有什么關系。不要再被這樣的觀念迷惑。所以我想說,這樣的觀念已經(jīng)不適合當下的教育現(xiàn)狀,家庭教育是學校教育的基礎,很大程度上決定了孩子的發(fā)展。我們要和老師保持良好有效的溝通。分三種情況:一種是孩子在學校表現(xiàn)不佳,老師經(jīng)常會聯(lián)系你,老師會告訴你孩子是什么方面存在問題,那么你聽了老師的反饋以及建議之后,可以再經(jīng)過一下自己的加工再傳遞給孩子。首先,你和孩子的關系不是師生關系,父母和孩子的相處方式和師生以及老師和家長的相處方式是不一樣的。可以先說一下孩子最近表現(xiàn)好的地方,比如說:課堂上能夠坐端正、上課會舉手發(fā)言、課間和小朋友友好玩耍、上課前能做好準備,如果啊,再能……就更好了。我們來把這一項作為一個小目標,一起把它攻克好嗎?接下來的一些時間可以問問孩子每天在這方面的進步情況,可以問問老師,也可以問孩子。孩子有進步,就給他積極反饋,肯定他的行為。第二種情況就是老師從來沒有找過你,那么不要太樂觀,我孩子啥問題沒有,也有可能是太安靜,沒有被關注。這樣的話,你要引起老師對你孩子的關注,每周或者每兩周給老師留言問一下孩子的學習狀況,也可以主動告知一下孩子在家里的表現(xiàn),表達出你的教育理念,和老師一起探討,甚至有時也可以請老師幫忙,可以針對孩子的問題,做一個連續(xù)地觀察,請老師幫忙關注孩子的變化,老師是很愿意做這樣的事情的,而且會感覺到家長對孩子的用心,老師如果能和家長一起幫助孩子成長, 他自身也是有滿滿的成就感,老師的幸福感大多來自于自己學生的成長。第三種情況就面對突發(fā)事件和老師的溝通,孩子之間的打打鬧鬧,一般情況下都沒有太大的惡意,家長不要過度緊張,如果內(nèi)容存有疑慮以及不平,首先是和班主任進行溝通,讓老師出面解決,千萬不要直接找對方家長理論甚至是直接去找那個欺負自己孩子的學生理論,這樣做往往會讓自己很受傷,也傷害到孩子。
在孩子還沒有踏入小學校園之前,我們就要清楚孩子可能會面臨的一些問題,家長們及早知道對策,這對于幫助孩子 小學生活是非常必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