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宏惠
摘 要:幼小銜接是當前人們普遍重視的一個問題,長久以來,這項工作中存在著幼兒教育小學化、班主任幼小銜接工作不到位的問題。當幼兒進入小學成為一名小學生之后,常常不能適應小學的生活,這對于班主任的管理工作來說是一個極大的阻礙。因此,有必要對幼小銜接這一問題進行探討。文章主要分為三個部分,第一部分簡述了幼小銜接教育中存在的問題;第二部分探討了幼小銜接教育的意義;第三部分就助力幼小銜接班級管理的措施做了分析。以期通過研究給實際的教育工作提供一些幫助。
關鍵詞:幼小銜接;班級管理;行為習慣
我國對于幼小銜接這一問題非常重視,印發(fā)了《關于大力推進幼兒園與小學科學銜接的指導意見》(以下簡稱《指導意見》)。其中對當前幼小銜接所存在的一些問題,提出了指導性意見,包含對于一年級課程安排的調整、內容梯度的安排等多個方面。這對于一年級班主任來說是非常重要的參考文件,不過,這也讓班主任肩上多了一份沉甸甸的責任重擔,班主任要在做好幼小銜接的基礎上,做好班級管理工作。
一、 幼小銜接教育中存在的問題
(一)幼兒教育小學化
這一問題在當前是比較明顯的,很多幼兒園在給幼兒講知識時,偏向于小學化,因此忽視幼兒自身的心理以及生理發(fā)展。所以導致幼兒并沒有在幼兒園中習得語言能力、數理邏輯能力等。這種方法違背了幼兒身心發(fā)展的特點,而當幼兒進入一年級成為一名小學生之后,班主任在管理班級時就會遇到諸多阻礙。
(二)班主任幼小銜接工作不到位
對于大多數的幼兒教師來說,他們對于幼兒園的教育特點以及小學教育特點都是比較了解的,這也是由于幼兒教育小學化所導致的。不過對于小學一年級的教師來說,他們可能對幼兒教育工作的特點了解得比較少,因為他們沒有機會去接觸這一部分知識。也正是由于這樣的情況,導致班主任在開展幼小銜接工作時很難做到位。幼兒教師以及小學一年級教師之間的聯(lián)系不是很緊密,而幼兒園以及小學也沒有就幼小銜接工作做共同研究。這些因素最終導致班主任有效銜接工作不到位。
二、 幼小銜接教育的意義
幼兒園教育和小學教育的特點是有極大不同的,比如,在教育目標、任務內容以及形式這些方面都存在較大差異。而對于幼兒教師以及小學教師來說,他們都各自堅持各自的教育方法,這是由教育教學特點所決定的。因此,當幼兒從幼兒園過渡到小學階段時,就會有一些不適應的情況出現(xiàn)。此時就凸顯了幼小銜接教育的必要性。而且對于小學一年級的班主任來說,在做班級管理的過程中,也要重視幼小銜接教育這一項內容,這是輔助小學生在后續(xù)學習中更快適應的必要舉措。
幼小銜接教育的意義可以從兩個方面來分析。一方面,小學班主任可以通過開展幼小銜接教育,幫助孩子順利走過人生中關鍵的路程。做好幼小銜接教育其實是幫助剛剛步入一年級的小學生發(fā)展一些關鍵能力,比如,合作能力、與人交往的能力。另一方面,小學班主任通過開展幼小銜接教育,可以讓小學生在各個學科的學習中都有更好的表現(xiàn)。對一個班集體來說,班主任是重要的領軍人物,做好幼小銜接教育,也就是幫助剛剛步入一年級的小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行為習慣、生活習慣以及學習習慣,讓他們明白,小學階段和之前幼兒階段的學習活動是不同的。做好這一項教育,才可以讓小學生更加順利地學習其他學科。
三、 班主任提高幼小銜接管理工作效率的措施
