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子釗
摘 要:建國初期,以毛澤東同志為核心的黨的第一代中央領導集體為治理邊疆少數民族地區(qū),促進邊疆少數民族地區(qū)的發(fā)展與穩(wěn)定,實行了一系列邊疆建設政策。這對于推動邊疆地區(qū)現代化建設、社會穩(wěn)定和長治久安、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加強民族團結、維護祖國統(tǒng)一具有重大戰(zhàn)略意義。本文堅持馬克思主義歷史唯物主義和辯證唯物主義,以毛澤東治理新疆思想為指導,在邊疆治理理論框架下,理清中國共產黨的建設邊疆政策模式,以及實施現狀進行分析,總結建設邊疆政策在實施過程當中取得的成就及歷史經驗和教訓。
關鍵詞:建國初期;建設新疆;措施研究
一、民族區(qū)域制度的確立
對于中國的民族問題,中國共產黨決定不實行民族自決制和聯邦制。但是在新民主主義革命早期,中國共產黨在曾經受到蘇聯的關于民族制度的影響,采納過“民族自決”和“聯邦制”的口號,1923年中共中央在《對于目前實際問題之計劃》中指出:“在國家組織原則上,凡經濟狀況不同民族歷史不同言語不同的人民,至多也只能采用自由聯邦制,很難適應單一國之政制;在中國政象之事實上,我們更應該尊重民族自決的精神?!钡请S著革命形勢的變化,中國共產黨對于中國國情的考慮,逐漸放棄了蘇聯的民族制度。后來,毛澤東在《讀蘇聯政治經濟學教科書下冊談話記錄稿》中,對于中國為什么在民族問題上不實行聯邦制作出了解釋,他說:“蘇聯的少數民族人口,占全國人口的一半,他們實行加盟共和國、自治共和國的辦法。我們這里少數民族人口占百分之六,實行民族區(qū)域自治的辦法。有些人想援引蘇聯的辦法,在中國成立加盟共和國或自治共和國,這是不對的。”
民族區(qū)域自治制度不僅中華人民共和國一項基本政治制度,同時也是中國共產黨解決國內民族問題的基本政策。在1949年9月中國人民政治協(xié)商會議第一次全體會議通過的《中國人民政治協(xié)商會議共同綱領》(以下簡稱《共同綱領》),這份具有憲法性質的文獻把“民族政策”單獨列章,這一制度的確立,彰顯著以毛澤東為代表的黨的一屆中央領導對民族政策的智慧和心血。
隨著中國人民解放軍的勝利進軍,建立新中國的歷史任務提到了中國共產黨的議事日程上。1948年4月30日,中共中央在《五一勞動口號》中響亮地提出“各民主黨派、各人民團體、各社會賢達迅速召開政治協(xié)商會議,討論并實現召集人民代表大會,成立民主聯合政府”籌建新中國的計劃開始實施。
1949年9月21日,舉事矚目的中國人民政治協(xié)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在中南海懷仁堂隆重開幕。毛澤東在開幕詞中莊嚴宣告“我們的工作將寫在人類的歷史上,它將表明:占人類總數四分之一的中國人從此站立起來了?!薄拔覀兊拿褡鍖⒃僖膊皇潜蝗宋耆璧拿褡辶恕薄!半S著經濟建設的高潮的到來,不可避免地將要出現一個文化建設的高潮。中國人被人認為不文明的時代已經過去了,我們將以一個具有高度文化的民族出現于世界?!?/p>
據此,1949年9月制定的作為新中國臨時憲法的《中國人民政治協(xié)商會議共同綱領》作出明確規(guī)定:新中國的名稱為中華人民共和國?!暗诰艞l,中華人民共和國內各民族一律平等”,正如周恩來所說:“歷史發(fā)展給了我們民族合作的條件,革命運動的發(fā)展也給了我們合作的基礎。因此,解放后我們采取的是適合我國國情的有利于民族合作的民族區(qū)域自治制度”
二、少數民族干部方案
建國初期,邊疆少數民族地區(qū)的徹底解放工作和建設工作任務非常緊迫。在確立和實行民族區(qū)域自治后,為了鞏固人民民主政權,進行社會改革,處理民族問題,在邊疆地區(qū)的建設需要大量的少數民族干部。1949年11月14日,毛澤東在給彭德懷和西北局的電報《應大量吸收和培養(yǎng)少數民族干部》指出:“除大力剿匪,省委、地委、縣委集中注意做艱苦的群眾工作,在一切工作中堅持民族平等和民族團結政策之外,各級政權機關均應按各民族人口多少,分配名額,大量吸收回族及其他少數民族能夠和我們合作的人參加政府工作。”
1950年11月,由中央民族事務委員會起草的《培養(yǎng)少數民族干部試行方案》經政務院第六十次政務會議批準開始實施,這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的第一個關于少數民族干部培養(yǎng)和使用的綱領性文件。該方案重點提出:“為了國家建設、民族區(qū)域自治與實現共同綱領民族政策的需要,從中央至有關省、縣,應根據新民主主義的教育方針,普遍而大量地培養(yǎng)少數民族干部。目前已開辦政治學校與政治訓練班,培養(yǎng)普通政治干部為主?!辈坏绱?,還設立中央民族學院、分批分期開展訓練班、設立少數民族問題研究室,以便幫助各少數民族的解放事業(yè)與建設工作。少數民族干部的任用不但對于建國初期的新疆現代化建設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也加深了各民族之間的團結,為更好地進行社會主義建設打下了堅實的基礎。新疆維吾爾自治區(qū)是部分少數民族世居的區(qū)域,這一政策的實施至今在各個方面仍有深遠的影響。
