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朝霞
摘 ?要:激勵形式管理是小學班主任管理工作中的一項創(chuàng)新,其核心理念是以人為本。通過人性化的管理方式,促使班主任與學生之間建立起和諧的關系,且在這種和諧關系的作用下,班主任與學生之間能更好地交流,從而促進班級管理和進步。對于小學生而言,在其成長過程中,班主任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和影響。小學班主任應在明確這一點的基礎上,在班級管理過程中堅持以學生為本,人性化地對學生進行教育管理,從而促進小學生的身心健康發(fā)展。
關鍵詞:當好小學班主任;善用;激勵方法
引言
對于我國當前的小學教育來說,德育是最重要的內容,也是最核心的部分。良好的德育可以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因此,培養(yǎng)良好的教育環(huán)境和促進教育建設成為新時代小學班主任德育教育的工作重心。我們從不同的維度出發(fā),從而有效探討小學班主任德育教育中的激勵策略。老師們應該懂得如何促進德育教育的實施以及相關的德育激勵策略的構建,從而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道德觀和價值觀,培養(yǎng)良好的行為習慣。
一、凸顯學生的主體地位進行激勵
實施激勵策略的本質就是表揚和鼓勵學生,讓學生獲得認可感與滿足感,從而可以培養(yǎng)一定的是非觀,在這樣的基礎上激勵學生完善自己,進而能夠潛移默化地培養(yǎng)學生的道德素養(yǎng)。小學班主任在展開德育時,要體現學生學習中的主體地位,以學生為中心,根據每個學生不同的性格、學習能力以及生活習慣,采取不同的教學方式。同時,班主任在德育的過程中,自身要具備一定的心理學知識,能夠走進學生的心里,和學生進行心理層面的交流與溝通。在小學階段,小學生都很有榮譽感和表現欲,有的小學生喜歡爭強好勝,有的小學生內向靦腆,教師應該在不同場合采用不同的措施,把德育的激勵策略跟學生的心理需求聯系起來,獲取良性循環(huán)的教育效果。比如,小學生尊老愛幼、懂禮貌、講文明以及過馬路禮讓紅綠燈等,教師要在口頭上、行動上以及班級活動中進行表揚。
二、聯系學生的生活實際實施激勵策略
教育即生活,生活即教育。當前生活化教育理念已經深入到教育工作中,小學班主任在開展德育教學工作中時,也應注重生活化教育理念的融入,通過聯系學生的生活實際實施激勵策略,能夠更好地發(fā)揮出激勵策略的價值和作用,從而引導學生正確認識到德育的意義。例如,班主任在對學生開展德育教學時,以學生日常生活中熟悉的小事作為切入點,以此培養(yǎng)學生的德育素養(yǎng),如通過積分制,對一學期中不亂丟垃圾、主動幫助同學、團結同學、尊敬師長的學生,給予口頭表揚和積分,并在學期末考評總結時納入這些積分,以此引導學生能夠在日常學習生活中主動遵守班級的規(guī)則制度,并在潛移默化地影響下養(yǎng)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又如,班主任可以結合生活中真實案例來激發(fā)學生的興趣,引導學生結合個人經歷和認知來分析事件,由此不斷完善學生的人格。如組織以團隊合作為主題的德育活動,讓學生通過小組合作的方式體會到團隊的重要性。班主任可引導各個小組總結活動,讓學生能明白集體利益大于個人利益的深刻含義,并在分享過程中評選出此次德育活動表現優(yōu)異的小組,給予一定的獎勵,從而提升學生參與德育活動的積極性和主動性,進而為班主任開展德育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礎。
三、培養(yǎng)自律精神,提高德育教育激勵策略有效性
小學班級管理中,對班主任的依賴性更大,因此,班主任需從思想觀念與道德標準等方面出發(fā),加大自律性激勵引導,對學生學習習慣與紀律意識等進行培養(yǎng),真正提高學生的自律能力。如針對低年級,可在不遲到、不早退、上課不說話等日常行為管理層面,適當放手由學生互相監(jiān)督、互相鼓勵;針對高年級學生,班主任可在人本理念基礎上,通過人性化管理,構建和諧的班級自律管理氛圍,由師生之間共同制定管理制度,同學之間互相全面監(jiān)督與激勵,并定期輪換班級管理團隊,最終通過自律提高德育激勵教育的有效性,實現德育激勵制度的有效落實。同時為實現激勵制度的有效融入,班主任可在期中、期末開展德育總結活動,綜合師評與學生互評,評選出德育之星并予以鼓勵,用成就感與收獲感激勵學生不斷提高自身德育素養(yǎng)。
四、合理把握激勵策略的“度”
在小學班主任德育教學工作中,要合理把握激勵策略的“度”,除了要采取必要的激勵策略以外,也應重視采取適量的懲罰來約束學生的行為,而不是對學生進行一味地激勵,這樣便失去了激勵策略的真正意義。例如,班主任可聯系其他任課老師和學生家長,并結合學生的日常表現、作業(yè)表現和家庭表現,實施“德育幣”激勵策略。對于寫作進步、主動拾起垃圾、主動幫助同學、回家能做力所能及的家務、考試優(yōu)秀等行為的學生,給予對應數量的“德育幣”,然后在期末總結中進行評比,看那個學生得的最多,為其頒發(fā)“德育標兵”獎狀,并給予獎勵;而對于課堂開小差、不按時完成作業(yè)、辱罵同學、頂撞家長和老師等行為,應采取回收“德育幣”的懲罰。在實施“德育幣”激勵措施時,可以引導學生之間相互監(jiān)督,并每月對學生的“德育幣”數量進行公示,抓住學生競爭的心理,營造比學趕超的良好氛圍。這樣學生便能夠在獎勵和處罰的過程中,不斷地規(guī)范自身行為,從而養(yǎng)成良好的行為習慣。
結束語
總而言之,在小學班主任德育工作中,恰當的切入時機、多樣的激勵方式、適度的獎罰制度,是班主任合理實施激勵法的必要手段,不僅能夠幫助學生糾正錯誤的行為習慣,還能夠有效增強學生的自信心,提高學生在德育教育中的綜合發(fā)展。
參考文獻:
[1]張玉芳.新課改下的激勵教育方法在小學班主任工作中的應用[J].新課程,2021(03):218.
[2]王月琴.小學班主任工作中激勵教育方法的應用研究[J].智力,2020(36):177-178.
[3]南華.激勵教育方法在小學班主任工作中的應用分析[J].才智,2020(16):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