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亦磊 唐華 王志靜 蔡碧蓮
◆摘? 要:充分挖掘病理學教學中的思政元素,將病理學專業(yè)教育與思政教育有機融合,通過“潤物細無聲”的教育將學生培養(yǎng)為德才兼?zhèn)涞纳鐣髁x建設者和接班人。
◆關鍵詞:思政元素;病理學;立德樹人
一、引言
十八大以來,黨和國家高度重視思政課程的建設與發(fā)展,2019年3月18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座談會上指出:青少年階段是人生的“拔節(jié)孕穗期”,這一時期心智逐漸健全,思維進入最活躍狀態(tài),最需要精心引導和栽培。但在傳統(tǒng)的教學理念中,無論是教學管理者、教師還是學生,都存在這樣的誤區(qū):思政教育應該由思政課老師負責,專業(yè)課老師只負責專業(yè)內容的講解。這就導致了思政教育的孤立,弱化了思政教育的作者,嚴重影響了教育“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因此,必須挖掘各門課程的思政元素,將專業(yè)教育與思政教育有機融合,通過“潤物細無聲”的教育將學生培養(yǎng)為德才兼?zhèn)涞纳鐣髁x建設者和接班人。
二、病理學教學現狀
病理學從“教”的角度看,教學過程忽略了病理學中思政元素的發(fā)掘及思政教育的引領;從“學”的角度看,立德樹人的教學任務尚未真正落實到實處,培養(yǎng)德才兼?zhèn)涞尼t(yī)學人才之路任重道遠。
三、病理學思政元素的發(fā)掘及探索
為了有效開展病理學思政教育,將正能量的思政元素融入至病理教學全過程中,我們進行了積極的實踐、探索工作。
1.愛國、責任、擔當。在講解呼吸系統(tǒng)疾病中的肺炎時,結合2020年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進行介紹,通過真實的新聞報道、案例故事,讓學生們真切的感受到奮斗在抗疫一線的醫(yī)務工作者們義無反顧的愛國情懷和用生命守護“健康所系,性命相托”醫(yī)學誓言的責任與擔當,讓學生真正體會到“最美逆行者”帶來的精神鼓舞,通過這樣的引導讓學生積極投入到病理學和醫(yī)學知識的學習中,為今后成為一名優(yōu)秀的醫(yī)務工作者打下基礎。
2.文化自信、學術自信。在緒論部分,介紹病理學的研究方法時,會講解到尸體解剖,在此章節(jié)可以向學生介紹世界上最早的法醫(yī)學著作——《洗冤集錄》[3]?!断丛┘洝窞槟纤螘r期宋慈所著,它系統(tǒng)地論述了檢驗尸體的各種方法,是我國古代長期積累的病理、解剖、藥理學等方面知識的一個總結。其中很多尸檢方法的描述是前無古人的,如尸斑的發(fā)生與分布、尸體現象與死后經過時間的關系、縊痕的特征及影響的條件、骨折的生前死后鑒別等。后來該書被翻譯成多國文字傳人了西方,讓歐洲人見識到了當時世界上最先進的法醫(yī)學技術,它比西方的法醫(yī)學著作《醫(yī)生的報告》足足早了351年?!断丛╀浖肥俏覀冎腥A民族上下五千年歷史中的文化與學術瑰寶之一。
3.堅持、拼搏。在講解細胞和組織的適應與損傷章節(jié)中的肥大時,先放出一張女子舉重運動員的照片,然后向學生提問“為什么女子舉重運動員的肌肉比普通男性更發(fā)達、肥大呢?”同學們能根據所學的病理知識進行解答。此時,再詳細介紹圖片中的女子舉重運動員“陳艷青,1979年生于江蘇。陳艷青在1995-2000年一舉包攬了全錦賽、全運會、亞青賽、亞運會、世青賽和世錦賽冠軍。她曾兩次退役,兩次復出,并于2004年和2008兩次奪得奧運冠軍!”接著引出一個包含思政元素的問題“陳艷青的經歷給你了什么提示呢?”并引導學生進行解答:陳艷青兩次退役并兩次復出,還兩次奪取奧運冠軍,說明她克服了常人難以忍受的困難和挫折,而戰(zhàn)勝這些困難與挫折的法寶之一就是堅持與拼搏。因此,我們在平時的學習、工作、生活中也要發(fā)揚這種堅持、拼搏的精神,積極面對困難,通過不斷努力戰(zhàn)勝困難,取得成功并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
4.理解、孝敬、關愛。在講解病理性萎縮時,將融入思政元素的病例分析題供學生們思考分析并體會其中理解、孝敬、關愛等人文關懷:患者,男性,76歲。近5年來出現頭暈頭痛,手足發(fā)麻,反應遲鈍,動作遲緩;近期經常失落物品,遺忘事情,出門后不識歸途。CT及MRI等影像學檢查發(fā)現腦組織體積減少、腦室擴大。腦血管造影可見腦動脈血管迂曲變細,有狹窄或閉塞。請問,患者可能出現了什么疾病?病因是什么?如果你是患者的晚輩,你會怎么做?
通過該病例分析題,除了幫助學生掌握病理性萎縮的相關知識點,還潛移默化的讓學生知道如何表達理解、孝敬、關愛:首先,我們要理解老人發(fā)生這些癥狀的原因是腦血管供血不足引起的營養(yǎng)不良性腦萎縮發(fā)生的相關癥狀;其次,我們要孝敬老人,盡量做好陪護工作,可以幫患者進行局部按摩緩解癥狀;另外,我們還要從生活細節(jié)上關愛老人,給老人配備防丟失鑰匙、吊牌、定位手表或手機,幫助老人將重要的事情記錄在本子上方便老人在遺忘時查看。總之,我們要將心比心,把理解、孝敬、關愛無私地奉獻給患者。
四、結語
教師的職責是“傳道、授業(yè)、解惑”,在新時代背景下,如何將正能量的思政元素進行有效的“傳道”,是每一位教師都要認真思考與探索的問題。病理學中其實很多知識點就蘊含有思政元素,需要授課教師結合教學實際情況去挖掘、凝練,將專業(yè)知識與思政元素有機融合,充分發(fā)揮同頻共振、協(xié)調增效的作用,為社會主義建設培養(yǎng)德才兼?zhèn)涞膬?yōu)秀人才。
參考文獻
[1]林晉,唐風華,許穎.高職院?!安±韺W”課程思政教學路徑探索[J].教育教學論壇,2020,(20):103-105.
[2]楊少芬,李佩琴,林斯妮.病理學“課程思政”的教學 改革探索[J].分子影像學雜志,2019,42(2):281-283.
[3]任艷艷,尹學磊. 淺談課堂思政在病理學與病理生理學中的滲透[J].才智,2019, (26):10-10.
第一作者:文亦磊(1982—)
通訊作者:蔡碧蓮(1993—)
基金項目:①廣西高等教育本科教學改革工程項目(項目編號:2021JGA215、2016JGA235)
②廣西中醫(yī)藥大學2020年度課程思政教學改革重點項目(項目編號:sz201001)
③廣西中醫(yī)藥大學2019年校級教育教學改革與研究項目(項目編號:2019B0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