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姍姍
【摘要】在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應用情景化教學模式,能夠營造出輕松、和諧的教學氛圍,緩解學生的學習壓力,激發(fā)學生對語文知識的學習興趣。在小學語文教學中,識字教學占據(jù)著十分重要的地位,教師要加以重視,合理應用情景化教學模式,豐富學生的學習經驗和情感體驗,有效提升學生的學習能力及語文應用能力。
【關鍵詞】情景化課堂教學;小學語文;識字教學;應用策略
對于小學語文教學來說,識字是學生閱讀和寫作的重要前提,所以教師必須對識字教學給予充分的重視。根據(jù)以往的教學經驗,部分學生在閱讀過程中難以對文本內容進行充分理解,寫作時具有清晰的思路而難以準確表達,主要原因就在于小學生識字量過少以及對字詞的積累過于淺薄。在開展課堂教學活動時,部分教師的教學方法較為單一或落后,不利于學生學習興趣的提升。所以,為了不斷提升小學語文識字教學的質量和效率,有必要科學合理地應用教學方法[1]。本文將主要針對情景化教學模式在小學語文識字教學中的應用策略進行分析。
一、情景化教學模式在小學語文識字教學中的重要性
隨著時代發(fā)展,中小學教學工作面臨著越來越高的要求。教師要積極轉變教學模式,應用多種形式的教學方法。將情景化教學模式應用于小學語文識字教學之中,可以起到以下幾個方面的作用。
第一,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教師可以通過創(chuàng)設情境,為學生展現(xiàn)與識字教學具有密切關聯(lián)的圖片、視頻、音頻和動畫等,以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而更加有利于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第二,能夠使學生感受到教學過程的趣味性,使識字教學更加生動和形象,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學習難度[2]。
二、情景化教學模式在小學語文識字教學中的應用原則
(一)與教學內容充分結合
識字與閱讀、寫作具有密切的關聯(lián)。在閱讀與寫作教學中,教師通常會使用多媒體創(chuàng)建教學情境,以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在識字教學中,教師同樣可以應用多媒體。例如在教學《動物兒歌》時,教師首先應充分明確教學目標,準備好“間”“造”“池”“網”“迷”等需要教學的生字。正式教學時,教師先引導學生對照拼音閱讀課文,初步感知文中情境,之后使用多媒體為學生展示有關蝴蝶、蜻蜓等小動物的圖片、視頻,使學生更深入地體會生字內容,促進學生對生字的理解。
另外,教師可以采用提問的方式,根據(jù)教學內容合理設計問題,引導學生結合已經掌握的字詞來理解正在學習的字詞。例如在教學《落花生》時,教師就可引導學生使用“花”和“生”兩個字組詞。這樣不僅能提升學生的識字能力,而且可以鞏固以往學習的知識內容。
(二)與生活實際密切結合
以小學生的實際生活為基礎開展識字教學活動,構建生活化的教學情境,有利于學生認識到學習的字詞與自身實際生活具有密切的關聯(lián),提高學生對識字教學的重視度。并且,將學生的生活實際融于識字教學中,有利于強化學生對生字的記憶。所以,教師可以基于教學內容,挖掘教材與學生生活實際之間的關聯(lián),為學生創(chuàng)建真實的教學情境,使學生更加深刻地感受教學內容,更加深入地理解生字詞。例如在教學《紅馬的故事》時,教師就可引導學生回憶自身所經歷的與教師之間發(fā)生的趣事。學生在回憶和講述的過程中,逐漸融入課文情境中,并積累諸多有關師生之間相處的字詞。
(三)開展豐富的教學活動
開展形式豐富的教學活動有利于提升學生的識字效果。所以在進行識字教學時,教師可以積極組織學生開展符合其興趣愛好且具有趣味性的課堂活動,促使學生認識和掌握更多的生字。例如開展講故事活動,鼓勵學生輪流分享自己喜愛的寓言故事或成語故事,能夠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在講故事的過程中,學生不僅需要回憶故事內容,而且要積極組織語言,以便流暢地講述故事。學生自己講述以及傾聽他人的講述,均能夠廣泛地了解和感受陌生的字詞,有利于增加詞匯量,強化理解能力。例如在學習課文《觀潮》時,教師就可組織學生開展講故事活動,鼓勵學生分享自己看過的、喜愛的景色,在增強課堂教學趣味性的同時,開闊學生的眼界,還能夠鍛煉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
課堂活動是一種十分高效的識字教學模式。另外,教師還可組織學生開展知識競賽,在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的同時,了解學生對生字的掌握情況[3]。
