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小鵬
摘 要:隨著教育教學水平的不斷提高,對小學階段學生的數學學習能力提升也提出了更高要求。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教師可以充分利用導課對學生進行引導,以此確保學生順利進入學習狀態(tài)。本文就如何提高課堂導入教學效果提出幾點思考,以期有效提高小學生的數學學習能力。希望此研究能夠為廣大教師提供一些借鑒和幫助,僅供參考。
關鍵詞:小學數學;課堂導入;實物;情境;教學模式
中圖分類號:G62?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文章編號:1673-9132(2021)28-0133-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21.28.066
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環(huán)節(jié),如何在最短的時間內,最大限度地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這就需要教師保證課堂教學的效率和教學質量。我們應將關注點放在課堂導入環(huán)節(jié),在高效的課堂導入模式下對學生進行引導,降低學生對新知識的抵觸情緒,使學生可以更好地參與到課堂學習中。
一、運用實物,導入方案
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環(huán)節(jié)對學生實施導入教學模式,可以激發(fā)學生對數學知識的學習興趣。通常小學生對數學知識的學習比較排斥,并不是因為學習壓力大,而是教師沒有運用正確的學習方法對學生進行教學,忽視了因材施教、因勢利導的教學方式。此外,受應試教學理念的影響,目前仍有一部分教師對學生采取程式化的模式進行教學,這對教育教學質量的發(fā)展產生了一定的制約[1]。
隨著小學數學新課程改革的進一步滲透,教師應改變傳統的教學理念,采取全新的教學模式對學生進行教學引導。教師應關注到課堂導入教學模式的重要性,但是由于數學知識具有較強的邏輯性和抽象性,部分學生對數學知識的學習存在一種抗拒心理,而教師在課堂上直接對學生進行新知識的傳授,不利于學生有效進入學習狀態(tài),甚至對數學知識產生一種抵觸情緒。而一個良好導課的設計,會使學生的學習興趣得以激發(fā),使學生自動自覺地產生對數學知識的學習欲望。由于小學階段的學生好奇心都較強,對未知事物也充滿了強烈的求知欲,因此教師可以利用教具引導學生認知數學知識,打破傳統層面運用單一教具引導學生學習的方式,可以增加不同的教具,以此吸引學生進行學習,并擴展學生的認知范圍。同時,在無教具的情況下,教師也可以運用不同的語言方式對學生進行啟發(fā)式引導,可以用口頭描述擴大教具的范圍,使學生從不同角度對數學概念進行理解,提高學生的數學學習能力。同時,教師也應注意導入課程的難易程度,過難或過易不會起到較好的導入效果,可以結合學生熟悉的一部分生活內容對學生進行教學引導,從而確保學生的興趣點被導課內容所吸引。
二、創(chuàng)設情境,拓展思維
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環(huán)節(jié),教師可以根據小學生的身心發(fā)展特點,將抽象化的數學知識變得生動形象,便于學生對數學知識進行學習和理解。尤其在導課環(huán)節(jié),教師可以通過生動形象的語言以及利用一些簡單的教具,對學生進行數學知識的導入,使學生在輕松的情境中對數學知識產生學習興趣。創(chuàng)設情境指的是為學生創(chuàng)設一個學習情境,使學生在相應的情境中學習數學知識,使抽象化的數學理論知識變得易于理解。在對學生進行課程導入的環(huán)節(jié),教師可以采取故事導入和游戲導入兩種方式,這會激發(fā)出學生的學習興趣。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會調動學生學習的主體意識。對于創(chuàng)設故事情境來說,教師不僅可以利用多媒體將生動形象的動植物卡通形象進行引入,也可以將我國四大古典名著改編的動畫片人物引入數學學習環(huán)節(jié),以此為學生創(chuàng)設故事情節(jié),并將數學知識融入其中,并用多媒體這種模式對學生進行表達。由于視頻集文本、圖形、動畫等于一體,會對學生產生較強的視覺沖擊力,因此能夠快速吸引住學生的目光,使學生可以順利從導課環(huán)節(jié)過渡到重點知識學習環(huán)節(jié)[2]。此外,這種多元化的故事導入模式,也可以使學生的綜合素養(yǎng)得以提升,深切感受到我國傳統文化的魅力。而游戲教學模式則是指教師可以利用學生歡迎的方式,引導學生進行學習,通過安排有趣的游戲讓學生在玩中學,可以使學習氛圍更加寬松和諧。同時,學生也可以通過游戲,提高自身合作能力,從而有效確保小學數學教育教學工作與新課改的要求更具匹配度。
教師在對學生進行課程導入的過程中,也應注意設計一些可以突出教學重難點問題的教學內容,并對新舊知識的結合點和生長點進行關聯;也可以設計一些學生容易犯錯誤的問題,使學生在導入環(huán)節(jié)通過對這部分知識的談論,尋找出正確結論以及錯誤產生原因;也可以通過對新知識的學習,而對一些導課中提出的問題進行判斷,提高學生的學習自信心,進而完成學生“要我學”向“我要學”的轉換,確保學生可以通過課堂導入,順利地進入數學知識的學習內容中,使學生的數學學習能力得以有效提升。
三、結合生活,提高質量
結合當前小學數學導課教學進行分析,通常教學結果不盡如人意,這主要由于單純地將關注點放在了對“外表”的關注上,導致導課教學內容過于華麗,形成了本末倒置的情況。再者,找不到一個準確的切入點,也是導課無法順利進行的主要原因。其實,教育源于生活,而生活中也包含著許多數學知識,教師為學生設計導課,不需要進行一些無謂的“包裝”,只需將實際生活中的數學問題與課堂教學進行有機融合,就會使學生產生親切感和認同感,激發(fā)學生學習數學的動力,以此激發(fā)學生的數學學習興趣。
在教學的過程中,教師也應通過自然導入的方式引導學生學習數學知識,要注意導課內容真實自然,避免出現過于刻意的情況。在這種情況下,學生也會自然而然地接受數學知識,可以確保課堂教學得以順利進行。此外,自然導入模式也為教學營造了和諧氛圍,使教師和學生的情感能夠更加融洽,教師借助于這種氛圍,對學生進行悉心教導,使學生順利過渡到數學知識學習中。同時,在對學生進行教學的過程中,首先應對數學知識點進行深入了解,并與新課內容相結合,確保新課內容與導課內容具有高度統一性,從而達到一加一大于二的教學效果。只有在這一層面下,才可以確保學生能夠在最短的時間內學習到更多的數學知識。其次,教師可以將一些具有生活性的知識作為問題對學生提出,使學生懂得通過數學知識解決生活實際問題。這種問題驅動的導課模式,會使學生產生解決問題的動力,培養(yǎng)學生的數學責任意識。同時,通過生活實際內容與教學的結合,也可以確保抽象化的數學知識變得生動形象,從而便于學生對數學知識進行理解和接受。此外,通過生活情境化導入模式對學生進行教學引導,也可以使學生快速地對導入過程中闡述的知識點進行理解,以此提高數學課堂教學效率。教師還應引導學生說出生活中常見情境中涉及的一些數學知識,并鼓勵學生進行自行表達,以此確保學生在表達的過程中對數學知識產生學習情感,使數學知識的教學難度得以降低。學生在表達的過程中會聯想到在生活中如何運用數學知識解決這類數學問題,比如去超市購物,在結賬的過程中其實就等同于進行一次混合運算。這種學生自發(fā)說出的生活化的數學情境,會使數學教學質量得到有效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