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春燕
摘要:生活化教育是美術教學中靈感來源的重要途徑,同時也是最能激發(fā)學生主動參與學習的一種教育,生活中處處有美術,美術更離不開我們的生活。美術作品有很多都是通過對生活的仔細觀察、對感情的細心體會、對故事細節(jié)的詳細描述,再將自己的情感融入到具體的的事物中,用畫筆盡情的勾勒,淋漓盡致的表達出來。因此,在美術教學中,教師應該注意將生活與美術知識相聯(lián)系,這樣才能有效鍛煉學生的掌握能力。小學美術作為孩子們美術課程的啟蒙階段,更應該讓孩子們易于接受,讓孩子們有一種良好的美術學習習慣。
關鍵詞:生活化教學;小學美術;審美鑒賞;探索
美術雖然作為小學課程的基本課程之一,但是一直以來無論是家庭還是學校都缺乏對美術的重視。一是傳統(tǒng)的家庭教育理念認為美術作為學生的興趣愛好偶爾涂畫一下可以,但不能過于耗費時間和精力,因為美術對孩子的人生成長意義不大;二是應試教育的體制下學校把重點的教學資源和時間都安排在了語文、數(shù)學等重點課程上,把美術劃分為所謂的「小課」,由此而來,美術學科逐漸淪為其它學科的陪襯品。但根據(jù)新課程的改革,目前的美術教育已經逐漸讓學生和教師為之重視,所以,美術老師在教學中應該引導學生在現(xiàn)實生活中感知美的事物、發(fā)現(xiàn)美的東西,創(chuàng)造美的生活,為學生學習美術引導一種生活化的美術理念。
一、引導學生觀察生活、感知生活,從生活中啟迪想象思維
每一幅優(yōu)美的美術作品來源都存在于生活,甚至有些美術作品還是人們在生活中真實寫照。觀察生活不僅僅能汲取靈感,也能完善自身對于生活的理解。尤其對于小學生而言,其性格好動活潑、天真爛漫,又極具想象力,同時對于外界的世界有著無限的好奇和憧憬。所以,教師要在美術課堂中引導學生去仔細觀察事物,以便時刻引導學生在生活中發(fā)現(xiàn)的美的構造,從而讓學生能夠尋找美術素材,促進學生對于美術課堂知識有效理解。
例如:在教學中,教師可以多多開展戶外探索,將美術課堂帶入到大自然:在春游中引導學生用眼睛觀察樹木的紋理、用戶鼻子細嗅花草的芳香、用耳朵聆聽蟲鳥的鳴叫等,把美好的記憶印刻在腦中,用自己的想象和思維去描繪心中的春天,用筆去描繪腦海中的畫面。此外,教師還可以提前布置相關的問題,讓學生帶著問題去感知生活,在實際生活中尋找答案。無論是戶外還是校園、無論是家里還是社區(qū)每天都會有動態(tài)和靜態(tài)的畫面,只要學生養(yǎng)成了觀察和感知的習慣,總能在生活中發(fā)現(xiàn)美的靈感,在生活中尋找美的素材,從而激發(fā)學生去創(chuàng)造作美的事物。
二、把生活帶入課堂,創(chuàng)設生活化的教學情境
在課堂教學中教師不能過分重視美術專業(yè)知識和技能的培訓,因為沒有合理的切入點,再多的專業(yè)知識都只是過眼云煙,教師教的費力,學生接受的效果也不夠理想。所以,在教學過程中,教師還是要提升理論知識和實際生活的結合,注重課程多樣性和綜合性的發(fā)展,聯(lián)系生活實際為學生創(chuàng)設美好生活化的教學情境,讓學生的視野能夠得到有效增長,從而推動我國美術教育的發(fā)展。
例如:在學習《彩墨世界》這一節(jié)課時,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技術把有關教材中的《紅荷圖》的繪畫視頻展示出來,并讓學生回答相應的問題。比如:每個同學對于荷花的形狀、花瓣的認知都會有所不同,教師可以借助視頻和相關圖片,讓學生從多個角度觀察荷花,這樣,學生可以在真實的情況下積極參與思考和探索。以此為類,教師可以引入多種實際生活的情景,讓學生在生活的基礎上產生聯(lián)想,把想象和生活相結合更好的提高美術教學效果,促進學生對相關知識的把握,使學生創(chuàng)造出美的、有價值的美術作品。
三、情感滲透,培養(yǎng)學生發(fā)現(xiàn)美的眼睛
美術教學中,教師應該引導學生在現(xiàn)實生活中去感受美的事物,讓學生感受生活的五顏六色,人和動物的喜怒哀樂,為將來的美術學習打下良好的基礎。例如:在教學《我快樂,我成長》這一課時,教師可以為學生布置作業(yè),讓學生描繪自己的成長軌跡,每個學生的成長軌跡都是不一樣的,所以,教師要引導學生去發(fā)現(xiàn)每一個成長瞬間的不同形態(tài),讓學生用筆記寫下自己認為有特點的一個成長瞬間,以此來進行課堂討論,學生可以將自己的作品選擇的出發(fā)點和自己認為值得記錄的價值意義等方面在課堂中表達出來,從而培養(yǎng)學生發(fā)現(xiàn)生活特點的能力,引導學生用心去感知生活,投入情感去體會生活的豐富,把生活中的溫馨、歡樂、喜悅、協(xié)作等記錄下來,進而融入到美術課堂中去。
結束語:
總而言之,小學階段是孩子們自由快樂成長的階段,美術這一學科對他們尤為重要,這是有吸引力、有響力的一門課程。因此,美術教師尤其要重視在教學中引導學生仔細觀察生活,引導學生積極去探索生活,鼓勵他們去感知生活中的美,從而使其對于美術的鑒賞能力可以得到提升,同時這也能影響學生將來的發(fā)展。所以,美術教學來源于生活,生活也離不開美術藝術的表達。教師要做學生的引導者和先行者,引導學生去感受美、創(chuàng)造美,把美術和現(xiàn)實完美融合,給孩子們提供一個美好、自由、廣闊的美術創(chuàng)造空間,為學生日后的美術創(chuàng)作做好有效的準備工作。
參考文獻:
[1]分析生活化視界下的小學美術有效教學策略[J]. 何峰.??中國民族博覽.?2018(07)
[2]生活化視界下的小學美術有效教學策略探究[J]. 蔣志春.??課程教育研究.?2018(30)
[3]生活化視界下的小學美術有效教學策略解析[J]. 李菊.??山西教育(教學).?2014(05)
山東省煙臺招遠市金暉學校 ?265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