達瓦次仁
摘要:在語文教學中作文是衡量學生語文涵養(yǎng)的一個標準,是學生語文認知水平和語言表達能力的體現,新課改教育背景下對于寫作的教學更加重視了,教師如何在有限的課堂培養(yǎng)學生對寫作的積極和熱情是一個值得思索的問題。其中對于寫作素材進行積累是一個非常有效的輔助寫作方法,在寫作中素材相當于航行在海上的船只的船槳,助力寫作這艘大船乘風破浪。現將針對寫作教學的手段從三方面進行詳細闡述。
關鍵詞:素材積累;七年級語文;寫作教學
寫作屬于初中語文教學中的重要內容,能夠對初中生的聽、說、讀、寫能力進行總結與歸納,同時也能反映學生的語文整體綜合素養(yǎng)。大多數的中學生對于寫作是抗拒的,每當有寫作作業(yè)時他們往往覺得無從下手,對于作文題目和作文要求不能很好理解,也沒有足夠充足的素材去寫。寫作是屬于一項創(chuàng)造性的活動,在創(chuàng)作過程中需要具備一定的語言基礎與素材基礎,學生要結合寫作素材開展整合思考與轉換角度,加強文章的整體感,讓文章變得富有條理性。
一、引導學生關注生活,從生活中找尋素材
葉圣陶先生說:“生活如泉水,文章猶如溪水,泉源豐盛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潑地流個不歇?!比~老這段話形象地說明作文與生活的關系。所以讓學生自己切身體驗生活,能夠迸發(fā)出真情實感。作為老師,要懂得如何引導學生自己去體驗生活。比如讓學生寫自己的一個老師,要引導學生從日常生活中,或者平時的學校生活中體驗出師恩,或者讓學生寫自己的家人,更要讓學生從家里的平凡小事中,體驗到家的溫暖和關愛的氛圍,這些都能讓學生體會出來。七年級第三單元寫作要求:寫人要抓特點并根據掌握的素材寫一篇文章。事先我沒說要寫作文,而是布置學生回家仔細觀察自己的親人或者觀察自己的好朋友,觀察他們是否有異于常人的特征特點。等到第二天我再布置學生寫一篇關于人物特點的作文,此時在學生們已經認真做好了觀察準備的基礎上,學生們對于這個作文就不會陌生,他們仔細回憶人物的外貌特征或者性格特征,將這些書寫到自己的文章中。實際上自己寫作的目的就是讓學生記錄生活表達對生活多人生的看法和認識,無論是何種體裁的寫作少不了從生活的大大小小事件中得到靈感。
二、調動學生情感感悟,提升寫作深度
教師作為學生的引路人,在學生學習這條路上是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的。教師在進行語文寫作教學時要善于利用學生的情感。當一個人有了情感感悟就會有寫作的欲望,如此寫出來的文章也會具有靈動性,文章才會流露真情實感打動讀者。教師就需要在具備扎實的專業(yè)知識的基礎上,在掌握其他的方法和知識以運用到課堂上,不能只是死板的教學流程走下來,而是教師與學生之間互相討論,互相學習,一起創(chuàng)新課堂。將創(chuàng)造性思維引入到課堂中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比如教師可以布置一個關于“童年”主題的作文練習,讓同學們仔細回憶并小組討論交流自己童年中發(fā)生的趣事,他們內心會涌現或快樂或心酸或傷心或平淡的情緒,這些情緒對于寫作是有很大幫助的。使得學生們寫作過程中有話可說下筆如有神地寫下自己的童年,當在這樣一個氛圍下,會發(fā)現學生的作文水平有了很大進步,甚至可以從中探尋到作文的深度和廣度。教師在設計這樣課堂的每一個細節(jié)中,所體現的百折不撓,精益求精的品質也會被學生看到和學習,往后寫人物的作文時學生也會對此有深刻的感觸,從而寫作的深度會有一個質的跳躍。
三、教導學生要有洞察美的眼睛,重視素材積累
當你留心觀察周圍的事物,就會發(fā)現有許多寫作素材。但許多學生的有意觀察還處于萌芽狀態(tài),往往缺少主動觀察與發(fā)現,而生活中的一些可用來作為作文的亮點便會如溪水般悄悄地消失了。我認為首先要讓學生明確觀察的目的任務,培養(yǎng)觀察的興趣。在七年級下冊第三單元的寫作練習中,要求抓住細節(jié),這對于學生來說是一件難事,學生一般很難把控細節(jié),但他們卻不知道具體要觀察什么,也就是說觀察的目的不是很明確。于是我給他們布置一個觀察動物細節(jié)主題的作文題目,引導學生先觀察動物的外形,可以從整體到局部,整體什么樣,每個部分又是什么樣,有什么特點,再觀察動物的生活習性,深入觀察動物的動作特點、內在習性,然后按照一定的順序去寫。另外還要讓學生注意全面細致反復地觀察。對于自然現象,也許不是短時間內就能觀察清楚的,必須要多次觀察之后,才會發(fā)現其特有的特征,所以要教育學生觀察的時候要有耐心,還要不怕麻煩全面細致反復的觀察。仍以上面提到的小動物為例,動物的吃食,跑動的姿勢,需要反復觀察,整理資料,才能抓住其特點。只有慧眼才能識珠,只有觀察到那些微小易讓人忽視的美,才能寫出具有語文素質表現自我認識的好文章。
四、結語
總而言之,要想教導學生寫出真正打動人心的作品就必須以這三方面為基調,在語文課堂中深入貫徹積累素材重點指導的大方向,使得學生走出生搬硬套死記硬背模板的寫作模式,而讓他們走進發(fā)自內心的有感而發(fā)的寫作中,細細品味寫作過程的樂趣的滋味。教師在寫作教學方面也要考慮到學生的學習接受能力,制定恰當的寫作教學方針引導學生善于動筆樂于表達,在寫作的過程中認識自我發(fā)現自我,助力學生們找到寫作的內在動力,為成為適應新時代社會的高素質人才打基礎。
參考文獻:
[1]李金.初中生寫作素材積累的方法:語文教學實踐的視角[J].散文百家·國學教育,2016(00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