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洪艷
◆摘? 要:小學綜合實踐活動是一項有著實踐性和綜合性的實踐活動內(nèi)容,其可以建設和開發(fā)課程,培養(yǎng)學生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和價值觀。在綜合實踐活動中,教師要點燃自己的智慧,設計充滿創(chuàng)意和新意的活動。適當時也可以應用起信息技術(shù),如此高效化小學綜合實踐活動的教學。
◆關鍵詞:小學;綜合實踐活動;有效教學
小學綜合實踐活動是小學階段重要的學科之一,雖然其沒有固定的教材范本和統(tǒng)一的知識文本,但其同樣有著培養(yǎng)學生探究能力、合作能力、實踐能力、調(diào)查統(tǒng)計能力和綜合運用知識能力的作用。新課程的改革也提高了對小學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教學要求,為了滿足此要求達成教學目標,小學教師需要在綜合實踐活動中,將主導權(quán)還給學生,以各種方式和信息技術(shù)對相應的教學情境進行創(chuàng)設。讓學生們在教師的指導下、實踐活動的參與中積極學習,提升教學有效性。
一、以活動為依托,巧設教學情境
小學生成長和發(fā)展最顯著的特點、幫助學生有效學習的良好方式,就是其所發(fā)展的直觀性的動作思維,這些動作思維以及小學生活潑好動的天性都使其特別偏愛活動性的學習形式。根據(jù)相關實踐調(diào)查可以發(fā)現(xiàn),在小學綜合實踐活動教學中,由于學生的注意力無法長時間的集中,心智發(fā)展也不夠成熟,單純的說教式和灌輸式的方式,根本無法收獲良好的教學效果。為此,小學綜合實踐活動的教師應該在教學中,改變以往說教式的方式,摒棄掉以往只對綜合實踐活動理論知識進行講解的模式,以小學生的思維發(fā)展特點和心理發(fā)育水平為依據(jù),應用各種有趣的方式,開展活動或者游戲。以此為綜合實踐活動的載體,創(chuàng)設快樂的教學情境。這樣以活動為依托的教學方式,方能讓學生們在快樂學習情境中,加強對理論知識的學習和探究。
比如,教師在教學《觀察螞蟻》時,就要改變以往依靠一支粉筆一臺多媒體設備,講解觀察螞蟻、了解螞蟻食性和生活習性、捕捉螞蟻等理論知識的方式,而是需要在適當時候,了解學生的學習特征和興趣點,創(chuàng)設對應的活動情境。讓學生們在活動中,教師的指導下,對這些知識進行學習,從而通過親身體驗,加強學習感悟和領會。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提前準備一根筷子和幾個空瓶子,用筷子沾上糖水,吸引螞蟻,等螞蟻爬上筷子,就將其捕捉并放進空瓶內(nèi)。但在此需要注意,螞蟻放進空瓶后,不能蓋上蓋子,否則螞蟻會在缺乏氧氣的瓶內(nèi)窒息而亡。在此實踐活動中,學生們會產(chǎn)生濃厚的興趣和積極的動手欲望;可以在實際動手中了解到更多的細節(jié)知識,從而提升綜合實踐活動的學習。
二、實踐導學,推動主體探究
小學綜合實踐活動的課程實際上并沒有統(tǒng)一可供灌輸?shù)闹R文本,也缺乏固定的教材范本,其通常都是以學生最為親近、熟悉和了解的生活情境為依托的,根據(jù)生活情境開展綜合實踐活動教學。讓學生們在此學習過程中,暢快地體驗實踐和調(diào)查探究;從而在認知成果的創(chuàng)新生成中,形成完整的知識結(jié)構(gòu)。由此可知,在小學綜合實踐活動的開展中,以學生為主體的體驗式實踐探究才是核心方式。為此,相關小學教師應該在小學綜合實踐活動教學中,在對傳統(tǒng)單調(diào)無效的教學方式進行改變后,注重學生的主體性,遵循以生為本的教學原則,將綜合實踐的主動權(quán)還給學生,積極引領學生。讓學生們可以在自身主體作用的發(fā)揮中,積極的投入實踐探究活動,從而實現(xiàn)對相關知識的實踐體驗學習。
就以“今天我當家”探究主題為例。此活動的最終目的實際上是讓學生們通過綜合實踐活動,了解到父母的艱辛,在能力所及的基礎上幫助父母做點家務等。面對此類綜合實踐活動,如果教師們只是以文本傳輸?shù)姆绞街v解知識,根本無法幫助學生樹立起勤勞勤儉的良好觀念。在此背景下,小學綜合實踐活動教師就需要開展具體的實踐活動,讓學生們親自當家,在“當家”中,參與買菜、講價、煮飯、洗衣服、打掃衛(wèi)生等。這樣的方式,一方面可以拉近學生和其父母之間的距離,增強親子之情;另一方面則可以讓學生們在具體的實踐中加強對家務活的體會,明白平時父母的辛苦,從而樹立勤勞勤儉意識,形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和素養(yǎng)。
三、加強信息技術(shù)的應用,并適當滲透德育
在信息化時代下,信息技術(shù)在人們的學習、生活和工作中都有得到廣泛的應用,為此,在小學階段的綜合實踐活動中,教師們也應當適當?shù)膽眯畔⒓夹g(shù)。具體來說,教師們可以在講解綜合實踐活動的相關理論知識時,應用起各種信息化的軟件,如QQ、微信、微博、釘釘?shù)?,讓學生們在這些軟件上,對自己關于綜合實踐活動的意見觀點進行交流表達。教師也可以在展開某一綜合實踐活動之前,指導學生們登入各大健康網(wǎng)站,在網(wǎng)站中對活動相關的資料進行查詢,在筆記本上記下對應的綜合實踐活動內(nèi)容、步驟過程等。至于在具體的綜合實踐活動中,教師也可以應用對應的設備,模擬出信息化的綜合實踐活動場景。這樣可以在與時俱進中,讓學生們通過新興的事物加強對綜合實踐活動知識技能的學習,從而提升教學質(zhì)量。除此之外,教師們還需要在綜合實踐活動中注重對德育的滲透,適當時也可以應用游戲教學法開展趣味化的活動,組織學生們以小組合作形式加強合作溝通。讓學生們在活動實踐中,增強學習探究欲,樹立團隊合作意識,產(chǎn)生集體榮譽感。
四、結(jié)語
總之,在新課程的改革下,對小學綜合實踐活動課程也提出了更多的要求,這些要求不僅體現(xiàn)在課程數(shù)量上、教學有效性上,還體現(xiàn)在了活動本身的性質(zhì)和實踐特征上。為此,小學教師們應該在以生為本教學原則的遵循中,呵護學生幼小的心靈,以活動為依托,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利用實踐導學。利用此在滿足課程要求時,提升學生的綜合能力。
參考文獻
[1]熱依瑪·肉孜.小學綜合實踐活動課的有效教學策略[J].百科論壇電子雜志,2020(5):762.
[2]周香紅.簡議小學綜合實踐活動有效教學策略[J].新課程,2020(44):38-39.
[3]陳峣.談如何提高小學綜合實踐活動教學的有效性[J].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教學與研究,2020(11):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