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建群
【摘要】小學英語教學質量長期受學生興趣、學生學習能力、教學方法等多方面因素的影響和限制,是影響高質量英語課堂教學的重要因素。然而隨著信息技術的成熟及在教育領域的深入探索應用,英語教學創(chuàng)新迎來了全新機遇,相關教學設施的變革和完善,使得教學活動能夠變得更加切合學生實際情況,能夠讓學生愛上英語、學好英語。本文圍繞高效率教學導入、知識構建和技能運用、鞏固練習等方面,就信息技術與英語課堂教學深度融合的策略展開了探討,為廣大教師提供參考。
【關鍵詞】信息技術;小學英語;知識傳授
信息技術與英語課堂教學實現深度融合,能夠充分發(fā)揮前者的特點、功能與優(yōu)勢,為后者在新時期背景下的創(chuàng)新、優(yōu)化與改善注入新活力。在高速發(fā)展的信息化時代,教師應當積極轉變觀念,正確認知、對待和應用信息技術,盡量在實踐中探索信息化教學模式的可行路徑,帶給學生截然不同的新體驗,讓學生能夠真正對英語學習感興趣,并盡可能通過學生易理解、易掌握的方式傳授知識,兼顧各方面能力與品質的培養(yǎng),切實提高整體教學水平。因此,就英語信息化教學展開研究極其有必要。
一、運用信息技術完成高效率課堂導入
課堂導入是課堂教學的基礎階段,也是對教學效果影響極為重要的階段。良好的、高效率的教學導入,能夠在一開始就有效吸引學生的興趣和注意力,促使他們以飽滿的熱情、主動的態(tài)度參與到學習之中,進而為高質量、高效率教學奠定穩(wěn)固根基。反之,如果教學導入效率不高,就難以有效吸引學生的注意力,那么學生往往會缺乏足夠興趣與主動性,在一開始就給后續(xù)的課堂教學造成了不利影響。在信息技術的支持下,教師一定要充分借助技術優(yōu)勢,完成高效率教學導入,帶領學生積極參與到課堂活動之中。課堂導入的關鍵在于吸引學生興趣和注意力,而信息技術作為包含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等多種信息表現形式的技術,往往能夠呈現出豐富、生動的內容,進而吸引學生注意力。與傳統教學模式中以口語講述為主的課堂導入相比,基于信息技術的課堂導入無疑更容易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更容易提高實際導入效率。教師需要對學生身心特征有充分把握,同時要了解學生實際情況,尤其要關注他們的興趣愛好、生活情況等,進而在課前準備好相應的信息化資源,為高效率的課堂導入做足準備。然而在課堂導入階段,教師則要充分利用信息技術優(yōu)勢,讓課堂導入環(huán)節(jié)能夠真正做到“先聲奪人”,吸引學生并為后續(xù)的課堂教學創(chuàng)造良好條件。
例如,在教學六年級英語教材上冊Unit 2 Ways to go to school這部分內容時,教師可以利用信息技術準備好相應的課堂導入資源。首先,對學生的居住情況有一個大致了解,根據本市地圖對部分學生從家到學校的路線進行描繪和統計,選定幾條確切路線。接著,利用空余時間對這些路線上的標志性建筑進行拍照,整理好相應課件。在課堂教學伊始階段,教師并沒有直接帶領學生學習教材,而是先向學生展示準備好的課件,利用多媒體課件直觀展示學生從家到學校的路線及路上的一些標志性建筑。通過這種方式,學生的興趣被瞬間激發(fā),他們的學習熱情被有效點燃,紛紛主動參與到課堂學習中來,為高效課堂的構建奠定了基礎。
二、基于信息技術強化知識構建和技能運用
構建知識體系,運用英語技能,發(fā)展核心素養(yǎng),是小學生在英語學習中的主要任務。教師在實際教學時,必須重點圍繞這幾點開展課堂活動,致力于構建符合新課程標準的先進課堂,保障實際教學效果,確保學生能夠在英語學習中實現英語知識、能力、品質等的綜合化發(fā)展。然而在教學中融入信息技術,自然也需要利用信息技術重點強化知識構建和技能運用。教師需要貫徹以生為本的基礎理念,借助信息技術優(yōu)勢引導學生進行自主學習、探索,重構課堂師生關系,自身主要發(fā)揮點撥、指導作用,讓學生自由徜徉在英語海洋中并逐步實現英語素養(yǎng)的全面、良好發(fā)展。通過多樣化的方式指引學生學習,借助信息技術拓展教學內容與方式。以信息技術為基礎來對教學內容進行全面豐富與拓展,構建生動具體的教學情境,靈活運用圖片、視頻等更加貼合小學生身心特征的信息載體,鼓勵學生進行自主學習、合作探索,加強英語知識結構體系構建,拓寬學生思維,注重對學生創(chuàng)新思維能力、文化觀念、學習能力等的培養(yǎng),可以讓課堂教學變得更為高效。
