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伶俐
◆摘? 要:德育教育是伴隨學生一生的教育,而心理健康教育則是德育的重要組成,高中階段是塑造學生道德價值觀和心理素質的重要時期,對于啟發(fā)學生的心智、激發(fā)其潛能、塑造其人格都有著重大意義,然而就實際情況來看,高中班主任教師對于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還存在較大問題,忽略價值觀傳遞,無法完成學生人格的塑造和心理素質的培養(yǎng)。因此,如何正確面對心理健康和德育教育中存在的問題,實現心理健康教育在德育工作中的運用,實現學生身心的健康發(fā)展,已成為班主任面臨的主要問題。
◆關鍵詞:心理健康教育;高中德育;運用
高中階段是塑造學生道德價值觀的關鍵時期,然而在傳統(tǒng)教育中,班主任的重心置于學生學習水平的提升中,嚴重忽略了對學生德育和心理健康教育,學生難以綜合發(fā)展,這就需要班主任教師積極轉變教育理念,將心理健康教育和德育教育放在首位,全方位加強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塑造學生健全的人格,確保每一位學生的身心能夠得到全方位成長。
一、心理健康教育在高中德育工作中運用的必要性
心理健康教育是塑造學生良好心理素質的教育,良好的心理輔導能夠有效疏導學生的不良情緒,進而為德育教育奠定基礎。在傳統(tǒng)數學教學中,班主任的工作重心更多在于學生成績的提升和班級管理,致力于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能力和學習能力,以致于忽略了對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導致學生在學習方面可能展現出較高天賦,以致于其思想品德、心理素質存在較大不足,心理素質和學習能力相差甚遠,無法滿足“素質教育”的基本理念,也無法實現學德智體的綜合成長。以上充分體現出了當代高中心理健康教育運用在德育工作中的必要性,班主任教師要深刻意識到這一點,在加強科目教學的同時,還要利用科學合理的教學手段進行德育教育的滲透和有效的心理溝通,有效舒緩學生的不良情緒,增強學生的心理素質,讓學生的身心得到全方位成長。
二、高中德育教育中心理健康教育的不足
首先,班主任不能有效把握學生的心理特征,高中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項專業(yè)性較強的工作,主要是通過班主任的正確引導,讓學生的不良情緒得以疏泄,價值觀得以形成,在身心上得到雙重發(fā)展。然而就實際情況來看,高中班主任隊伍對正確評價學生心理健康狀態(tài)和思想狀態(tài)的方式不足,主要表現為不能有效把握學生的心理特征,沒有傳遞有效的教育方法,導致學生的心理特征、情緒調節(jié)能力的意識較為缺失,缺乏對是非的辨別,學生無法形成具備健全的人格。其次,一個普遍問題就是心理健康教育和人格教育缺乏針對性,教師沒有分析學生的心理動態(tài),對全班同學實施同樣的心理輔導,不具備差異性和針對性。
三、心理健康教育在高中德育工作中的運用策略
1.加大對課本中心理健康教育素材的挖掘
針對數學教師兼任班主任的情況,需要班主任在教學中積極挖掘心理教育素材。高中數學課本中或多或少存在心理健康教學素材,需要班主任在其中進行深度挖掘,使其和數學教學兩兩結合,讓這些素材得以有效應用,無形中實現對學生心靈的塑造。比如在“三角函數”的學習中,班主任可以順便講解一些關于南宋著名數學家楊輝的事跡,楊輝是結合三角形進行各項系數排列的第一人,其研究成果領先歐洲數學家長達四百余年,然后再講解楊輝為追求數學真理而堅定不移的奮斗,將其事跡作為心理健康教育的素材,讓學生的心靈受到感染,無形中實現對學生的立德樹品。
2.在習題中融入心理健康教育
為增強心理健康教育的實效性,班主任可以在應用題題干中添加心理健康教育內容,讓學生無形中受到熏陶和感染,實現其立德樹品。例如在“隨機事件”教學中,一道例題為:“投一枚硬幣,其正面向上的概率為1/2,那么投一枚硬幣100次,有可能全部是正面嗎?”最終答案是可能,以至于學生感到十分吃驚。這一教學過程讓學生至關體會到概率也有“不定”因素,深度感知到那些自以為理所當然的反常事件。通過這道題目,班主任再進行心理健康教育融入:當我們在看待一件習以為常或者理所當然的事物時,不能一味的從一個角度看待,而是要對事物進行多角度分析,掌握其本質。且在想事情時,不能僅僅憑借自己帶直覺和感受,而是要用事實和結果去辯證,對待任何事情都要保持絕對理智。
3.關注學生的心理動態(tài),注重關愛和尊重
班主任不能一味地進行知識的灌輸,而是要積極給予學生關愛,在教學中或者管理中,應該尊重需要通過關愛來體現,就是要對學生有無私的愛,熱情、耐心、禮貌相待,維護學生的利益,其次,班主任要傾注真心真愛,促進感情內化,傾聽學生的內心情感,感知學生的內心世界,以老師真誠的愛去關心、呵護每個學生,讓學生的心靈得以寄托,讓學生的情感得到傾訴,精神得到依靠。在完善學生心理的同時,實現對學生的立德樹品,讓學生得到健康成長。最后,班主任作出表率作用,班主任是靈魂,是學生的心理健康和道德教育領軍人物,不管在任何情況下,班主任都要發(fā)揮出自身的表率作用,“以身作則”,用自己的言行無形中感染學生,無形中實現對學生心理的引領,在教學和管理中時刻秉持“嚴謹、堅韌”的品格,用這些品格吸引學生,讓學生始終保持積極健康的心態(tài),促使學生良好品質的形成。
四、總結
當代高中教育普遍存在重視知識傳遞而忽略心理健康和德育教育的情況,再加上高中學生處在較大的壓力下,一旦出現思想問題和心理健康問題,將極易導致其走上不良人生道路,因而,作為數學教師兼任班主任,不能一味地進行知識傳遞,務必要意識到心理健康和德育的重要性,積極挖掘教材中的心理健康素材,再結合細致的心理輔導,促進師生交流,進而促進學生心理和思想上的健康發(fā)展。
參考文獻
[1]張育華.探討心理健康教育在高中德育工作中的應用實踐[J].數碼世界,2020(01):178-179.
[2]劉衛(wèi)國.心理健康教育在高中德育工作中的應用實踐探討[J].考試周刊,2019(06):21.
[3]吳美儀.心理健康教育在高中德育工作中的應用實踐分析[J].學周刊,2018(17):17-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