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莉
[摘 要]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都會通過尋求合適的情感教學法來提升學生的情感體驗,引導學生更加關注自己周圍的事物,從而培養(yǎng)學生健全的人格。小學語文情感教學中,教師要優(yōu)化教學情境,引發(fā)學生情感;要充分運用多媒體技術,活躍課堂氣氛;要找準教學切入點,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要通過重新加工教材,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最終提升學生的綜合素養(yǎng)。
[關鍵詞]小學語文;情感教學;策略
[中圖分類號] G623.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9068(2021)30-0007-01
情感教學的最大特點,就是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以飽滿的激情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教師要充分利用自身的情感因素,同時合理制定和完善教學目標,通過滿腔熱情提高教學效果,讓學生學到真知。
一、優(yōu)化教學情境,引發(fā)學生情感
在語文教學中,合理利用教學情境可以提升學生對語文學習的興趣,這也是提升語文教學有效性的根本保證。小學語文教材中選擇的大多是名家作品,這些作品都是作者真情實感的流露,字里行間流露出了作者對于自然美的熱愛和對周圍人的熱愛。在閱讀這些作品的過程中,讀者能夠真實地感受到作品的情感。在語文教學中,根據文本來設置相應的教學情境,能夠讓學生感受到作者的思想和情感,進而真正理解課文中的情感。在創(chuàng)設情境的過程中,教師要善于挖掘學生的潛能,珍視學生的童趣,培養(yǎng)學生的積極情感。
例如,在學習統(tǒng)編教材六年級上冊《少年閏土》一課時,為了讓學生能夠帶著情感去學習,講完課文后,我向學生提問:“少年閏土與你們的年紀差不多大,你們能夠想象到三十年后自己會成為什么樣的人嗎?是教師?是醫(yī)生?是軍人?”在這種情感帶入中,學生展開了積極的討論。討論過后我繼續(xù)引導:“三十年后的閏土大家知道是什么樣子的嗎?”很多學生發(fā)揮了自己的想象,有的認為是商人,有的認為是一名作家……等大家都說完自己的想法之后,我讓學生讀一讀《故鄉(xiāng)》中對閏土的描寫,讓學生通過對課文的閱讀與自己想象中的閏土形象進行比較,這樣就能夠引起他們對課文與當時現狀的思考,進而提升他們的閱讀能力。
二、充分運用多媒體技術,活躍課堂氣氛
多媒體的聲音、圖片、視頻能夠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活躍課堂氣氛,特別是視頻的播放有時能讓教學效果事倍功半,比教師反復講解更有感染力。
例如,在統(tǒng)編教材六年級《開國大典》一課中,有毛主席站在天安門城樓前講話的圖片,這是真實的歷史場景。圖片是固定不動的,對小學生來說沒有太大的吸引力。為了讓學生真實地感受到當時新中國成立時的激動與自豪,我在講課的過程中就播放了當時毛主席講話的視頻資料,讓學生身臨其境地去感受現場的狀況。學生們看得熱血沸騰,在感受到祖國偉大的同時,也為自己是一名中國人而感到自豪。通過視聽,學生實現了內心情感的升華。
三、找準教學切入點,激發(fā)學生興趣
語文作為母語,其表達更貼近學生的生活,學生在學習語文之前已經掌握了基本的口語和書面語表達,同時也具備了一定的理解能力。雖然小學生閱歷有限,但是他們中的大多數對課文所描述的語言和文字都有一定的了解,只是在生活中并沒有真正地意識到。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就可以通過對課文進行重新加工和組織,將學生的經驗和知識融合進來,讓學生能夠根據自己的知識積累來學習語文。這樣就能激發(fā)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同時幫助學生在構建新知的過程中順利發(fā)展語文能力。
例如,在講解統(tǒng)編教材三年級上冊《美麗的小興安嶺》一課時,課前,我先讓學生搜集小興安嶺的有關知識,上課的時候,我讓學生講解一下自己認識的小興安嶺,這就為學習課文打下了基礎。在學生踴躍發(fā)言的同時,我引導他們對《美麗的小興安嶺》這篇課文進行閱讀和分析,讓他們去理解小興安嶺的美麗之處。這樣,在滿足學生探索新知的同時也調動了課堂氣氛,體現了經驗興趣是構建新知的關鍵的教學理念。
四、重新加工教材,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
語文教學也需要創(chuàng)新。教師首先要創(chuàng)新教學,要能夠根據新課標的要求創(chuàng)造性地使用教材,并且能夠科學地補充和準確地加工教材。
例如,在主題是“月是故鄉(xiāng)明”的詩歌鑒賞中,教師不但要求學生理解詩歌的意象,還運用多個意象組合營造意境,幫助學生有效體會詩人的情感和詩歌的內涵。在學習過程中,學生了解了詩歌的意向,增強了對詩歌的學習興趣,取得了良好的學習效果。
學生是課堂學習的主人,只有發(fā)揮他們的作用,調動他們的情感,我們的教學才有意義。但教學也要因材施教,要考慮學生之間的個體差異,要在教學中確定不同的情感目標,讓所有學生都能體會到學習語文的快樂,從而使學生在愉悅的情緒中提升語文素養(yǎng)。
(責編 劉宇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