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燕
◆摘? 要:目的:圍繞婦產科術后尿滁留探尋有效的護理干預措施。方法:隨機擇取婦科手術以后出現(xiàn)尿潴留的50例患者,將患者隨機均分成兩組,一組實施中醫(yī)綜合護理干預,一組沿用常規(guī)護理,比對兩組患者的臨床療效、護理周期以及膀胱功能障礙,以明確中醫(yī)綜合護理干預對婦產科急診術后患者尿滁留的作用。結果:觀察組排尿情況優(yōu)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最大膀胱容量、膀胱初感容積、最大尿流率及最大尿流率時逼尿肌壓力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比對常規(guī)護理,中醫(yī)綜合護理干預通過多種護理方法,顯著縮短了護理周期,有效促進患者膀胱功能恢復,從而降低了患者的心理與經(jīng)濟負擔,提升了臨床療效。
◆關鍵詞:尿潴留;婦產科術后;中醫(yī);護理干預
尿潴留是指尿液潴留在充盈的膀胱內而不能自行排出,可分為完全性尿潴留和不完全性尿潴留,其中完全性尿潴留是指患者完全無法排出尿液;不完全性尿潴留是指患者可排出部分尿液,但無法排盡。兩種尿潴留情況均會影響患者的日常生活,因此,需對患者進行有效的護理,以促進排尿,緩解痛苦,改善生命質量。隨著中醫(yī)學研究的不斷深入,多種中醫(yī)護理方案逐漸用于臨床。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對婦產科實施手術治療的患者開展研究,選取其中50例術后出現(xiàn)尿潴留的患者為研究對象,就診時間在2018年1月—2019年12月。將上述患者按照入院的先后順序進行分組,其中1~25號患者納入對照組予以常規(guī)性干預措施,剩余26~50號患者納入試驗組加強中醫(yī)護理干預,2組年齡范圍在24~61歲、23~59歲,平均(52.6±3.6)歲、(53.1±4.2)歲;產科手術和婦科手術的患者比例為12∶13、11∶14。2組資料經(jīng)檢驗,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干預方法
對照組予以常規(guī)性干預措施,包括:按摩或熱敷患者的膀胱區(qū)域、予以患者聽流水聲,必要時予以甲硫酸新斯的明注射液(上海信誼金朱藥業(yè)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31021570,規(guī)格1mL∶0.5mg)進行治療,每天肌內注射1支,同時加強患者的心理干預。
試驗組在對照組基礎上予以中醫(yī)護理干預,干預措施包括穴位按摩、針刺和中藥3種方式。穴位按摩是先順時針按摩患者的腹部、宮底和臍周等位置,然后雙手輕按患者的膀胱處,對患者的水分穴、氣海穴、水道穴、中極穴和關元穴進行按摩,按摩的力度以患者耐受為主,每個穴位按摩4min左右。針刺則是選用針刺用的毫針在患者關元、中極和氣海等穴位進行針刺,針刺的方向由穴位處向恥骨聯(lián)合處斜向進針,對患者的三陰交、昆侖等穴位則采取直刺的方式進針。而中藥干預的方式則是采用中藥方劑分為早晚2次服用,處方:白茯苓、黃芪各30g,通草、山藥、白芥子、桔梗、萊菔子、當歸、車前子、陳皮、桂枝、枳殼各15g,甘草6g,將上述藥物統(tǒng)一由本院藥劑科煎制,去渣取汁后每天服用1劑。2組均連續(xù)干預1周。
1.3觀察指標
(1)比較兩組排尿情況:記錄兩組婦產科術后或產后4h內、4~6h及6~8h的排尿情況。(2)比較兩組膀胱功能:記錄兩組最大膀胱容量、膀胱初感容積、最大尿流率及最大尿流率時逼尿肌壓力。
1.4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20.0統(tǒng)計軟件進行數(shù)據(jù)處理,計量資料以X±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檢驗,等級資料采用秩和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結果
2.1排尿情況
觀察組排尿情況優(yōu)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2.2膀胱功能
觀察組最大膀胱容量、膀胱初感容積、最大尿流率及最大尿流率時逼尿肌壓力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3討論
婦科手術引起的尿潴留多為手術后身體應激反應導致,并非病理因素引起,此類尿潴留多為暫時性,可隨著時間的推移而逐漸恢復。當尿潴留時間過長時,可引起腹部脹痛、上尿路擴張、腎積水等并發(fā)癥,嚴重時可誘發(fā)腎功能不全甚至尿毒癥。同時尿潴留也會給患者造成較大的心理壓力,從而對患者術后恢復產生不利影響[3]。因此,通過合理有效的干預術措施來降低婦科術后尿潴留發(fā)生率對患者康復和生活質量提高均具有重要意義。
本研究在中醫(yī)護理干預中運用針灸的方式進行治療,通過對穴位的刺激來增加膀胱的張力,使膀胱的壓力值升高,排尿的閾值降低,從而刺激患者自主排尿。同時對膀胱的刺激作用可以促使膀胱肌收縮,減少膀胱內的殘余尿量,與本研究結果一致,試驗組的干預效果、自主排尿耗費時間及殘存尿量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
另外,針灸選擇的穴位中,關元穴屬于任脈,對其的刺激作用可以溫經(jīng)通絡,活血行氣,在補腎益氣方面功效顯著,從而促進膀胱代謝,改善患者排尿困難的情況。而中極穴可以促進下焦氣機的暢通,三陰交可以健脾行氣,從而促進膀胱氣化,便于尿液的排除,改善患者的臨床癥狀,與本研究結果一致,試驗組的干預效果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
綜上所述,對婦科術后尿潴留患者運用中醫(yī)護理干預可以縮短患者自主排尿耗費的時間,改善患者的臨床癥狀,促進患者生活質量和滿意度的提高,臨床運用價值突出。
參考文獻
[1]謝幸,孔北華,段濤.婦產科學[M].9版.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18:105-106.
[2]姜小環(huán),林艷娟.產后康復綜合治療儀配合護理干預治療產后尿潴留的臨床研究[J].中國基層醫(yī)藥,2014,21(4):632-633.
[3]劉燕,曾美男,張茂玲,etal.中醫(yī)綜合護理方法對婦科術后尿潴留的體會[J].云南中醫(yī)中藥雜志,2016,37(8):93-94.
[4]李謀,白利華.前瞻性護理在緩解孕婦產后尿潴留中的應用[J].國際護理學雜志,2018,37(19):2635-2637.
[5]錢援芳,周月芳,劉瑋,等.腹針療法在預防產婦產后尿潴留中的應用[J].國際護理學雜志,2015,34(15):2155-21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