三、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的創(chuàng)立
1949年冬季,人民解放軍進入新疆同三區(qū)堅持革命斗爭的民族軍和新疆起義部隊勝利會師。毛澤東在關于軍隊參加生產建設工作的指示中明確提出:“人民解放軍不僅是一支國防軍,而且是一支生產軍,借以協(xié)同全國人民克服長期戰(zhàn)爭所遺留下來的困難,加速新民主主的經濟建設?!敝斓略诮o王震的信也寫到“新疆地廣人稀,不能供應此大軍,解放軍、起義軍、民族軍,將來在短期內還有民兵自衛(wèi)隊等等,如不提倡生產,將不能生存,更不能維持秩序?!?952年2月,毛澤東發(fā)布了軍委關于部隊集體轉業(yè)的命令,號召人民解放軍要“站在國防的最前線,經濟建設的最前線,協(xié)同全國人民,為獨立、自由、繁榮、富強的新中國而繼續(xù)奮斗此目的,除各特種兵和大部分陸軍,應繼續(xù)加強正規(guī)化、現代化的訓練,警惕地站在自己的戰(zhàn)斗崗位,保衛(wèi)祖國國防外,將光榮的祖國經濟建設任務賦予你們?!薄澳銈儸F在可以把戰(zhàn)斗的武器保存起來,拿起生產建設的武器。當祖國有事需要召喚你們的時候,我將命令你們重新拿起戰(zhàn)斗的武器,捍衛(wèi)祖國?!?/p>
自1949年冬季人民解放軍進入新疆同三區(qū)堅持革命斗爭的民族軍和新疆起義部隊會師以來,已經勝利的度過五年。新疆軍區(qū)所有部隊,剿滅叛亂土匪,安定社會秩序,保衛(wèi)祖國國防,協(xié)助地方黨和政府開展群眾工作,參加民主改革,支援各族人民恢復和發(fā)展生產工作。1954年7月15日,新疆軍區(qū)向中央軍委上報了成立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的請示。中央軍委總參謀部與同年8月6日復電同意。1954年10月7日,新疆軍區(qū)公布成立新疆的命令,“為加強生產建設,決定以新疆軍區(qū)生產管理部與二十二兵團合并,組成新疆軍區(qū)生產建設兵團?!毙陆妳^(qū)生產建設兵團誕生后,加強援助各族農民開展以互助合作為中心的農業(yè)增產運動,開展部隊農牧業(yè)建設,建設正規(guī)化國營農場,開始譜寫屯墾戍邊的新篇章。
參考文獻:
[1]《民族問題文獻匯編》,北京:中共中央黨校出版社,1991年版,第24頁
[2] 《毛澤東著作專題摘編》(上),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03年版,第758頁
[3]《中共中央文件選集》 第18冊 . 北京:中共中央黨校出版社, 1992.10.第145-146頁
[4]《毛澤東年譜(1893-1949)下卷》. 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 2002第647頁
[5]《周恩來選集》 下. 北京:人民出版社, 2004.第12頁.
[6] 《民族綱領政策文獻選編》北京:中央民族大學出版社,2006年版,第441頁
[7]《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工作文獻選編 1949-2014》. 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 2014年版,第10頁
[8]《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工作文獻選編 1949-2014》. 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 2014年版,第8頁
[9]《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工作文獻選編 1949-2014.》 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 2014年版,第45頁
[10]《新疆生產建設兵團文獻選編》: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14年版,第50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