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娜
摘要:在新課程標準下,初中教學提倡培養(yǎng)學生的綜合素養(yǎng)。審美能力是學生綜合素質中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美術教學是提升學生的藝術素養(yǎng)、培養(yǎng)學生高尚藝術情操的重要途徑,也是提高學生審美能力的主要手段。
關鍵詞:初中美術;審美能力;教學方法研究
初中美術課堂是極富藝術修養(yǎng)的課堂,教師通過美術學習來教導學生如何去觀察藝術作品,提高自身的美術修養(yǎng)。在課程改革的不斷推進之下,激發(fā)學生的審美欲望,活躍美術課堂,是對美術教師所提出的全新教育要求。因此,教師需要對當前的美術課堂進行優(yōu)化設計,為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和培養(yǎng)美術人才作出應有的貢獻。
初中美術教學審美教學存在的問題
首先,當前美術教學課堂資源比較少,受條件因素影響,鄉(xiāng)村學生了解的美術資源匱乏。教師在教學中主要是以課本為主,教學容易枯燥乏味。且課本編排的時候主要針對的是國內素材,對國外素材的選取比較少,課堂教學內容單一枯燥,缺少具有審美性的作品,很難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其次,當前大部分初中美術教師缺少專業(yè)素質,甚至很多教師都是半路出家,專業(yè)知識儲備不足,很難與學生進行有效溝通。最后,美術不是升學的課程,所以受重視的程度較低。在學習的過程中,美術具有抽象性,需要學生具備很強的想象力。在教學的同時每個學生的接受能力并不相同,教師在課堂中未開展個性化教學,美術教學也將變得枯燥。
隨著時代的發(fā)展,美術的設計和思維也在受社會和時代的影響,在教學的同時,教師也應該與時俱進,不斷開拓研究,細心鉆研教育方法,才能有更好的教學效果。
初中美術教學中學生審美能力的培養(yǎng)方法
轉變教育理念,重視初中美術的審美能力培養(yǎng)
在初中美術課程中培養(yǎng)中學生審美能力的第一步,就是轉變初中教育的教學理念,給予初中美術課程足夠的教學重視,樹立培養(yǎng)中學生審美能力的教學目標,進而有效培養(yǎng)中學生的審美能力。
例如:在學習“精彩的瞬間”這一課時,初中美術教師可以通過帶領學生用課堂五分鐘到十分鐘的手機拍攝實踐來探討,再對比課本,欣賞《大眼睛》和《幸?!返葦z影作品,來引導學生從作品的主題、形式美感和創(chuàng)作基本拍攝原則上,來感受到作者在拍攝中所表達出的獨特情感。初中美術教師要選擇一些情感表達豐富,便于學生欣賞的作品進行教學,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審美能力。
構建美術情境,激發(fā)審美意識
在美術課堂上,教師需要合理構建美術情境,將美術知識以直觀、生動的方式呈現到課堂上,讓學生在直觀觀察和體驗的過程中,對美術課程內容加深理解。同時,構建美術情境能夠滿足學生的興趣需求,讓其以更加積極、主動的姿態(tài),參與到課程學習中,從而培養(yǎng)學生形成良好的審美意識,循序漸進地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
例如,在湘教版美術九年級上冊第六課《魅力永恒的建筑》課堂教學中,教師可以利用先進的多媒體技術,來搜集有關名建筑的影視資料。在播放過程中,教師再針對不同的建筑外貌,特征和歷史、文化背景等進行細致講解,這樣就能夠構建出符合學生審美意向的教學情境,學生也能夠在此教學情境中,深入感受到處于不同建筑的美,進而強化他們的審美能力。
以交叉學科視野來培養(yǎng)學生的審美能力
對于初中時期的學生而言,對于藝術理解方面的教學要比小學復雜很多,而當前新課程改革后,素質教育的全面發(fā)展要求也使各個學科進入到了一個整合階段,交叉學科學習也成了一種必然的發(fā)展趨勢。從培養(yǎng)學生審美能力角度來看,交叉學科學習所體現出的是美術、音樂以及語文歷史等學科的融合目標。通過初中美術教學能夠有效提高各個學科之間的連通性,使審美能力的培養(yǎng)過程成為一個結合了美術、音樂以及語文的系統(tǒng)教學框架,這樣才能夠強化不同學科教學之間的相互聯系。
例如,在湘教版美術八年級上冊《筆墨千秋》教學單元中,這部分的教學內容從表面來看講授的是中國畫,但是實際上是綜合體現了詩歌、書法。一直以來,中華民族藝術文化都擁有詩、書、畫一體的傳統(tǒng)特點,能夠做到“詩中有畫,畫中有詩”是中國畫的最高造詣,所以初中美術教師可以將古詩改編成藝術的形式融入教學過程中,不僅可以讓學生全面了解中國畫所收獲的藝術成就,同時還能夠在交叉學科學習的視野下,讓學生明顯提高自身的審美能力。此外,在欣賞過程中,可以引入一些古典音樂原色和歷史發(fā)展解說,讓學生能夠在體驗美的過程中感受到一種獨具特色的詩情畫意。
舉辦美術活動,培養(yǎng)學生實踐能力
教師想要切實的培養(yǎng)學生的審美能力,除了讓學生欣賞優(yōu)秀的美術作品外,還需要讓學生自行地動手實踐。學生在自主的實踐過程中,通過自己美術技藝的提高,便能夠進一步地體會到優(yōu)秀的美術作品的閃光點,體會到大師的偉大之處,繼而提高自己的美術審美能力?;谶@一認識,教師就要在平時課堂教學中,舉辦美術活動,培養(yǎng)學生的實踐能力。具體來說,在學習“用畫筆觸摸細節(jié)”一課的時候,教師就可以組建手繪線條圖像——立體圖像的表達的美術活動。教師可以設置如下的教學活動,例如讓同學去繪畫自己的水杯。畫完后,教師對學生教授線條表現立體形態(tài)的方法,然后再教授學生關于透視的理論知識,從而讓學生體會到素描的魅力。完成這些教學環(huán)節(jié)后,教師再讓學生重新描繪自己的水杯,通過教師讓學生重新描繪自己的水杯,來鞏固剛才所學習的美術知識,進而提高自己的繪畫技藝,提高自己對素描的理解,提高自己的審美能力。通過教師在平時的教學中舉辦美術活動,便能夠提高自己的美術實踐能力,進而提高自己的審美能力。
結語
綜上所述,當代學生擁有符合時代價值觀的自我審美能力,掌握一定的美術技能,養(yǎng)成培養(yǎng)審美藝術思維的習慣。所以在初中美術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能力是未來學科發(fā)展的主要方向,只有教師不斷改變自己的教學觀念,優(yōu)化教學手段,才能夠全面提高初中生的審美能力。
參考文獻
[1]張雪慶. 初中美術教學中提高學生審美鑒賞能力的方法及案例研究[D].哈爾濱師范大學,2020.
[2]王海燕.初中美術教學中學生審美能力的培養(yǎng)[J].美術教育研究,2020(24):168-169.
[3]孟文杰.初中美術欣賞課教學中學生審美能力的培養(yǎng)[J].學周刊,2020(36):157-1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