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晶晶
◆摘? 要:小學語文新課程標準也對學生的閱讀與寫作提出了明確的要求:“語文課程是學生學習運用祖國語言文字的課程,學習資源和實踐機會無處不在,無時不有。因而,應該讓學生多讀多寫,日積月累,在大量的語文實踐中體會、把握運用語文的規(guī)律?!薄霸陂喿x教學中,為了幫助理解課文,可以引導學生隨文學習必要的語法和修辭知識?!边@就要求我們在教學中實施讀寫結合的教學策略,促進學生從語言的輸入到輸出良好過渡,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本文主要探究小學語文讀寫結合的教學策略。
◆關鍵詞:小學語文;讀寫結合;實施策略
閱讀和寫作之間的關系是非常密切的。當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通過訓練有了明顯效果之后,當學生進行創(chuàng)作的時候也會更加容易。學生的寫作能力得到提升之后,也可以讓學生更加熟練地運用自己掌握的文學知識,在閱讀一篇新的文章之后,也可以更容易理解文章表達的內容。那么,如何在語文教學中有效實施讀寫結合策略呢?
一、注重創(chuàng)新,豐富讀寫結合教學形式
隨著小學生年齡的增加,其知識積累量也在不斷增多,閱讀與寫作教學也逐漸變成小學階段的重要教學任務,是學生語文素養(yǎng)培養(yǎng)的核心內容。但由于小學生年齡尚小,其寫作能力與閱讀能力還相對較弱,因此教師在開展讀寫結合教學時,一定要重視學生的學習心理,要用富有趣味性、創(chuàng)新性的讀寫結合教學形式吸引學生的興趣以及注意力,提升其學習積極性。首先,教師可以采用互動學習、集體學習的讀寫教學模式,為學生創(chuàng)建良好的閱讀與寫作氛圍,提升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其次,教師要利用多媒體教學手段擺脫傳統(tǒng)紙質閱讀的障礙,為學生呈現(xiàn)豐富多彩的電子化閱讀、繪本閱讀等形式,提升學生的閱讀興趣,進而能更好地開展寫作延伸教學。
二、在學習不同文體時學習其寫法
小學會對各種文體有一個初步簡單的學習,教師在進行不同文體的教學時,要有意聯(lián)系不同文體之間的異同,讓學生對于文體有一個大概的認識和了解,在學習時教師也可以給學生擬定一個命題,用兩種不同的文體進行表達,觀察兩種文體在表達情感上的區(qū)別。小學階段,教師可以帶領學生了解記敘文、說明文、散文、想象作文和應用文等文體,了解不同文章的寫作特點,能夠有效提升學生的寫作水平。讀寫能力的提升既要深入“讀”又要深入“寫”,二者缺一不可,不同的文體各有不同的特點,在學習記敘文的寫作時,教師要帶領學生充分了解記敘文的特點,比如,記敘文以記人、敘事、寫景、狀物為主,是以寫人物的經歷和事物發(fā)展變化為主要內容的一種文體表達形式。在記敘文寫作中,還需要熟練運用敘述、描寫、議論、抒情、說明等五種表達方式,記敘文的主要目的就是運用多種寫法寫好一件事,并從事件中體現(xiàn)出所要表達的情感,感悟并升華主題。比如從魯迅先生作品《少年閏土》中感受記敘文的幾大要素,同時,也可以學習魯迅先生的寫作手法,更好地去表達自身的情感,提高學生對記敘文的重視程度,提升自己的讀寫能力。還有說明文,了解說明文的寫作特點也是促使學生學好說明文并熟練運用的前提,說明文是一種以說明為主要表達方式的文章體裁,它通過揭示概念來說明事物特征、本質及其規(guī)律性。
小學語文課本中有《松鼠》《只有一個地球》等以及拓展閱讀《鯨》,如在《鯨》這篇文章中,作者通過對鯨的外形和生活行為的細致的描述,向我們介紹了鯨的種類,還向我們介紹了鯨魚并不是魚,而是一種古老的哺乳動物。通過《鯨》這篇文章的學習,學生們不僅能了解到了鯨這種動物,豐富了生物知識,還能學會通過自己的觀察去寫下一篇說明文。因此,教師可以在學完這篇說明文后給學生布置一個簡單的說明文作文,可以對家里的花花草草或者是小貓小狗進行描寫說明,以此來培養(yǎng)學生細致的觀察力和認識事物的敏感度。
三、引導學生感受語言和寫作的魅力
一篇好的文章由多方面因素構成,其中包括寫作手法、結構框架、情感表達等,一篇優(yōu)美的文章則由很多語句形成,所以,教師在進行讀寫教學時,應該注意引導學生進行語言感受,在無形中加深對語文審美水平的培養(yǎng),因此,在進行閱讀寫作教學時,可以利用互聯(lián)網(wǎng)等多媒體播放有關音頻,在優(yōu)美的朗讀聲中進一步感受語言的魅力,在播放有關音頻時,教師可以告訴學生可以跟隨朗讀音頻進行詞語標音,同時在心里默讀,感受文章的音樂美和形式美等等,在自己認為好的語句下面做好批注,并在教師進行講解時提出自己的困惑,解決自己的問題,激發(fā)學習的熱情。小學語文課本中也有很多古今詩歌,比如,杜甫的《春曉》、張籍的《秋思》、王安石的《泊船瓜洲》等,感受古代詩歌的音韻節(jié)奏和優(yōu)美簡單=煉的語言,從中感受語言帶來的愉悅感受,學習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感受傳統(tǒng)文化中語言的魅力,小學生在加強基本文字和詞語之后,可以加深對句子的理解,然后再進行全篇的感受和把握,比如在學習《祖父的園子》這一篇課文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畫出文章中經典優(yōu)美的句子,并將精彩的部分圈出來帶領學生朗讀,比如作者在描寫花園里的蝴蝶和蜜蜂以及螞蚱的顏色做了簡單的描述,但是在描寫蜜蜂時,簡單中卻透露著細致,如這一段,蜜蜂則嗡嗡地飛著,滿身絨毛,落到一朵花上,胖乎乎,圓滾滾,就像一個小毛球,停在上面一動不動了。這里的描寫將蜜蜂地圓潤可愛表現(xiàn)得淋漓盡致。教師通過對這段地分析,告訴學生作者這樣寫作的意義,并鼓勵學生記下來,在今后地寫作中加以運用,運用時可以融入自己地風格,將不同的文體風格熟練于心。教師在講解時可以進行比較,讓學生通過置換不同的詞語感受效果,如果將這些句子換成其他表達方式,就會失去原有的生動性、意義以及美感。其實在小學語文的學習中,對讀寫能力的有一定的要求,教師可以在改變教學方式時借鑒吸收其他優(yōu)秀的教學模式。
參考文獻
[1]吳宇珊.小學語文教學讀寫結合策略分析[J].語文課內外,2020(02).
[2]張麗雙.新課改背景下小學語文讀寫結合策略初探[J].作文成功之路(教育新干線),20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