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芷藝
沈陽師范大學音樂學院
視唱練耳可大體分為兩部分:一是視唱,指的是看到樂譜能夠立即哼唱的能力,這就需要學生準確認識并嫻熟掌握各種譜號,合理判斷各種調式與調性等,以此保證在演唱過程中能夠始終做到音準、節(jié)奏等的準確性。二是練耳,即聽覺訓練,訓練孩子靠聽覺準確快速地辨識音色、節(jié)奏等,能夠將聽到的音或曲調通過五線譜的形式進行精準快速地記錄。
視唱練耳與聲樂之間相輔相成,共同促進學生的音樂演繹能力、創(chuàng)造能力全面提升。在進行視唱練耳訓練的過程中,務必要加強對聽與唱之間關系的準確把握,練耳與唱不分離。在進行聽覺訓練時,采取聽覺-記憶-反映的思路方式,在音響進入人的聽覺器官后,通過大腦進行快速準確的記憶,而后以唱的形式進行演繹。由此可知,聽與唱高度關聯(lián),聽得準是準確演繹的重要前提,兩者之間具有因果關系。
1.夯實學生的聲樂基本功。不管是在學習聲樂理論知識的過程中,還是在提升演唱技巧時,均需要夯實聲樂基本功,若聲樂基本功不扎實,那么就難以準確把握音準和音色,也難以在聲樂表演中表現(xiàn)出色。此處所講的聲樂基本功主要涉及到下述兩方面內容:一是音準、視譜唱詞等基本技能,二是身體硬件素質,比如理解能力、身體素質等,這和視唱練耳的訓練目標是相同的。在聲樂課堂中,教師往往會著重開展發(fā)聲練習以及作品演唱訓練,而上述訓練均高度依賴于視唱練耳的支持。發(fā)聲練習是一項較為枯燥且繁瑣復雜的練習項目,往往涉及到音階訓練、琵琶音訓練以及連音訓練等,若學生無法準確把握音準及節(jié)奏,就不能開展聲樂練習活動,所以,聲樂教師在開展教學時,務必要重視對學生音準節(jié)奏的強化訓練。
2.提高學生音樂記憶力。部分聲樂作品較為復雜,學生難以準確地掌握其節(jié)奏和曲調,對學生的音樂記憶力要求比較高。譬如大家比較熟悉且比較經(jīng)典的《魔彈射手》,這是由德國浪漫派音樂的創(chuàng)始者之一韋伯花費數(shù)年時間打造的一部綜合性歌劇,它共包含三幕,里面設置了大量的人物和場景,既包含充滿奇幻色彩的縹緲境界,也涉及到了很多客觀存在的人物。該歌劇篇幅較長,表演者應準確牢固地記憶各樂章內容,否則無法進行高質量地演繹,也難以獲得令人滿意的演繹效果。所以,在聲樂教學中,教師應重視對學生音樂記憶力的培養(yǎng)和提升,促進學生在聽音記譜的過程中,認真找細地聆聽旋律,準確掌握節(jié)奏、節(jié)拍等。在這個方面,視唱練耳能夠起到良好的支持作用。
3.提高學生的音樂感知力。學生在演繹聲樂作品時,務必要有較強的音樂感知力,而所謂的音樂感知力即指的是學生通過調動聽覺器官的方式認真仔細地聆聽音樂,直接在腦海中作出相關反應,既包含了對樂音高低的準確甄別,也涵蓋了對樂曲節(jié)奏、曲調的把握。在進行視唱練耳訓練的過程中,學生往往需要聆聽各種各樣的樂曲,在教師的合理引導下,對聆聽的樂曲進行深入分析,比如對節(jié)奏、曲調進行分析,有助于培養(yǎng)和發(fā)展學生的感知力,促使其聽覺能力得到進一步提升,也有助于促進學生準確嫻熟地演繹樂曲,向觀眾準確地傳遞作品的內涵和情感,引發(fā)觀眾的情感共鳴,獲得良好的演繹效果。
1.明確教學目標,構建和諧愉悅的教學環(huán)境。在開展聲樂教學的過程中,教師務必要堅持“以人為本”的基本理念,重視并強化學生主體作用的充分發(fā)揮,從多方面入手,準確合理地評估學生的音樂基礎及能力,加強對視唱練耳課程內容的深入鉆研,結合新課改標準,根據(jù)教學內容合理確定視唱練耳課程的教學目標,打破灌輸式教學模式,創(chuàng)設和諧愉悅的教學環(huán)境,引導學生在民主和諧的氛圍下快速準確地掌握課程知識,并鼓勵學生將其掌握的知識靈活合理地應用于作品演繹之中,從而使得學生的音樂能力顯著提升,使其掌握更多的聲樂技巧,提高學生的綜合素養(yǎng)。
2.構建專業(yè)能力過硬、綜合素質良好的教師隊伍。教師能力的高低直接關系到學生的學習成效。學高為師,身正為范,作為一名高校音樂教師,務必要保持良好的道德水準,尊重每一名學生,用個人魅力和對學生的愛打動學生,保持良好的責任感,在無形之中促進學生增強責任意識,使其積極學習音樂知識。
整體來講,在開展聲樂教學的過程中,教師應正確認識到視唱練耳的重要性,將其作為教學體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在開展市場理論教學的過程中,教師務必要堅持生本教學之基本理念,打破教師在課堂中占據(jù)主導地位的傳統(tǒng)教學模式,積極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圍繞學生需求合理調整教學策略及教學方法,實現(xiàn)“教”與“學”之間的全面化、深層次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