狄彥池
(太原市文化藝術學校,山西 太原市 030012)
長笛教學中如何培養(yǎng)學生審美感知力
狄彥池
(太原市文化藝術學校,山西 太原市 030012)
市場經濟的發(fā)展,現(xiàn)代教育對學生的審美感知力培養(yǎng)的重視程度逐漸加深,特別是音樂教育中長笛教學,如何培養(yǎng)學生的審美感知力已成為當今音樂教育,特別是長笛教學的重要課題,本文通過對審美感知力內涵的分析,闡述審美感知力在長笛教學中的意義,提出如何在長笛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的審美感知力,為素質教育中國貢獻自己的研究成果。
長笛教學;審美感知力;培養(yǎng)
長笛是音樂歷史的發(fā)展過程中具有重要作用的一種樂器,自古以來都得到廣大音樂愛好者的青睞,特別是古代宮廷音樂的演奏上,較為普遍。隨著市場經濟的不斷發(fā)展,長笛也被時代賦予了新的內涵。然而在長笛的教學上,學生的審美感知力卻相對較弱,因此在一定程度上學生審美的主觀能動性嚴重匱乏,長此以往,在長笛教學中,學生直觀的審美感受力受到了嚴重阻礙。
審美感知力是對事物特征的整體把握,通過感覺器官對雜亂無章的事物在心理活動中進行結構上的改造,來感知其美的能力。這種能力不是天生而來的,他需要后天的培養(yǎng),通過對事物的不斷認知,從一些不美的東西中不斷的去發(fā)現(xiàn)美的存在,通過對這些本能的培訓,逐漸培養(yǎng)學生的審美感知力。
音樂的審美感知力是一種思維上的感知,是一種潛在的意識,這種審美感是一種主觀上的感悟,必須通過一定的培養(yǎng)和訓練、熏陶才能夠實現(xiàn)的一種能力,因此,這種能力的培養(yǎng),在一定的程度上必須首先培養(yǎng)學生在審美上的主觀能動性,必須讓學生學會自己去鍛煉,發(fā)現(xiàn)音樂的美,從而提高學生對音樂的審美感知力。
長笛教學中的審美感知力是給予音樂審美之上的,這種審美感知力是建立在音樂審美感知力的基礎之上,因此在長笛教學中,對學生審美感知力的培養(yǎng)必須遵循以音樂審美感知力為基礎,循序漸進地培養(yǎng)學生在長笛教學中的審美感知力。
審美感知力是素質教育的基本要求,長笛教學中,學生審美感知力的培養(yǎng),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主觀能動性,發(fā)揮學生在教學過程中的主人翁作用,是素質教學的體現(xiàn),然而目前的長笛教學,主要是對長笛相關的優(yōu)秀作品的欣賞和講解,這些好的作品并不能最大潛力的挖掘學生的審美感知力。
我國是一個多民族國家,由于地域和風俗習慣的不同,各民族之間的民族音樂的特色也不盡相同,該音樂所代表的地域、民族文化也不相同,因此在長笛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從實際情況出發(fā),結合民族音樂地域性和風俗習慣的不同進行讓學生自主的欣賞,正確的引導學生利用自己的理念進行感悟民族音樂的內在美,感受民族音樂的魅力,當學生欣賞完民族音樂之后,必須讓他們進行對民族音樂進行剖析,讓他們根據(jù)自己的主觀判斷去分析該民族音樂所具有的美,然后相互交流。
在長笛教學中,實踐才是檢驗學生在審美感知能力的標準,同時實踐教學也是對學生審美感知力培養(yǎng)的重要方式,教師可以設置場景,選擇讓學生互相欣賞對方的作品,通過對對方作品的欣賞中找出演奏的美,從而提高學生的審美感知力。
長笛對演奏者的要求是十分苛刻的,演奏者不僅需要具備熟練高超的技術,還需要一定的舞臺基礎,因此,在長笛教學過程中,教師必須在加強學生的基礎知識的培養(yǎng)上還應該加強學生的舞臺經驗的培養(yǎng),創(chuàng)造舞臺演奏氛圍,消除學生對舞臺的恐懼心理,增加學生的自信心和舞臺經驗。
長笛教學過程中,教師必須從學生的實際出發(fā),有針對性的選擇培養(yǎng)學生的曲子,不斷的有目的性的改變曲子的風格,提高學生的興趣,培養(yǎng)學生的審美感知能力
長笛在現(xiàn)在的音樂文化中依然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他不僅是一種藝術,更是情感流露的工具,因此在長笛教學過程中,培養(yǎng)學生的審美感知力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在長笛教學過程中,學生審美感知力的培養(yǎng),有利于增強學生的主觀意識,進而增強學生創(chuàng)造力和想象力,讓學生用心感受、體會每一個音符,發(fā)揮自己的想象力,激發(fā)自己對音符的創(chuàng)造力。教師在教授的過程中去營造一種靜謐的環(huán)境,讓學生自主發(fā)揮,自我陶醉,放松心情,放開束縛,最大限度地發(fā)揮自己的主觀意識,增強自身的創(chuàng)造力和想象力。
在長笛教學過程中,學生審美感知力的培養(yǎng),能夠在演奏的過程中對學生的思維進行潛移默化,能夠培養(yǎng)學生的敏感的音樂細胞,豐富學生的音樂感知力,進而提高學生的感知能力。
在長笛教學過程中,學生審美能力的培養(yǎng),能夠凈化學生的靈魂,提高學生的品味,豐富學生的精神世界,能夠促進學生的感應力和觀察能力的培養(yǎng),豐富學生的情感世界,開拓學生的精神視野,使學生的思想境界得到拔升。
總之在長笛教學過程中,教師必須根據(jù)學生的實際情況,順應時代發(fā)展的需求,深入到學生的內心世界,結合中國傳統(tǒng)的音樂模式和西方音樂特點,培養(yǎng)學生的主觀意識,加強學生審美感知力的培養(yǎng)。
[1]陳暢.長笛在小學第二課堂的教學探究[D].北京:中央民族大學, 2017.
[2]盧嘉梁.長笛教學中如何培養(yǎng)學生審美感知力[J].藝海,2015(06):152-153.
[3]格各格日勒.論長笛教學中如何培養(yǎng)學生審美感知力[J].音樂時空,2014(10):166.
[4]姜磊.高師院校長笛教學中審美感知力的培養(yǎng)[J].科技資訊,2011(13):211.
J621.1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