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明通
摘要:縱觀中華文明,其中不乏人文精神的核心代表,他們以文學作品為載體橫亙古今流傳了下來,優(yōu)秀的文學作品自然就就成為了語文教學的基石。而語文作為人文性和工具性統(tǒng)一的基礎學科,其文化育人功能不可替代。因此,高中語文教師在進行教學活動時,更應當重視對學生人文精神的培養(yǎng),讓學生在充滿人文關懷的教育環(huán)境中成長起來。這能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三觀,提升學生學科素養(yǎng)和綜合素質。
關鍵詞:高中語文;語文教學;人文精神
現(xiàn)代教育應該摒棄以往灌輸式的教育模式,不斷更新教育理念,與時俱進,讓高中的語文課堂可以靈動起來,教師與學生可以互動起來。學生能夠通過詩意的語文課堂喜歡上語文這一科目,進而由語文這一科目滲透人文精神,幫助學生塑造正確的人生觀。
一、阻礙高中語文教學中人文精神培養(yǎng)的主要因素
(一)家庭人文精神教育缺失,家庭教育與學校教育嚴重脫節(jié)
現(xiàn)在的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明顯出現(xiàn)了斷層,很多家長只注重學生物質上的滿足,忽略精神文明建設,盲目地將孩子的各種教育完全寄希望于學校。更有甚者,有的家長非但沒能起到正向引導,還會將一些負面能量帶給學生,給孩子精神上打上了沉重的原生家庭烙印。事實證明,只有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并駕齊驅、齊頭并進,才能給學生注入更多的人文精神養(yǎng)分,讓學生精神世界豐盈,才能夠有效推進學生人文精神建設的進程。
(二)當前大部分人對教育的最終目標有誤解
當前許多人對于教育的認識還僅僅停留在升學為主,在一些家長和老師的眼里,學生的成績是擺在第一位的,所以只要學生的成績提高就可以了。在這樣的大背景影響下,學生對自己學習的認識也停留在成績的提升上面,而忽視了自身全面的發(fā)展,這就導致了學生在語文中的學習缺少了人文精神的探索,而一些學生雖然會意識到自身應該全面發(fā)展的問題,但是由于在當前學習成績的壓力下也無暇顧及自己在其他方面的發(fā)展。所以,如果想要學生在語文學科的學習中能夠汲取到更多的人文精神的養(yǎng)分,作為家長和老師先應該對教學的目標有一個正確的認識,是培養(yǎng)一個只會學習的機器還是鑄造一個有自己想法的人才,是努力拼盡全力去培養(yǎng)一個高分的“乖孩子”還是成就一個身心健康的乖孩子,只有雙方能夠真正認識到學生理想中的學習是什么樣的,學生才能將自己繁重的學業(yè)壓力得到一定釋放,學生有了更多的思考空間和探索時間,學生的思維就會得到解放,從而對人文精神的需要也會得到提升,這樣才能從根本上推動人文精神在高中語文學科中的滲透。
二、將人文精神滲透到高中語文教學中的策略
(一)升級教師的教學觀念和方法
在這個信息爆炸的時代,各種聲音蜂擁而至,而充滿好奇的學生,往往處于信息旋風的風暴眼。因此,教師更應該堅守語文這一根植人文精神的主陣地,讓學生們能夠明辨是非,心向陽光。這就要求語文教師不斷擴充自己的知識體系,與時代接軌,給自己傳統(tǒng)的教學理念注入“源頭活水”, 才能穩(wěn)中求新,穩(wěn)中求變,澆灌出教育創(chuàng)新的碩果,才能成為學生的精神導師,實現(xiàn)人文精神滲透。同時,教師還要發(fā)揮自身的榜樣力量,不斷加強人格修養(yǎng),提升人格魅力,潛移默化地影響價值觀正萌芽的學生們。當教師在“傳道受業(yè)解惑”時,時時關照人文精神,它就會在學生心中播下希望的種子,直至長成參天大樹。
(二)讓家庭教育與學校教育雙向契合,共同為學生人文精神建立發(fā)力
蘇赫姆林斯基曾說:“沒有家庭教育的學校教育和沒有學校教育的家庭教育,都不可能完成培養(yǎng)人這樣一個極其細微的任務?!比绻茏尲彝ヅc學校的教育行之有效的聯(lián)手,人文精神養(yǎng)成自然會事半功倍。相對于部分家長的簡單粗暴,學生更愿意向循循善誘的教師吐露心聲。這樣,教師就可以充當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的紐帶,將二者有機結合,讓人文精神浸潤的效用最大化。
(三)為學生推薦豐富的課外閱讀書目,讓學生的人文精神飽滿、富有張力
能承載人文精神的文學作品不勝枚舉,豐富的閱讀也是語文教學的有效手段。因此,教師在授課之余,可以為學生推薦精品課外讀物,拓寬培養(yǎng)人文精神的渠道。當然,這也需要教師去了解學生當下的閱讀興趣,然后有指向性地為學生列出一些合適的課外書目,以此來提高學生的文學修養(yǎng),用書香涵養(yǎng)靈魂,用知識丈量世界,讓學生能有更多的途徑來汲取人文精神的養(yǎng)分。
例如教師可以推薦學生閱讀《巴黎圣母院》《三國演義》《紅樓夢》《紅巖》《四世同堂》等一些中外經(jīng)典的文學作品并且做出權威的閱讀指導。在學生們完成閱讀任務后,可以開辟交流專場,和學生一起探討作品表達的中心思想、作者的情感以及作品傳遞出的人文精神。這不但可以讓高中生在繁重的學習任務中暫得釋放,還能增加學生自身知識儲備,陶冶學生的情操,擴大思想的邊界,進而提高學生的文學鑒賞水平,讓學生以更好的姿態(tài)投入到新一輪的學習中去,增強學科自信。
三、結語
總而言之,讓人文精神細致地滲透到高中語文教學中,是語文教育發(fā)展的必然階段。它需要廣大教師一起努力,推陳出新,探索教學藝術的新維度。在學校和家庭雙重人文精神的陶冶下,學生可以獨立去思考,去辯證,實現(xiàn)知行合一,為學生心靈插上騰飛的翅膀!
參考文獻:
[1] 許芳菲.高中語文教學中對學生興趣的培養(yǎng)方式[A].2018年教師教育能力建設研究專題研討會論文集[C].2018.
[2] 谷莉莉.高中語文教學與書法教學的關系[J].內蒙古教育,2019(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