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存德
摘 要:隨著素質教育的不斷深入,傳統(tǒng)的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模式已經(jīng)難以滿足學生的成長需求,教師應當積極進行文本閱讀教學改革,重視對學生閱讀興趣的培養(yǎng),讓學生能夠保持濃厚的閱讀興趣,投入于文本學習活動。文章簡單分析了小學語文教學中影響學生文本閱讀興趣的主要因素,提出了激發(fā)學生文本閱讀興趣的有效策略,以供參考。
關鍵詞:小學語文;文本閱讀;培養(yǎng)策略
一、 引言
文本閱讀是小學語文教學的重要一環(huán),在開展文本閱讀教學活動時,教師過分強調自身對文本的解讀,導致學生的主體地位無法凸顯,這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文本閱讀的有效性,學生文本閱讀的積極性明顯不高。面對這樣的情況,教師應該積極轉變教學思路,對文本閱讀的教學方式進行大膽優(yōu)化,確保學生擁有較強的文本閱讀興趣,為語文教學質量的提升奠定基礎。
二、 小學語文教學中影響學生文本閱讀興趣的主要因素
(一)文本閱讀教學形式較為刻板
文本閱讀教學形式刻板的問題普遍存在于小學語文教學中,在開展教學活動時,教師習慣通過口頭講述的方式分析文本,忽略了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主體地位,課堂教學缺乏有效的互動與交流,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受到極大的影響。許多教師沒有關注學生的認知特點,他們以說教的形式對知識點進行灌輸,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十分被動,刻板單一的教學方式對學生而言缺乏吸引力,學生的學習興趣無法得到有效培養(yǎng)。
(二)文本內容選擇存在局限
在選擇文本閱讀內容時,許多教師沒有考慮到閱讀素材的豐富性和多樣性,教師通常對教材中的文本內容進行分析和講解,很少對文本教學資源進行合理拓展和延伸,這導致學生的學習需求無法得到充分滿足。在實施教學活動時,教師對教材存在極大的依賴性,沒有真正考慮學生知識體系構建的需求。小學語文教材的編寫方式符合學生的認知特點,但是并不是所有的教育內容都與現(xiàn)實生活緊密關聯(lián),這樣一來,學生無法利用生活經(jīng)驗,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文本閱讀的相關知識,也無法從文本閱讀中獲得生活方面的啟發(fā)。缺乏吸引力的閱讀文本,對學生文本閱讀興趣的培養(yǎng)無法起到很好的推動作用。
(三)教師對學生閱讀活動過分干涉
教師是小學語文教學活動的組織者,同時也是學生學習生涯的引路人,但是許多教師在開展文本閱讀活動時,對學生的閱讀活動干涉過多,導致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受到很大的影響。教師往往過分強調自身的主導作用,忽略了學生在文本閱讀中的主體地位,教師不僅為學生布置文本閱讀方面的學習任務,也對學生文本閱讀的過程進行較多干涉,導致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缺乏自主的空間。在課堂上,教師為學生預留的文本閱讀時間相對有限,學生剛剛進入閱讀狀態(tài)就被教師打斷,這樣一來學生在閱讀過程中的體驗較為單一,學生的積極性難以得到充分調動。此外,教師在選擇文本素材時,同樣沒有考慮到學生的真實學習需求,只是按照教學大綱的相關要求給學生布置閱讀方面的各項任務,而沒有考慮到學生自主閱讀的重要性,導致學生的興趣愛好無法得到充分體現(xiàn),這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學生文本閱讀的興趣培養(yǎng)。
(四)文本閱讀教學缺乏科學評價機制
教學評價是小學語文文本閱讀教學中的重要一環(huán),科學的評價機制能夠幫助學生更好地認知自我,讓學生樹立正確的學習觀念。在現(xiàn)有的教育機制下,許多教師并沒有考慮到文本閱讀機制的合理性和嚴謹性,在開展教學活動時,往往只是以結果判斷學生的好壞,以考試成績作為判斷學生學習能力的唯一標準,忽略了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具體表現(xiàn)。此外,教師并沒有充分尊重學生的個性差異,在實施評價時忽略了學生的個性特點,導致學生的個性化無法得到充分體現(xiàn)。在教師功利化的評價思想影響下,學生容易對文本閱讀喪失興趣,過分執(zhí)著于考試分數(shù),而忽略了對文學知識的積累,錯誤地認為語文學習就是為了考試拿高分,忽略了個人素質的有效培養(yǎng)。
三、 小學語文教學中激發(fā)學生文本閱讀興趣的有效策略分析
(一)積極拓展文本閱讀教育資源
豐富的文本閱讀資源是激發(fā)學生閱讀興趣的重要前提,在開展小學語文教學活動時,教師必須積極拓展文本閱讀的相關材料,讓學生在豐富的教育資源中培養(yǎng)起濃厚的閱讀興趣,并且引導學生主動積極地參與到閱讀活動中。
1. 結合課文內容開發(fā)文本閱讀資源
在對小學語文文本閱讀內容進行合理拓展時,教師必須充分考慮課文中的主要教育資源,并且以課文內容為基礎,開發(fā)多樣化的文本閱讀資料。教師應當對課文進行多角度解讀,一方面,要關注作者的生平經(jīng)歷,另一方面,也要結合不同主題進行適當?shù)奈谋就卣?,讓學生能夠接觸到更加豐富的閱讀知識,并且培養(yǎng)語文核心素養(yǎng)。以部編版小學語文《竹石》一課為例,在開展教學活動時,教師首先需要在課堂上向學生介紹竹子堅韌不拔的特點,讓學生更加直觀地了解作者筆下竹石的形象。在此基礎上,教師還應結合四君子的相關概念,為學生分別介紹梅、竹、菊、蘭的基本特點,并且推薦相關的拓展性閱讀材料。在教師的科學指導下,學生能夠對語文知識進行有效拓展,并且認真聽取教師講解,這可為知識體系的有效構建奠定基礎。
2. 采用多種媒介拓展文本閱讀資源
小學語文文本閱讀主要依賴紙質材料,在拓展教育資源時,教師應當嘗試對文本的載體進行有效創(chuàng)新,一方面,方便學生獲取文本內容,另一方面,也能夠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這就要求教師巧妙利用信息技術,開展文本閱讀的相關活動,并且結合群文閱讀思想,合理選擇相關的閱讀資源。教師可以在課程開始之前做好相關的課件,基于學生文本閱讀的學習需求,合理開發(fā)多層次的教育資源,并且以信息技術為載體,呈現(xiàn)在學生面前。此外,教師還可以借助信息技術本身的互動功能,通過多種顏色對文本內容進行標注,讓學生產(chǎn)生更加直觀的體驗,進一步實現(xiàn)優(yōu)化文本閱讀效果的目標,并且有效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
(二)采用趣味性文本閱讀教學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