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飛
摘 要:語文作為學生在高中階段必學科目之一,對學生文學素養(yǎng)等綜合能力的發(fā)展影響深遠,構建高中語文高效課堂、增強其教學效果已然成為諸多教師共同關注的課題。教師可由此出發(fā),圍繞如何構建高中語文高效課堂展開分析,提出趣味引入、創(chuàng)設情境、鼓勵合作、靈活問答、針對教學、利用導圖、讀寫結合等策略。
關鍵詞:高中語文;高效教學;課堂構建;策略研究
中圖分類號:G63?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文章編號:1673-9132(2021)28-0097-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21.28.048
語文一直以來都是基礎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直接關系著學生知識水平與個人文學素養(yǎng)的發(fā)展,與其后續(xù)成長也有著密不可分的聯系。但高中語文同時具備內容復雜、難度較大等特征,加之學生學業(yè)任務繁重,這都為學生高質量學習帶來了巨大挑戰(zhàn),造成了整體教學效果差強人意等問題出現,嚴重影響了學生在語文領域的可持續(xù)發(fā)展。這也就意味著,立足于現實情況,尋找高中語文增效教學、構建高效課堂的方式方法勢在必行。
一、當前高中語文教學存在的低效問題及問題成因分析
縱觀當前高中語文課堂的教學情況不難發(fā)現,其存在著嚴重的學生學習主動性不強、師生配合缺乏默契等問題,直接限制了課堂教學工作的落實和推進,既阻礙了課程基礎教育目標的實現,也制約了學生在語文知識水平、文學素養(yǎng)方面的發(fā)展。究其原因,與教師教學方法不當有著十分緊密的聯系。一些高中語文教師受傳統(tǒng)教育思維影響嚴重,經常會在語文課堂上向學生提出刻板要求,或是以不適合學生需求的方法指導他們學習、安排了難度失衡的知識探究任務,這均影響了學生在整個課堂活動中對知識的自主思考和良好學習體驗的獲得。久而久之,學生無法獲得良好體驗與預期收獲,其對知識的探究積極性必然會相對減弱,進而在課堂活動中出現“不主動”“不積極”的表現,嚴重阻礙高效課堂的構建與高質量教學目標的實現。
二、構建高中語文高效課堂并增強教學效果的重要手段
(一)趣味引導,激活課堂氛圍
首先需要注意的是,高中語文高效課堂的構建與增效教學目標的實現,離不開新知的趣味引導。常言道:“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學生只有發(fā)自內心地對即將要在課堂上學習的知識感興趣,才會不遺余力地對相關內容展開探究、積極配合教師的教學活動。而傳統(tǒng)高中語文教學出現低效問題的原因之一,就是學生缺乏足夠的知識探究興趣,以及教師忽略了對學生的興趣培養(yǎng)。一些教師直接在課堂上圍繞教材文本講授新知,導致整體教學刻板沉悶,無法更好地吸引學生注意力并點燃其知識探究熱情,也就限制了課堂教學有效性的提升。因此,以“增效”為目標,高中語文教師首先要做的一個改變,就是加強對學生的興趣培養(yǎng),以新知的趣味導入激活課堂氛圍。對此,無論是展示與教材文本故事對應的圖片、視頻,還是以幽默詼諧的語言講作者的創(chuàng)作故事、播放課文朗讀音頻,都是不錯的選擇。
(二)創(chuàng)建情境,促進語文感知
促進學生對知識的理解,是構建高效課堂的關鍵步驟,構建情境在此過程中能夠發(fā)揮十分積極的作用。事實上,對高中階段的語文知識結構展開分析,不難發(fā)現存在大量文言文文章,這些文章與當今社會存在極大的時間和空間跨度,是學生最難理解的知識,也限制了增效教學任務的達成。但情境的創(chuàng)設,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改變這一問題[1]。簡單來說,學生之所以會在面對該部分內容時出現無法理解的表現,是因為無法“置身其中”地站在時代環(huán)境中分析作者創(chuàng)作意圖和文章情感內涵。而情境一旦創(chuàng)設成功,便可以打破時空距離,將文言文創(chuàng)作背景、對應時代生活乃至文章所述故事以更加直觀、生動的形式展現在學生眼前,為學生創(chuàng)造一個“身臨其境”之感。這樣一來,學生與相關知識之間的距離被無限拉近、他們能夠在直觀觀察和具象思考的支持下更迅速地理解其基礎內容,也可以在“設身處地”的分析中更準確地把握文章內涵。毫無疑問,這種學生對基礎內容的迅速理解、對文章情感的深層把握,就是高效課堂構建成功的重要體現。
(三)靈活問答,增強學生思考
所謂“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思考與學習是不可分割的,只有在思考中學習、在學習中思考,才能實現更深層次的個人成長目標。語文教學也是如此,應圍繞“學”和“思”展開。而問答,是最能促進“思”的教學工具。雖然在傳統(tǒng)語文教學模式下,高中階段的師生也比較重視“問答互動”,但傳統(tǒng)課堂問答往往局限在“教師提問、學生回答”上,學生思維是在跟隨教師思維走的,他們較為缺乏對問題的獨立探尋和自主思考。這也就意味著,學生能夠在這一過程中獲得的思維成長是有限的,課堂教學效用自然也是有限的。對此,為進一步增強課堂教學效果,教師有必要改變問答互動的方式方法,盡可能多地鼓勵學生圍繞所學知識向教師、同學提問。這樣一來,學生提出問題的過程,實際上就是一個“知識因何存在”“問題如何解決”的過程,更好地實現了“學習”與“思考”的統(tǒng)一,也就更容易促進高質量教學目標的實現。
(四)鼓勵合作,深度自主學習
新課標再次強調了學生在學習活動中的主體地位,要求教師將課堂學習主動權交還給學生,以此保證高效教學,高中語文增效教學需遵循這一要求[2]。究其原因,是因為學生才是學習活動真正的主人,只有學生的主動學習意識被充分調動、主體地位得到尊重,他們才能在整個學習活動中積極參與、主動思考,進而利用自身學習熱情促進整個課堂氛圍的積極、活躍,實現對所學知識的高質量理解和把握。如此一來,課堂是積極的,學生收獲是豐富的,教學自然是高效的。但在具體實踐中,由于長期局限在“教師主導”思維中,大多數教師在構建“學生自主學習型”課堂時經常會陷入誤區(qū),出現“只引導學生獨立探索知識,忽略了小組合作對于提高自主學習效率與質量的積極作用”的表現,對學生提出了強制性的“只能自己學”的要求。在這一模式下,學生極易在完全獨立的自主思考中陷入誤區(qū),進而出現消極學習的表現。這也就意味著,為進一步構建高效課堂,高中教師在語文教學過程中,可以適當將學生分成不同的學習小組,鼓勵他們以小組為單位、在“合作”的形式中自主探究知識。這樣一來,在“合作”中,學生面向同齡人暢所欲言、實現思維碰撞,其課堂學習與知識思考熱情更加高漲,必然會促進高效教學目標的實現。