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玉玲 唐瑜
【摘要】? ? 《中國近現(xiàn)代史綱要》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中承擔著以史服人、以理育人的重要任務,在多媒體融合、信息紛雜的時代背景下,傳統(tǒng)教學模式面臨挑戰(zhàn)。在《中國近現(xiàn)代史綱要》課程中,體驗式教學法以組織學生排演歷史情景劇、閱讀紅色家書、傳唱紅色歌曲、參觀歷史遺跡等形式進行實踐教學和課堂教學。體驗式教學法通過鮮活的教學情境,引導學生親身感受、親臨其境,使學生在體驗歷史和感悟歷史的同時受到啟迪和教育。
【關鍵詞】? ? 信息化時代? ? 體驗式教學法? ? 中國近現(xiàn)代史綱要? ? 教學情境
習近平總書記在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座談會上強調(diào),思想政治理論課是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關鍵課程,要“創(chuàng)新課堂教學,給學生深刻的學習體驗”。 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的改革創(chuàng)新勢在必行,體驗式教學法是一種有效且可行的嘗試,它把理論和實踐結合起來,同時堅持以學生為中心,加強對學生認知規(guī)律和特點的研究,確保學生的主體性地位。教師在體驗教學中發(fā)揮主導性作用,著重引導和總結提煉。本文以《中國近現(xiàn)代史綱要》課程(以下簡稱“綱要”課)的教學創(chuàng)新為例,探析體驗式教學法在高校思政課教學中的應用和意義。
一、信息化背景下《中國近現(xiàn)代史綱要》課程面臨的諸多挑戰(zhàn)
隨著信息化的高度發(fā)達,多媒體傳播的相互交織,大學生獲得信息的渠道紛繁多樣,這就為傳統(tǒng)的課堂教學帶來很大挑戰(zhàn)。加之當代大學生對歷史的認知比較淡薄,容易人云亦云,容易被錯誤言論誤導,所以增強大學生對歷史真實面貌的感知和體驗就顯得尤為重要。
1.1信息多元化下歷史虛無主義盛行
21世紀以來,網(wǎng)絡信息技術飛速發(fā)展,現(xiàn)代網(wǎng)絡媒體的多元化加快了信息傳播的速度,拓寬了信息傳播的維度。網(wǎng)絡空間的虛擬性、開放性等特點,為歷史虛無主義的盛行和傳播提供了可乘之機。“綱要”課程面臨著撥亂反正、澄清史實的任務和使命,復雜的網(wǎng)絡信息環(huán)境中,只靠老師一張嘴,達到的教學效果可想而知。
目前網(wǎng)絡上出現(xiàn)的歷史虛無主義的案例比比皆是,比如有觀點提出,近代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的發(fā)展主要得益于西方帝國主義的侵略;還有觀點對革命時期中國共產(chǎn)黨中涌現(xiàn)的英雄人物進行惡意抹黑和污蔑,否定劉胡蘭、董存瑞、邱少云等革命英雄的英勇事跡。這些錯誤言論嚴重影響“綱要”課教學,學生以此為依據(jù)質(zhì)疑老師講授的真實史實,降低了傳統(tǒng)教學的效果。
1.2“00后”大學生對歷史的感知淡薄
當今大學生多數(shù)是“00后”,他們出生在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蓬勃發(fā)展時期,生活在和平、幸福的年代,距離180多年前的歷史事件較為久遠,并且對中國近現(xiàn)代史上愛國志士尋求救國道路的艱辛缺乏真實的感悟。針對當代大學生的調(diào)查結果顯示,對真實歷史非常了解的學生比重不到10%,了解一部分的占到65%,模糊不清的占到20%,一點都不了解的占到5%至10%左右。這就給“綱要”課教學帶來很大難度,同時也影響了大學生知史愛國的積極性和深刻性。
“00后”大學生的生活環(huán)境是豐富多彩的,他們有著強烈的好奇心,在信息化背景下容易被一些“博眼球”的錯誤觀點所誤導。如何使他們樹立正確的歷史觀,調(diào)動他們學習歷史的興趣,增強他們對歷史的認知,是“綱要”課程面臨的新挑戰(zhàn)。
二、體驗式教學法在《中國近現(xiàn)代史綱要》課程的表現(xiàn)形式
體驗式教學法跟傳統(tǒng)教學相比更加體現(xiàn)了學生的主體性,以學生為中心進行教學設計,著重強調(diào)學生的親身體驗、親自參與,一定程度上解決了學生對“綱要”課程中講授的史實較為陌生、“不在場”的問題?!熬V要”課程引入體驗式教學,主要通過排演歷史情景劇、閱讀紅色書信、傳唱紅色歌曲的形式打造“昨日重現(xiàn)”的效果,使學生在“身臨其境”中撥開歷史的迷霧,認清和把握歷史發(fā)展的客觀規(guī)律,從而更好地堅定“四個自信”。
2.1引導學生排演歷史情景劇
歷史是前人生活的記錄,體驗式教學法將話劇表演形式引入到教學中,使教學內(nèi)容與學生情感相連接,更加能夠達到以史育人的效果。正如意大利教育家蒙臺梭利所言:“聽到的容易忘記,看到的記憶不深,只有親身實踐和體驗的才刻骨銘心,終生難忘?!痹凇熬V要”課教學中,引導學生排演歷史情景劇,并在課堂上進行展示,充分體現(xiàn)了學生的主動實踐和親身體驗,這種形式必然會加深學生對展演的歷史事件和歷史人物的印象,從而達到刻骨銘心的效果。