例如,在教學六年級英語教材上冊Unit 3 My weekend plan這部分內容時,教師以多媒體展示常見的周末活動,進而構建與教學主題、學生生活密切關聯的教學情境。之后教師再將學生分為多個小組,要求各小組結合教材、多媒體內容進行自主學習、合作探究,總結知識點,并根據所學知識對自身的周末計劃進行討論。最后,各小組需要將他們的討論結果寫在電子白板上,相互分享與交流,進一步深化對英語知識的掌握。而教師則在此過程中進行認真觀察,及時在學生遇到困難、出現錯誤、紀律不佳時進行管理和提供指導,確保學生能夠在自主學習中理解基礎知識、掌握技能運用要點、發(fā)展核心素養(yǎng)。
三、借助信息技術鞏固提升練習效果
英語課堂不僅要傳授新知識,還要帶領學生鞏固已學知識,幫助學生糾正錯誤,進而為之后的教學創(chuàng)造良好條件,促使學生穩(wěn)扎穩(wěn)打地實現發(fā)展與提升。在英語課堂中的鞏固練習階段,信息技術的優(yōu)勢同樣能得到充分體現。借助文字、圖像、音頻、視頻等在內的多種方式,對知識內容進行總結,以生動的形式展現易錯內容,對學生的錯誤和不足進行統計和直觀呈現,構建全過程、各方面的教學評價機制等,均是信息技術應用于課堂鞏固練習階段的可行方式,值得在實踐中進行嘗試與探索。
例如,在教學六年級英語教材下冊Unit 3 Where did you go?這部分內容時,教師借助信息技術對學生的課堂表現進行記錄,發(fā)現不少學生對動詞短語的過去式形式及句子“Where did you go last Saturday?”“What did you do there?”的掌握存在一定錯誤。在課堂教學的收尾階段,教師展示了不同圖片,并帶領學生對“took a picture”“rode a bike” “went camping” “went fishing”等動詞短語的過去式進行復習鞏固,再組織學生進行口語練習,確保學生熟練掌握句型“Where did you go last Saturday?”以及“What did you do there?”。
四、依托信息技術拓展英語教學內容
隨著素質教育的深入實施,英語科程的學習不能停留在單純知識的傳授層面上,而是要進一步拓寬學生的學習視野,持續(xù)加大學生的知識儲備。因此,教師不妨借助信息技術的優(yōu)勢,運用多媒體設備來豐富拓展教學內容,適時在教學中穿插一些文化背景的講解,讓學生有目的感悟世界文化的多樣性和豐富性。
例如,在教學五年級英語教材下冊Unit 3 My school calendar有關知識點時,我們可以提前讓學生去搜集有關Thanksgiving、Christmas等方面的知識與風俗,然后帶入課堂與學生一起分享。此時,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設備播放有關Thanksgiving、Christmas的視頻,引導學生進一步認識外面的世界,感悟當地節(jié)日的氣息和氛圍,從而有效增長學生的知識儲備。
綜上,對信息技術進行合理應用可以顯著提高英語教學水平,引導小學生自主、積極地探索英語魅力,實現知識、技能、能力、品質等的綜合化發(fā)展。教師應當以創(chuàng)新教學觀念為基礎,不斷進行自我學習與提升,提高自身信息技術素養(yǎng),掌握信息化教學理論與方法,在教學實踐中始終圍繞學生探索行之有效的信息化教學模式,打造優(yōu)質課堂。
參考文獻:
[1]朱金峰.信息技術與小學英語課堂教學的深度融合[J].文理導航(下旬),2021(4):13,15.
[2]葉倩.現代信息技術與小學英語教學深度融合的實踐探索[J].校園英語,2020(41):227-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