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雯思
摘要:新課改環(huán)境下,有效性教學也成為各個學科教師所思考的問題,如何借助于有效手段來提升課堂教學有效性成為學科教學質量得以保障的關鍵,音樂學科也不例外。基于此,小學音樂教師有必要結合教學實際進行分析,并結合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學模式和教學實踐性等視角分析教學中的問題,并主動探索問題的解決方法,從而在不斷反思和探索中提高教學的有效性。
關鍵詞:小學;音樂課堂;教學方法
一、小學音樂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一)學生的學習興趣不高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學生對音樂的興趣有利于提高音樂課程的教學效率。同時,有利于促進學生音樂素養(yǎng)的提高。在教學指導過程中,由于學生音樂素養(yǎng)的差異導致音樂教學效果不理想。在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中在長期的影響下,一些教師將自己視為音樂教學過程中的教學中心,他們會結合起來它分析教學的基本內容,引導課堂教學,但沒有積極引導學生主動參與音樂學習。在此前提下,大多數(shù)學生被動地接受音樂學習。長期以來,學生一直處于這樣的教學環(huán)境中。即使老師多解釋,學生也只能被動地接受知識很難達到理想的教學效果。在這樣的前提下,與教學相結合內容分析和及時提高教學效率已成為當務之急。
(二)教學模式有待優(yōu)化
在小學音樂教學中,一些教師對培養(yǎng)學生音樂素養(yǎng)的意義認識不清。因此,一些音樂教師往往主動為數(shù)學、語文等所謂的“主干課程”讓路。在這樣的前提下,學時少的音樂課程不得不重新壓縮學時,教學計劃很難在有限的時間內達到理想的教學效果。為了保證教學任務的完成,音樂教師不得不運用視頻、音頻等方式加快教學講解的進度。有些學生在音樂課上聽不懂老師講解的基本知識。他們只是被動地接受知識。隨著時間的推移,它將逐步形成教師講解、學生被動學習的課堂教學模式。在這種教學模式下,更難達到理想的教學狀態(tài)。一些教師還試圖將更有效的教學模式融入教學,以指導學生。然而,由于對教學模式認識不足,對學生個體狀態(tài)認識不足,教學效果很不理想。因此,在小學音樂教學中,教師需要結合學生的情況和教學需要,積極探索多種教學模式,并嘗試用多種教學模式引導學生,及時豐富教學模式,為高效課堂教學模式的產生打下良好的基礎。
(三)教學實踐性有待提高
在小學音樂教學中,如果學生簡單地講解理論知識,學生只能在教師的指導下理解音樂知識的內容。目前,在小學音樂教學中,一些教師沒有明確認識到實踐對學生學習音樂的重要性。在實際的音樂教學指導過程中,往往采用教師主動講解、學生被動參與的教學指導模式。雖然在這種教學模式的指導下,學生能夠掌握音樂的基本理論知識,但效果并不十分理想。教師的講解就像“紙上談兵”,學生的學習也很被動。隨著時間的推移,它將直接影響小學音樂教學的效率。理論與實踐的結合更有利于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因此,在小學音樂教學指導中,教師需要認識到教學中存在的問題,選擇適合學生成長和發(fā)展需要、適合學生成長的音樂實踐材料作為教學指導,從而改變教學中實踐性教學較少的現(xiàn)狀。
總之,小學音樂教學中還存在許多問題,需要教師結合實際情況進行分析和探討,幫助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及時解決問題。因此,在小學音樂教學中,教師需要及時分析和反思教學實踐中存在的問題,采取有針對性的教學策略,從而營造良好的音樂課堂,提高小學音樂教學質量。
二、小學音樂課堂教學方法有效性措施
(一)明確教學目標注重美育
教學目標是小學音樂教學活動實施的基礎。在探索有效的教學方法時,教師必須首先明確音樂教學目標,通過深入學習教材和音樂課程標準,分析學習情況,以提高教學目標,盡可能突出音樂美育和德育的效果,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在音樂教學實踐中,教師需要結合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吸收,調整音樂教學目標,充分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讓學生在音樂課堂上發(fā)展學科的核心素養(yǎng),從而使音樂課堂教學真正為學生服務,使學生也能在音樂課堂中接受良好的教育,提高他們的音樂素養(yǎng)。