(一)定期開展幼小銜接教育
任何一項教育要取得良好的效果,都要定期展開,形成系統(tǒng)性的教育。小學一年級班主任在開展班級管理工作時,應該將幼小銜接教育融入其中,并定期開展。比如,每一周的班會活動,就可以充分利用起來。教師可以先全面認識幼小銜接教育,了解清楚教育內容有哪些,如知識教育方面、能力培養(yǎng)方面。之后,統(tǒng)籌安排,每一周給小學生講哪些內容,采用什么方式,做好系統(tǒng)的計劃,這樣可以給教育活動的開展提供極大的幫助。
比如,在小學生剛升入一年級時,教師先不要急著開展理論教育,先帶學生去校園里轉一轉。這個活動,既可以讓小學生多了解小學的校園,將其和幼兒園區(qū)別開來,還能在這一過程中,讓班主任發(fā)現(xiàn)一些小問題。如,學生可能是自己走自己的,或者在教師介紹校園的時候,不停地問問題或者說閑話,還有的幼兒會非常激動,自己跑到隊伍的前面。其實這不是多么嚴重的問題,在幼兒園中,教師本身也會多鼓勵幼兒發(fā)問,但是步入一年級,要讓學生有規(guī)則意識,有集體意識,這些都是小學教育的重點,因此,一年級班主任在班級管理中要不斷滲透。
(二)柔性管理
在開展班級管理工作時,可以采用柔性管理的辦法,這能給幼小銜接工作提供極大的幫助。對于小學一年級的學生來說,他們剛從幼兒園階段升入小學階段,所以有很多行為習慣需要做出轉變。一年級的課程不同于幼兒園,在幼兒階段,他們主要接觸的是各種活動,但是一年級的課程是比較系統(tǒng)的。如果一開始就對學生有太嚴格的要求,也不利于幼小銜接工作的開展。
柔性管理就是要求將小學生當作一個核心點,即使是進行班級管理,但如果小學生犯了一些錯誤,也不應該立刻去責罵他們,而是以教育為主,幫助他們分析問題,進而讓小學生逐漸意識到小學階段和幼兒階段的不同。比如,上文提到的學生在上課期間,舉手告訴教師自己想要上廁所。這種行為不能說是學生的錯誤,因為他們在幼兒園就是這樣做的。而且在幼兒園中如果自己想上廁所,及時告訴教師,還會受到表揚。但是在小學階段,上課時間是有要求的。所以當學生出現(xiàn)這種行為習慣時,班主任需要及時幫助他們糾正,而糾正的辦法是對學生進行引導教育,而不是責罵他們,或者要求他們不這樣做。
此外,柔性管理要求將目光放在小學生的全面發(fā)展上,所以在開展班級管理工作時應該明確,幼小銜接教育開展的意義,是讓小學生能更好地適應小學階段的生活,能實現(xiàn)更全面的發(fā)展。因此,柔性管理不意味著不管,還是需要設計一些活動,以培養(yǎng)小學生合作、創(chuàng)新等關鍵能力為目標。比如,在我們班,有一個小學生總是忘記帶一些東西,比如,今天老師要求大家?guī)ЮL本,但是他就會說自己忘了。還會告訴我是由于自己的媽媽沒有給自己準備好。因為他已經習慣了在幼兒園階段,所有的事情都是家長給自己準備,針對這種情況,我覺得有必要展開教育。于是我先了解了他非常喜歡一本漫畫書,我告訴他,老師買到了那本你最喜歡的漫畫書,明天下課之后來老師辦公室,老師可以送給你。他非常高興,在第二天下課之后急匆匆地跑過來。但是我卻說,哎呀,我的媽媽怎么沒把漫畫書給我裝好呢,她真討厭。此時這個小學生明顯有點失落,說:這是你的事情,你應該自己裝好的。但是說完之后,他就意識到了自己的問題,于是紅著臉跟我說對不起。于是我適時對他開展了教育,最后從抽屜里拿出了漫畫書并送給了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