三、情景化課堂教學在小學語文識字教學中的應用策略
(一)競賽激勵法
競賽激勵法主要是根據(jù)小學生活潑、好動、好勝心強、愛表現(xiàn)且自尊心強的特點,激發(fā)學生的競爭意識,以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小學生普遍希望獲得教師的夸獎,因此,教師可以采用競賽激勵法。在開展小學語文識字教學活動的過程中,教師應密切關注學生的心理狀態(tài),掌握不同學生的優(yōu)點,鼓勵學生發(fā)揮自身優(yōu)勢,促使學生對識字教學有越來越濃厚的學習興趣。
教師可將競賽活動應用于教學中,采用評分制或搶答積分制組織識字競賽;教師還可搜集偏旁部首相同的字,例如“狗”“猴”“豬”“貓”等,哪位學生識字最多且速度最快,就可被評為“識字小能手”;在學習“手”“腳”“腰”“腿”等與身體部位相關的字時,教師可讓學生將識字卡片放在身體相應的位置,比一比哪位學生放置卡片快且準,以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二)引趣法
教師應綜合使用多種教學形式,將圖片、視頻、游戲和故事等不同教學素材融合到教學過程中,以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不斷提升識字教學的質量和效率。
例如在教學《大青樹下的小學》時,教師首先為學生展示學校的圖片,之后使用生動的語言描述學校中的銅鐘、動物等,以激發(fā)學生的好奇心,促使學生積極主動閱讀和探索課文內容。在學生閱讀課文內容時,教師應引導學生著重觀察生字,對于能夠順利讀出文章的學生給予表揚,對于不能順利讀出文章的學生給予鼓勵,進一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如此,不僅能夠提高學生的識字能力,而且能在一定程度上強化學生對課文內容的理解[4]。
(三)在“演”中學習
在識字教學中,有部分生字的結構較為抽象,學生難以理解。在此情況下,教師可鼓勵學生運用肢體語言、面部表情等表演生字。例如在學習“推”“拉”“搖”“掛”“找”等生字時,教師應首先引導學生充分了解生字的含義,然后鼓勵學生創(chuàng)造性、合理夸張地表演相應動作。如此,能夠增強教學過程的趣味性,有利于學生更加快速有效地學習生字。
(四)游戲法
心理學研究顯示,小學生的“有意注意”時間較短,且次數(shù)較少,相比之下,“無意注意”占據(jù)顯著優(yōu)勢。為了在識字教學中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fā)小學生學習漢字的興趣,教師可以應用趣味的教學方法。一直以來,游戲教學法十分受小學各學科教師的歡迎。教師可將游戲教學法應用于小學語文識字教學中,帶領學生開展編順口溜、猜謎語、給娃娃找家、送信、開火車、摘蘋果等多項與識字具有密切關聯(lián)的游戲活動,使學生在“學中玩,玩中學”,充分感受識字的樂趣,同時能夠發(fā)展學生的思維能力,提升學生識字的積極性,從而不斷提升識字教學的質量和效率。
(五)找規(guī)律法
在小學語文識字教學中,教師應基于不同的教學內容,引導學生掌握不同的漢字學習方法及規(guī)律。從實際來看,漢字屬于表意文字,以形聲字居多,所以有效掌握形聲字是小學階段學生需要完成的重要任務之一。在識字教學中,教師應注重對漢字形旁的表意功能進行剖析。例如“跑”“蹦”“躍”“跳”或“江”“河”“湖”“海”,在對這兩組形聲字進行教學時,教師應使學生了解和掌握“?”與“氵”的表意功能。一般來說,“?”與“足”或“腳”具有密切關聯(lián),“氵”則與“水”具有密切關聯(lián)。學生對字的部首進行正確有效區(qū)分,就能夠有效地對同一偏旁部首的漢字進行理解和學習[5]。
四、結語
在小學語文識字教學過程中合理應用情景化課堂教學模式,既能夠改變傳統(tǒng)識字教學過程枯燥無味的情況,又能夠降低學生識字的難度,大幅度減輕學生的學習負擔,不斷提升學生學習生字的興趣,并使學生逐漸養(yǎng)成自主學習習慣,能夠為學生日后開展更加全面和深入的學習打下良好基礎。
【參考文獻】
袁兵霞.情景化課堂教學小學語文識字教學中的應用[J].神州,2020(17):116.
刁克媛.情景化課堂教學小學語文識字教學中的應用[J].人文之友,2019(24):265.
鄧學國.小學語文情景化課堂識字教學方法的思考[J].科學咨詢,2019(35):89.
馮若寒.小學語文情境化課堂識字教學方法的探索[J].讀與寫,2020,17(07):55.
熊福珍.探究情景化識字教學法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的應用[J].中外交流,2019,26(12):239-2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