(二)利用信息技術豐富音樂教學形式
音樂本身有多種表現(xiàn)形式。如果教師能在音樂教學課堂上針對不同類型的歌曲對學生進行差異化教學,就能有效地突出音樂的特點,學生在欣賞和表達的過程中對音樂形成更深的理解,從而有效優(yōu)化小學音樂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因此,在小學音樂教學過程中,教師也可以利用信息技術豐富音樂教學的表現(xiàn)形式,借助信息技術靈活生動的功能,為學生創(chuàng)造相應的教學情境,使學生在情境體驗中更好地感知多樣化的音樂形式,從而進一步激發(fā)學生的音樂創(chuàng)造力和想象力,保證音樂教學的有效性。以“機器貓”為例,教師可以在課堂上為學生在互聯(lián)網上收集有關機器貓的視頻、圖片和音頻,通過多媒體課件播放不同的音樂片段,幫助學生感知音樂變化,然后為學生以不同的速度播放“機器貓”,讓學生的音樂感知能力在多媒體環(huán)境中得到提高和發(fā)展。
(三)提出音樂問題,加強課堂互動
有效提問是音樂課堂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提問不僅可以有效地突出音樂課堂教學的重點,還可以進一步加強師生之間的互動,使學生在課堂上形成對音樂教學內容的良好感知。因此,在探索小學音樂課堂教學方法有效性的過程中,教師還可以結合音樂教學目標、內容和學生實際情況,合理地為學生提出音樂問題,以問題為導向,激發(fā)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探索總結,加強師生之間的有效互動,讓學生在有效的空間里激發(fā)自己的音樂創(chuàng)造力和表現(xiàn)力。
例如,在教授花木蘭時,考慮到花木蘭是一種歌劇內容,教師可以扮演相關的影視角色,讓學生思考:“使用什么樣的風格?唱歌有什么特點?”這樣可以有效地激發(fā)學生對歌劇的興趣,同時,學生可以在思維中形成對本課內容的良好把握和感知。因此,在探索小學音樂課堂教學方法的過程中,教師必須意識到問題的價值,通過音樂問題有效地加強課堂互動。
(四)聯(lián)系生活強化學生音樂感知
生活是藝術創(chuàng)作的源泉,音樂作為藝術的重要組成部分,自然與現(xiàn)實生活息息相關。素質教育提出小學音樂教學活動在實施過程中應遵循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及時改變傳統(tǒng)的灌輸式教學方法,結合實際生活強化學生的音樂感知。因此,在小學音樂課堂中,教師可以有效地將音樂與學生的實際生活聯(lián)系起來,利用生活中的聲音和音樂片段為學生創(chuàng)造一個新鮮有趣的課堂,讓學生用熟悉的聲音自主學習音樂創(chuàng)作,它不僅可以突出學生在音樂課堂中的主體地位,有效激發(fā)學生學習音樂的興趣,還可以創(chuàng)新音樂課堂生活素材的運用,使學生在音樂課堂中更好地表達自己的情感和體驗。
結束語
綜上所述,在不斷反思和實踐中才更利于及時發(fā)現(xiàn)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并優(yōu)化小學音樂課堂教學。因此,在小學音樂教學指導中,教師需要結合學生的表現(xiàn)和教學的實際情況仔細分析,探討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并主動尋找有助于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的方法。通過教師的科學引導和學生的積極參與,將有助于改變教學的不理想狀態(tài),充分發(fā)揮音樂的育人功能,從而為學生今后的成長和發(fā)展打下良好的基礎。
參考文獻:
[1]夏禹.提高小學音樂課堂教學效率的策略分析[J].當代音樂,2018(10):57-58+61.
[2]王盈莉. 小學音樂教師課堂教學決策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18.
[3]李秀明.小學音樂課堂教學的有效性研究[J].現(xiàn)代中小學教育,2015,31(06):57-60.
[4]丁婧. 小學音樂課堂教學方案設計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