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偉蘭
小學數(shù)學畢業(yè)總復習是小學數(shù)學教學中的一個重要環(huán)節(jié),是使學生進一步理解、掌握、鞏固和運用所學數(shù)學知識的過程。這個過程的優(yōu)化對減輕學生的學業(yè)負擔尤為重要??墒牵瑑?nèi)容多、任務重、時間緊又是復習中一個突出的矛盾。如何解決這個矛盾,我就從如下三方面談一談我個人的見解。
一、依標扣本,理清脈絡,構建系統(tǒng)
“依標扣本”就是依據(jù)新課程標準,立足教材??倧土晻r,我們不要離標脫本,而要按照課程標準所規(guī)定的各項要求,以教材內(nèi)容為準繩,幫助學生系統(tǒng)整理,把零散的知識連成線、織成網(wǎng)、組成塊,構建一個個知識系統(tǒng),并揭示各類知識間的內(nèi)在聯(lián)系,形成新的知識結(jié)構。
新授課與總復習的不同在于總復習講究系統(tǒng)性、專題性,即是知識的總結(jié)歸類。新授課如掃地一樣,從頭掃到尾,無論什么垃圾都掃在一起;總復習如拾廢品,把紙破類、塑膠類、玻璃類、鐵器類等分類放在一起,以便廢品回收使用。因此,新授課必須按順序一章一節(jié)地進行;總復習則可跨章跨節(jié)、跨課本,按知識類別一類一類地進行。同時,要步步為營,每復習一類知識都要針對考點,并講究知識的廣度和深度。
如復習“平面圖形面積計算”這類知識時,我們要把長方形、正方形、平行四邊形、三角形、梯形、圓形等六種幾何圖形知識放在一起,讓學生區(qū)別并理解它們之間的關系,從而揭示知識間的內(nèi)在聯(lián)系。讓學生系統(tǒng)地認識到“由長方形面積公式可推導出正方形、平行四邊形的面積公式,由平行四邊形面積公式可推導出三角形、梯形的面積公式。”可見,在小學常見的平面圖形中,長方形是軀干,是根本,是學習理解其它圖形的基礎。復習時,我們先從學習長方形入手,弄清楚知識的來龍去脈和前因后果。這樣,我們就能夠幫助學生理清知識脈絡,使知識成線成網(wǎng),構成一個完整的知識系統(tǒng),便于學生記憶和綜合運用。
又如復習“解決問題”這個專題知識時,我們就要把小學階段所出現(xiàn)的“解決問題”剪輯在一起,然后整理歸類,使這類知識成線成塊,構建一個知識系統(tǒng)。經(jīng)過整理,“解決問題”無非是下面五大類型:行程問題(即時間、速度、路程,路程=速度×時間)、工程問題(即工作時間、工作效率、工作總量,工作總量=工作效率×工作時間)、銷售問題(即總價、單價、數(shù)量,總價=單價×數(shù)量)、濃度問題、分數(shù)與百分數(shù)、比例等問題。其中,“分數(shù)與百分數(shù)、比例等問題”常常滲入到“行程問題”、“工程問題”、“銷售問題”與“濃度問題”之中。
二、針對考點,有的放矢,促成統(tǒng)一
這里所說的“統(tǒng)一”就是指復習的廣度和深度都要適合學生的知識基礎,并吻合考點。復習最忌就是題海戰(zhàn)術,搞得學生精疲力竭、眼花繚亂。要避免這種情況,我們老師就首先鉆進題海里,針對考點,并根據(jù)學生的知識基礎,精心選擇例題,為精講、精練、高效、減負做好準備??傊?,復習不應是機械地重復講一遍所學過的內(nèi)容,也不單是抓幾個重點、補幾處缺漏,或做幾道習題、講幾個錯例。復習應當給學生以新的信息,即使是“舊”題也要“新”做,故此,復習訓練要做到:容量少、覆蓋面廣、啟迪性強,最好是一題多問多解。
訓練面要有廣度和深度,也要有梯度:即先易后難。所謂“難”,也不是“牛角尖”,或“偏題”和“怪題”,而是學生經(jīng)過一番深思絕對可以完成。因此,教師在設計復習題時,要遵循“跳一跳,就可摘到桃子”的原則。
如復習“立體圖形”時,可出示“用鐵條焊接一個長30厘米,寬20厘米,高16厘米的長方體框架”,然后如下問題:1、焊一個這樣的長方體框架共要多長的鐵條?(求12條棱長之和)2、在這個框架的表面都貼上紙板,共要多少平方厘米的紙板?(求表面積)3、若一個最大的面不貼紙板,那要多少平方厘米的紙板?(去掉兩個最中的一個,還剩五個面)4、這個長方體多大?(求體積)5、這個長方可盛多少立方沙子?(求容積)從上述五方面來看,涉及了長方體的五方面知識:棱——面——表面積——體積——容積。
復習時,面對紛繁復雜的試題資料,老師要加以分析,并作好選擇,明確哪些學生掌握了,不要多花時間;哪些題型過時了,哪些是偏題、怪題。如果不加選擇,收到試題就給學生做,那就沒有針對性,浪費時間而沒有效果。
復習訓練怎樣才能做到有的放矢?對學生不掌握或不牢固的知識,有意識加強訓練;對往年的數(shù)學試題進行細致的分析,研究一下題型題類、各個考點和分值分布情況。考點,就是數(shù)學知識的重點,我們要加強訓練。
三、授之以漁,教會自學,提高能力
所謂“漁”,即是捕魚的方法。在給學生傳授知識的同時,要教給學生自學、自我復習的方法,讓學生自我鞏固、自我提高??倧土晻r,最重要是教會學生如下三種學習方法:
1.瀏覽目錄,?;貞?/p>
“目錄”是一本書的總綱??础澳夸洝本涂芍獣赃@本書的大體內(nèi)容,可總攬這本書的知識綱要。如果能夠圍繞目錄一章一節(jié)地回憶,就可以培養(yǎng)一種聯(lián)想、想象的能力,知識梗概就會常駐腦海。
2.圍繞例題,多編題
要求學生看書學習、做習題時,能回頭.多想一想,把已知數(shù)與未知數(shù)調(diào)換位置,或把題目中的數(shù)量關系改變一下,多編題目,自編自做,舉一反三,即是要求學生用“立體”的觀念去看例子和做練習。
3.想象考試,多自問
即要求學生復習某個知識點時,要停下來認真構思如下問題:會不會在這里出考試題目?又以哪種方式出考試題目?如果考試時真的在此處出了題目,又如何應對?多多自問,保持頭腦清醒。
總之,在指導學生復習時,我們老師要做到:透視考點,加強思維訓練,培養(yǎng)能力;針對性強,復習要有目的性和啟發(fā)性;訓練考試能力,注意解題技巧,提高做題速度;分層訓練,共同提高。
總復習是一項系統(tǒng)性、概括性很強的工程,我們老師要有大數(shù)學之觀念,能統(tǒng)攬一冊課本或某一學段數(shù)學知識,步步為營,精講多練,方能提高學生的數(shù)學考試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