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雅娟
摘 要:從新課改的深入貫徹及落實以來,培養(yǎng)核心素養(yǎng)在各學科教學過程中就占據(jù)極其重要的地位。以語文學科為例,如何確保每一節(jié)課都能有效落實語文核心素養(yǎng),達到預設的教學目標,是當前語文教師主要面臨的現(xiàn)實問題。本文將立足于語文核心素養(yǎng),對小學文言文教學策略展開深入的研究探討。
關鍵詞:語文核心素養(yǎng);小學文言文;教學
【中圖分類號】G62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8877(2021)23-0007-02
【Abstract】Since the thorough implementation and implementation of the new curriculum reform,the cultivation of core quality occupies an extremely important position in the teaching process of various disciplines. Taking Chinese as an example,how to ensure that each lesson can effectively implement the core quality of Chinese and achieve the preset teaching objectives is the main practical problem facing Chinese teachers at present. This paper will be based on the Chinese core literacy,the primary school classical Chinese teaching strategy launched in-depth research and discussion.
【Key words】Chinese core accomplishment;Classical Chinese in primary schools;Tteaching.
文言文作為傳統(tǒng)文化的重要載體,亦是發(fā)展語言的根基所在,更是中國獨有的文化教育形式。學習文言文能幫助學生明理、明善以及修身養(yǎng)性,成長為社會發(fā)展的優(yōu)秀人才。而以語文核心素養(yǎng)為導向展開的小學文言文教學與語文教學的本身發(fā)展更加契合,不僅可以完美實現(xiàn)小學核心素養(yǎng)培養(yǎng)目標,并且可以為小學語文教學注入新的活力,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而在文言文教學中感受到傳統(tǒng)文化特有的魅力,增強民族自信和文化自信。
1.語文核心素養(yǎng)對小學文言文教學的意義和必要性
隨著相關部門逐漸意識到國學教育對于繼承傳統(tǒng)文化、推進社會發(fā)展的重要性,借助新課改的契機對文言文的教學提出了全新要求。近年來,有關文言文教學的討論一直眾說紛紜。然而,由于《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 年版)》中規(guī)定的課程目標沒有明確規(guī)定小學文言文教學的課程要求,導致小學文言文教學一直存在隱患。不是因為教學目標不明確導致教師急功近利、一味拔高教學意義,以致學生接受不良;就是因為教師意識不到文言文教學對于小學生的必要性,敷衍了事,錯過語感培育最佳期,不利于學生之后的學習。而語文核心素養(yǎng)則明確提出關于語言能力、思維能力、審美情趣以及文化修養(yǎng)的四方面要求,為小學文言文教學指明了前進方向。另外,語文作為基礎學科,為學生日后的求學道路培養(yǎng)語言、思維、文化、審美四方面能力,為學生之后的求學生涯奠定良好的知識底蘊,而且恰好與小學文言文教學目標遙相呼應。并且在語文教學當中,培育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yǎng)可謂是重中之重,因而教師必須在教學時因人而異,結合不同年齡段學生的身心特點及學情制定匹配的教學策略,讓他們在潛移默化中塑造語文核心素養(yǎng),掌握必備的學習能力及優(yōu)秀品質。結合語言特點及教學情況我們不難發(fā)現(xiàn),小學文言文通常篇幅短小、用詞活潑,富有節(jié)奏和語感。小學文言文教學目標注重學生語感以及學習興趣的培養(yǎng),引導學生初步領略到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博大精深,從而萌生繼承發(fā)揚傳統(tǒng)文化的責任感。所以小學文言文教學方法通常摒棄機械的識記,而是讓學生通過進行反復的誦讀逐步理解文言文大意,繼而感悟到文字凝練的深意以及作者筆端凝聚的情感,以讀帶悟,切身感受到文言文的意境以及特有的魅力。所以教師在推進以語文核心素養(yǎng)為核心的小學文言文教學過程時,首先要摒棄傳統(tǒng)的教學理念,正確認識到小學文言文蘊含的文化價值和意義。其次在教學過程中要注重小學文言文和語文核心素養(yǎng)的合二為一,加強學生必備能力的培養(yǎng),使學生成為一名合格的中國的未來建設者。
2.以語文核心素養(yǎng)為導向,合理制定小學文言文的教學策略
(1)花樣朗讀,感受文言文韻律美
小學文言文普遍言簡義豐,非常適合學生進行反復誦讀和品味。并且學生通過反復朗讀不僅可以聞弦知雅意,還有助于培養(yǎng)提高學生對于文言文的語感,以讀促悟,鼓勵學生擁有自己對于文言文內容的獨特感知。而且在朗讀不同類型文本時,學生的收獲也會有所不同。例如在朗讀寓言故事時 學生可以自己總結文言文折射的人生哲理;在朗讀描述性文言文時,學生可以自己總結事物特點;在朗讀說理性文言文時,學生也可以自我發(fā)掘字里行間隱藏的人生智慧。由此可以得知在文言文的學習中朗讀起著不可或缺的作用。不過因為朗讀方法的千篇一律、浮于表面,許多語文教學課堂沒有把朗讀的作用發(fā)揮出來,使學生無法意識到朗讀對于語文學習的重要性。例如現(xiàn)在很多語文課堂,我們會發(fā)現(xiàn)教師在組織進行齊讀課文環(huán)節(jié)時,學生總是有氣無力,或者拉著長音,讀起來昏昏欲睡,很顯然這并不是我們需要的教學效果,而且文言文學習質量也將大打折扣。教師如果想在文言文教學中真正發(fā)揮朗讀的積極作用,首先就需要活躍課堂氣氛,培養(yǎng)學生對于朗讀的興趣,帶領學生正確認識朗讀的重要性。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結合文言文語言特點以及課堂實際情況靈活選用比如男女齊聲競讀、男女單個競讀、小組對讀、男女生輪流帶讀、分角色朗讀、開火車接讀、前排帶后排波浪式朗讀等一系列的朗讀方法,盡可能呈現(xiàn)多樣化朗讀方法,讓學生產(chǎn)生朗讀熱情繼而主動參與誦讀。例如,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利用小學生天生愛表現(xiàn)的心理特點組織各種形式的競賽讀,讓學生互相競爭,共同進步。在面對一些寓言性、故事性較強的文言文時就可以采取分角色朗讀,充分利用小學生的表演欲望,引導學生主動探索角色內涵和角色思想,繼而提高學生的朗讀積極性。另外教師還可以乘勝追擊,選取分角色朗讀較好的一組組建種子隊,吸引別的學生進行挑戰(zhàn),讓學生在輕松愉悅的氛圍內完成文言文的熏陶和教學目標。最后針對于班級一些靦腆、害羞的學生,教師可以利用開火車誦讀的方法,讓每一位學生按順序加入誦讀行列,感受誦讀的快樂和語言的魅力,讓一些不愿意參與的學生扭變態(tài)度,積極參與誦讀。例如,在教學《守株待兔》時,教師就可以采取排隊接龍方法開展誦讀教學。而教學《司馬光》《精衛(wèi)填?!窌r,可根據(jù)故事的起因、經(jīng)過、結果,分小組來接讀。教師可以根據(jù)教學計劃合理選取誦讀方法,使誦讀穿插于教學全程,在不知不覺中高效完成教學目標,也可以培養(yǎng)學生語文核心素養(yǎng)中的語言部分,可謂是一舉兩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