當代大學生喜歡追劇,尤其是喜歡一些穿越劇?!熬V要”課是由無數(shù)的歷史場景和歷史人物構成的,教師可以根據(jù)教學內(nèi)容引導學生排演相關主題的歷史短劇,比如,在講解新文化運動、中國共產(chǎn)黨成立、紅軍長征、西安事變等事件時,可以讓學生通過扮演歷史人物的方式感悟歷史。這種方式可以加深學生對此段歷史的認識與理解,讓學生在親身體驗中收獲知識、接受洗禮。
2.2組織學生朗讀紅色書信
紅色書信是高?!熬V要”課教學的重要資源,它以第一手資料展示了當事人的真實情感和相關歷史背景。組織學生朗讀這些鮮活生動的文字能夠使大學生真切感受歷史事件的真實場景和歷史人物的內(nèi)心世界。朗讀紅色書信有助于“充分利用人物的榜樣性和事例的生動性來感化學生,達到情感培育的最終目的”。
在“綱要”課教學中,教師可以根據(jù)教學內(nèi)容組織學生朗讀中國近現(xiàn)代史上的紅色書信。比如講到五四運動時,讓學生讀聞一多寫給父母的書信:“男在此為國作事,非謂有男國即不亡,乃國家育養(yǎng)學生,歲糜巨萬,一旦有事,學生尚不出力,更待誰人?”從聞一多的書信中,更好地感受青年學生的愛國情懷。講到國民大革命時,組織學生朗讀1928年夏明翰犧牲前寫給母親的信:“兒女不見媽媽兩鬢白,但相信你會看到我們舉過的紅旗飄揚在祖國的藍天!”書信表明了夏明翰對社會主義必勝的崇高信仰。通過閱讀紅色書信,能夠使學生更好地體驗歷史時期革命人士救國救民的滿腔熱血和無私奉獻,并從中受到鼓舞,立志向革命先烈學習,學習他們的愛國情、報國志。
2.3根據(jù)教學內(nèi)容播放紅色歌曲
紅色革命歌曲簡稱紅歌,是指中國各個革命時期廣為傳唱的進步歌曲,它具有鮮明的時代特征,闡述著特定的歷史故事。如歌曲《松花江上》,敘述了無數(shù)東北人民家破人亡的歷史情境,揭露了日本帝國主義的侵略暴行。還有歌曲《春天的故事》,歌頌了改革開放的背景故事,記錄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開辟。在“綱要”課教學中播放這些紅色歌曲,能夠更好地將學生帶回到那段或悲壯、或溫暖的歷史歲月,更好地走進歷史長河。紅歌還具有強烈的感染性和鼓舞性,有利于學生更好地走近和感受紅色的歷史歲月,增加課堂教學的感染性,從而提高《中國近現(xiàn)代史綱要》課的教學效果。
三、體驗式教學法在思想政治理論課應用中的重要意義
信息化背景下,傳統(tǒng)教學模式已經(jīng)不能適應時代的需要。為了更好地提升思政課的教學效果,必須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地位,探索更多有趣又有效的教學方法。以“綱要”課程為例,將體驗式教學法應用到思政課教學中,具有重要的意義。
3.1豐富教學載體和形式,增強吸引力和感染力
體驗式教學法結合教學主題組織學生排演歷史短劇,引入相應的紅色書信或紅歌,豐富了教學載體和形式,增強了“綱要”課學習的趣味性,使思政課變得“有意思”。與其他教學方式相比,體驗式教學更能夠調(diào)動學生參與課堂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更好地活躍課堂氛圍,真正使思政課成為學生愛學、樂學的課程。
3.2凸顯學生的主體地位,體現(xiàn)主導性和主體性的統(tǒng)一
體驗式教學法是以增加學生的體驗為主,關注學生通過親身體驗受到感染和鼓舞。它改變了傳統(tǒng)課堂以教師為主的授課方式,更加注重學生的主體地位。體驗式教學要求教師在備課時提前設定相關主題,讓學生在特定的歷史范圍內(nèi)表演相關歷史情景劇、誦讀紅色書信、歌唱紅色歌曲。這樣的教學方式既體現(xiàn)教師的主導性,又凸顯學生的主體性,做到了主導性和主體性的相統(tǒng)一。
3.3增加學生的實踐和參與,體現(xiàn)理論性和實踐性的統(tǒng)一
體驗式教學法注重學生親身參與和實踐。在歷史情景劇創(chuàng)作中,學生要熟悉相關的背景、過程及影響,需要搜集歷史文獻、揣摩歷史人物的內(nèi)心活動等。課前進行歷史人物和事件的PPT分享要求小組成員分工合作,需要搜集資料和制作課件,并派小組代表講解和分享。這些活動的完成要求每位學生親身實踐和體驗,通過深入查找資料,感受歷史人物的選擇,加深了對相關理論的理解。這種教學方式真正體現(xiàn)了理論性和實踐性的統(tǒng)一。
總之,體驗式教學法是以學生“體驗”為中心的教學方式,能更好地適應信息多元化和當代大學生的新特點。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應該將之應用到教學改革中,使思政課更好地完成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此外,體驗式教學法可以更好地督促大學生積極參與和實踐,在實踐中收獲知識、了解歷史,真正做到理論和實踐相統(tǒng)一,引導學生知史愛黨、知史愛國,樹立正確的世界觀、價值觀和人生觀,實現(xiàn)知、情、意、行的和諧發(fā)展。
參? 考? 文? 獻
[1]習近平:思政課是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關鍵課程[J]. 求是, 2020(17).
[2]《初心——紅色書信品讀》編寫組:初心——紅色書信品讀. 人民出版社, 2018.
[3]詹世友.在崇高和明媚之間閃光 ——“中國紅歌會”在先進文化營造上的貢獻[J].聲屏世界,2008(2).
[4]張小勇.“中國近現(xiàn)代史綱要”課程體驗式教學研究[J].現(xiàn)代交際,2020 (1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